来源:民生网2025-07-03 17:30:31
七月盛夏,风和日丽。走进叶剑英元帅的故乡——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阴那山巍峨耸立,山间树木郁郁葱葱;梅江河蜿蜒流淌,河水清澈见底。一河两岸,旖旎风光如诗如画,阴那山自然保护区内物种丰富,白墙灰瓦的客家建筑错落有致。
在这里,人们既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雄浑与美丽,又能追寻到那份魂牵梦绕的客乡之愁。
上图:梅县梅花山公园绿美生态风光。沈威摄
在梅县新城,梅花山公园、宪梓公园以及建设中的梅县人民公园,与城区中星罗棋布的绿地、小公园、小广场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城市的“新绿肺”,让梅县成为一座会“呼吸的城市”。
漫步在剑英大道,玉堂春娇艳欲滴;行至府前大道,凤凰花热情似火;宪梓大道上,高大的木棉树拔地而起;梅畲快线旁,黄花风铃在微风中摇曳生姿。
行走在梅县辖区内的国省道和城市街区,一步一景,处处皆美,目之所及,皆是生态之美带来的视觉盛宴,行之所处,满是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真切感受。
近年来,梅县区在绿美生态建设方面成绩斐然,生动实践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长寿之乡,梅县区已连续四年获得“中国最美县域”称号,并在首届“绿美广东竞风华”总决赛中成功跻身全省十强。
特别是这两年,梅县区在市级林长制和绿美生态建设考核中更是连续获评“优秀”等次。日前,广东省委、省政府对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表现突出集体和个人给予表扬,在表现突出的集体名单中,梅县区林业局在列。
梅县区委主要领导表示:“梅县区始终坚定不移地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坚持‘一河一路一树一花一景一廊道’理念,深入实施‘十大工程’,深化‘双联双建’行动,抓好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同时,深挖‘叶帅故里’的红色文化内涵,融合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态本底,高标准建好人民公园,高质量建好‘三江四线’生态景观廊道,高水平管护森林资源,精心雕琢‘山城相依、绿美相融’的景观,打造绿美广东梅县样板。”
高位推动,构建全民参与“协奏曲”
梅县区将绿美生态建设作为“百千万工程”的重点任务,从顶层设计入手,全力推动。制定《“双联双建”行动工作方案》,建立起“区领导包镇联典型村、镇领导包村联重点”的分级包联机制,确保责任层层压实。全区65个区直单位纷纷与19个镇389个村(社区)结对,积极开展“四共”活动,形成了互帮互助、共同建设的良好局面。
3000余名党员干部主动联系千户群众,充分发挥“五带头”作用,以实际行动带动广大群众参与到绿美生态建设中来。同时,392家企业也实现了与村(社区)的全覆盖结对,资金、技术、人力等资源不断注入乡村,全民共建的强大合力就此凝聚,奏响了绿美生态建设的激昂乐章。
规划引领,勾勒绿美生态“新蓝图”
梅县区秉持“一河一路一树一花一景一廊道”理念,高起点、高标准打造“三江四线”生态景观廊道。聚焦“五边”区域,全面实施绿美建设“十大工程”,为生态建设绘制了详尽的路线图。
明确2023-2035年四个阶段的任务目标,计划在10年内对40万亩林分进行优化,致力于将国省道全部打造成生态景观廊道。梅县区将实现“开门见绿、推窗见景,城在林中、村在景中”的美好愿景,让城乡处处洋溢着绿色的生机与活力。
重点突破,雕琢高颜值生态“大观园”
在城区建设方面,梅县区投入4000多万元精心打造宪梓公园,公园内绿树成荫、花草繁盛,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高规格规划人民公园,为城市增添新的生态亮点,打造城市“新绿肺”。
在道路景观提升上,完成梅汕高铁、223省道等沿线的景观提升工程,精心打造了12.6公里的黄花风铃木大道、10.3公里的樱花大道等特色廊道,一路风景如画,令人陶醉。省道S223线更是凭借其优美的景观,获评“全省十大最美国省干线公路”。
在乡村建设中,投入7100多万元,建成45.5公里农村景观道路、11.6公里乡村绿道及95个“美丽庭院”示范村,让乡村的颜值大幅提升,绿美建设成果如珍珠般串连起来,熠熠生辉。此外,建立“一树一档”保护机制,建成潮塘千年古梅等古树公园示范项目,让古老的树木成为留住生态乡愁的重要载体。
示范带动,树立绿美广东“新标杆”
梅县区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投入1300多万元建成梅畲快线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示范带。这里不仅林相优美,还成为绿美广东研学教学点,吸引众多学员和游客前来学习、参观。
投入3亿多元打造丙雁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带,13个行政村均实现了生态宜居,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并成功举办首届绿美广东和美乡村健康跑活动,在全省范围内产生广泛影响。
累计投入12366.03多万元,2022年至2025年完成28.44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营造出“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绝美林相景观,成为绿美广东建设的生动范例。
兴绿活绿,激活生态经济“动力源”
梅县区积极落实林业产业奖补政策,大力扶持林业产业发展。目前,已培育省级以上龙头企业9家、林下示范基地5家,获评“省级林业特色产业基地”“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县”。
通过发展森林康养、林下经济等新业态,将“美丽资源”成功转化为“美丽经济”,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每年初春,雁洋镇旅游区的阴那山樱花园万株樱花浪漫满园,引得游客络绎不绝。今年开园第一个周末客流量就达到1.3万人,被“美丽资源”吸引而来的游客流量,正为梅县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蓄势赋能。
沿着省道223线一路饱览丙雁松片区,绿树成荫、生态优美,而环绕在绿水青山之中的丙村溪联小公园,也成为梅城人不断前来打卡的网红景点,为丙村镇溪联富民强村公司添满了“钱袋子”。
统筹保障,夯实生态建设“压舱石”
累计统筹涉农资金及部门专项资金4.7亿多元,集中优势资源,全力推进绿美建设各项重点任务。
扎实开展“植此青绿·绿美有我”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广泛动员群众参与“认种、认养、认捐”,在全社会营造出爱绿植绿护绿的浓厚氛围,凝聚起干群共建绿美的强大合力。
梅县区通过“六大坚持”系统推进生态建设,成功实现了生态颜值与经济价值的双提升,为绿美广东建设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梅县样板”。
未来,梅县区将继续砥砺前行,在绿美生态建设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让这片土地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书写更加精彩的绿色发展篇章。
(冯森达 吴碧芬 王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