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生周刊2025-06-30 14:20:49
本刊评论员 于海军
5月16日,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召开,标志着我国残疾人事业站上新的历史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残疾人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也是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的特殊困难群体。”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将残疾人地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一个个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身影正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画卷上留下深刻印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残疾人事业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各地涌现出一大批时代特色鲜明、事迹突出感人、社会影响广泛的残疾人自强模范。
在故宫博物院内,视障律师王慧俯身触摸紫禁城微缩沙盘,闻着香炉飘出的暗香,完成了人生第一次“逛故宫”的体验。这位参与多款盲用软件研发的律师说:“战胜了身体的障碍,就是生活的强者。”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健全人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残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残疾人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的论断,正是对残疾人作为社会大家庭平等成员的充分认同。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残疾人的奋斗与贡献,正在为这幅壮阔画卷增添独特的光彩。
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授予200名残疾人全国自强模范称号。他们中有为国争光的残疾运动员,有克服身体障碍科技助残的脑瘫科学家,还有坚守在平凡岗位的残疾村医、基层工作者……
自强模范在同命运抗争中迸发的生命之光,照亮了他人的前行之路。他们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生动诠释了人类意志的坚韧与生命价值的多元。
新时代各项事业建设都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其中,推动残疾人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参与者、贡献者和享有者。我国已构建起日益完善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
截至2024年底,全国共有1191.4万残疾人领取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623.1万残疾人领取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2748.9万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246.1万残疾人领取养老金。
科技助残正成为改变残疾人生活的革命性力量。2025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首次推出视障版和听障版无障碍转播,手语演员通过AR虚拟技术,置身春晚演播大厅进行手语“解说”。这一创新让4500多万听障和视障人士能够与健全人一道共享文化盛宴。
在北京市残疾人服务示范中心举办的“汇爱科技展”上,电子导盲犬、同声传译字幕眼镜、AI数字手语人、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脑机接口技术等助视、助听、助行、信息无障碍四大类数十种展品集中亮相。
肢体残疾人杜鹏体验外骨骼机器人后感慨:“让我看到了重新站起来的希望。”视障人士王家骥则期待:“如果电子导盲犬将来能实现量产,希望它有朝一日能带我去遨游世界。”
科技部将残疾人康复技术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近5年累计支持300余项课题,推动国产辅具从“加工代工”转向“自主创新”。中国残联等九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科技助残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助残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显著增强。
无障碍环境是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随着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施行,全国已完成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超过120万户,提前超额完成“十四五”规划任务。
覆盖药品已超1500种的药品说明书无障碍改革试点,让残疾人用药更便利、更安全。
扶残助残的善举,彰显了中华民族厚德载物、仁爱包容的崇高品格。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五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受表彰代表时强调:“‘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爱无疆、仁者爱人。”
2023年7月,共青团河北省委启动“小橘灯”助残接力计划,将生活帮助、残健融合、爱心捐助等9类关爱服务送到智力障碍、孤独症儿童身边。截至目前,这一计划已经与4997名特殊儿童及其家庭结对,892个专业组织、1.45万名志愿者参与结对帮扶。
在江苏南京,由特殊教育专任教师、在校大学生、相关学者组成的志愿者团队走进儿童康复机构;在四川成都,圆梦助残公益服务中心开发了50多条无障碍旅游线路,帮助近20万残疾人圆梦旅行。
一个个向上向善的文明实践正在新时代焕发出别样光辉。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我国正持续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从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到精准康复服务,从特殊教育发展到就业创业扶持,逐渐完善的多维度保障和服务体系正托举起8500万残疾人的安稳生活。融合教育水平不断提升,每年走进大学校门的残疾学生超过3万名。
教育部门连续11年为盲人考生在高考中提供盲文试卷,近5年来,全国每年走进大学校门的残疾学生超过3万名。
2021年以来,各地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场所陆续免费或优惠向残疾人开放,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机构面向残疾人组织专场文化活动年均超6000场次。
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和残疾人辅助器具补贴制度全面实施,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已率先将AR字幕眼镜、智能假肢等高科技辅具纳入补贴目录。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残疾人事业这一“春天的事业”愈发蓬勃发展,广大残疾人也必将迎来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截至2024年底,全国共有4614个已竣工的各级残疾人服务设施,866.8万残疾人得到基本康复服务,155.3万残疾人得到基本辅助器具适配服务。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一个个生命的尊严被托起。
“战胜了身体的障碍,就是生活的强者。”王慧律师在故宫的体验,不仅是一次文化之旅,更是一种精神宣言。
当社会提供公平的舞台,当制度给予温暖的支撑,当每位残疾人都能在自强与助残的双向奔赴中找到人生位置,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数千万残疾人的生命之花必将绽放得更为多姿多彩。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13期、6月23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
原标题:《谱写自强不息和扶残助残的时代交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