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封面报道|书写“老有所养、幼有所育”新答卷

来源:民生周刊2025-04-17 17:04:01

编者按

一年前的2024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民主村社区考察时对大家说:“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希望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能为解决民生问题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每年办一些民生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作出决策部署,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纵深推进的重要一年,坚持“民生为大”、全面深化改革、增进民生福祉,具有重要意义。从本期开始,《民生周刊》将陆续推出“坚持‘民生为大’ 增进民生福祉”系列封面报道,每期聚焦一个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具体民生问题,推出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报道及文章,生动展现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贯彻落实“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等要求,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期待我们的足迹和笔触能化作连接政策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的桥梁,让更多探索实践、改革创新被看见、被借鉴、被推广,不断把“民生为大”的理念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现实图景,不断把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推向前进。

 

“一老一幼”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牵挂。在社区、在学校、在百姓家中,总书记一次次与老人话家常、与孩子们手拉手。“我特别关注‘一老一小’这个重点”“‘一老一幼’是大多数家庭的主要关切”“要紧扣居民实际需要特别是‘一老一小’等重点,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声声叮嘱暖人心,殷殷嘱托寄深情。

新时代以来,我国以“一老一幼”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相关政策体系不断健全,配套改革措施日益完善,养老托育服务供给不断增长,百姓的幸福感明显增强,生动诠释了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一老一幼”关乎民生福祉,既是家事,也是国事。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同大家亲切交流。“我到地方考察,总要看看农村、城市社区”“我特别关注‘一老一小’这个重点”。听了基层社区书记李肖娜的故事,总书记进一步谈及对“一老一小”问题的思考,强调要“要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完善”。

本期封面报道,记者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深入甘肃兰州市枣林西社区,看这里如何托起“一老一幼”稳稳的幸福;采访“小巷总理”李肖娜,畅聊养老托幼,共话“朝夕”美好;奔赴内蒙古、江西、贵州、湖北、北京,了解各地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老一幼”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将政策温度转化为民生刻度……

一老一幼,一头连着“夕阳”,一头连着“朝阳”。面对“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的期盼,各地区各部门要着眼长远,科学谋划,同时也要立足当下,坚持从实际出发,制定更加有效的措施,把事关“一老一幼”的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8期、4月14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