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生周刊2025-04-17 16:57:21
《人民日报》记者 董洪亮 银燕
蓝天白云,春意盎然。走进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安宁西路街道枣林西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放式的办公大厅里,暖色调的软装带来家的气息,开阔敞亮,窗明几净。这里共有三层楼,居民议事室、图书阅览室、长者食堂、老年课堂、文体活动室等各种设施一应俱全。
从一楼走到三楼,记者发现,枣林西社区不同于很多社区用格子间将办公区域分隔固定的做法,取而代之的是彻底的开放式空间。书架上满是“一老一小”的照片,作品展里全是老人们的书画作品。
“我们尽量把空间留给居民,尤其是老人和孩子,把书柜和桌椅搬开,就能留出足够的空间开展活动,办公区域够用就行。社区就是要‘去机关化’,真正让居民群众进得来、坐得下、有归属、还想来。”枣林西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黄丽娟说。
枣林西社区于2022年成立,服务辖区内5600多户、11500多人,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3113人、占总人口的26.9%,未成年人881人、占总人口的7.61%。“一老一小”的人数约占总人口的34.5%。
社区是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甘肃兰州市考察,在安宁区枣林西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他考察了综合服务平台、文体活动室和社区食堂,细致询问社区党组织发挥作用、优化便民惠民服务、落实为基层减负等情况,现场观看退休人员合唱演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紧扣居民实际需要特别是“一老一小”等重点,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在退休老党员李宗彪家,习近平总书记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拉家常。看到一家三代生活幸福、其乐融融,他很欣慰。习近平总书记表示,民生为大、民生为要,党中央十分关心老年人的幸福安康,各地各有关部门在养老、医疗和社区服务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要坚持做下去,越做越好。
“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让我们倍感温暖、备受鼓舞,我们一直努力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服务效能和质量,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黄丽娟说。
▲枣林西社区长者食堂里,老人正在挑选午餐小碗菜。
开办老年食堂,提供周到服务
“叔叔您从上海回来了呀?”“您想吃点啥?香菇滑鸡,要不要来点?”“还有藕片炒肉、地三鲜,您看看喜欢吃啥。”……
中午11点30分,韩路平老人来到社区的长者食堂,取了餐盘去打饭时,服务人员热情地和他打招呼。注明菜单和价格的《枣林西社区幸福兰州长者食堂价目表》清清楚楚地显示在悬挂式大屏幕上,老人们抬头可见,一目了然。
在热气腾腾、饭香四溢的打菜窗口端详一番,62岁的韩路平老人选择了两个半荤半素的菜、一个全素的菜、一碗米饭,总计14.5元。在长者食堂,60岁以上老人和环卫工人吃饭是专属售价,比市面价格要更加划算,而且汤品免费,米饭可续。
“这里饭菜很好,我基本上每天都来。这里方便又好吃,给我们省去了大麻烦。”韩路平老人说。
韩路平老人把打到的饭菜分成两份,中午吃一份,另一份带回家晚上吃,这一天的饭食就解决了。
民以食为天。枣林西社区成立后,辖区有14个居民小区、1万多户居民,许多老年人反映吃饭难,希望社区开办老年食堂。
“怎么把食堂做好,还得问居民。”黄丽娟说。于是,枣林西社区在各个居民群中发出意见征集通知,覆盖周边两公里范围内的社区,通过对200多位居民的调研排摸,详细了解居民的用餐需求。
经过一番准备,2024年4月2日,枣林西社区食堂开始试运营,通过“中央集中配送+社区就餐+上门配送”的模式,由企业开展惠民就餐服务。吃饭是小碗菜自选,每份150—200克,素菜售价4元,优惠价3元;半荤半素的菜售价6元,优惠价5元;全荤的菜售价13.5元,优惠价11元。每天提供午餐、晚餐,每餐菜品12种以上,主食有米饭、花卷、面条等。对于独居老人或行动不便的老人,食堂还提供送餐服务。
“我们经常在社区书法班里写完字再去食堂吃饭,西红柿鸡蛋面和兰州糟肉、西芹百合啥的都不错。好吃实惠!”社区居民陆向东说。
“社区食堂在运行一年以后,菜品和模式基本稳定下来了,每天提供的12个菜品中有3个全荤的,比如狮子头、兰州糟肉等,6个半荤半素的,剩下的是全素的。就餐时间和活动时间错开,实现了社区场地的高效利用。”黄丽娟说,“今年,我们还对菜单进行了改进,有老人反映味道比较单一,吃得有点腻,我们就更新了菜谱,增加了一些口味比较大众化的菜,菜单3天一次大循环,每天会有小的变化,把蒸制类的菜品做多一些,根据居民的反映增加了玉米面、荞麦面窝头。居民的意见建议我们一一采纳。”
“虽然叫长者食堂,但是在社区就餐的快递小哥、清洁工人等也比较多,今年社区还打算推出一到两个相对辣口一些的菜品。”黄丽娟说。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三楼大厅里,孩子们在快乐游戏。
探索“老幼双托”特色服务
走进党群服务中心三楼的活动室,欢乐的气氛迎面而来——“1234、2234、3234,再来一次”……活动室内,群众自发组织的舞蹈班正在排练,阿姨们头戴花斗笠,跟着节拍,就着音乐尽情摇摆,活力满满。
怎样更好地为“一老一小”服务?通过调研,枣林西社区开办了老年大学,开设了瑜伽、舞蹈、声乐、中医养生、太极拳等课程。除此之外,对群众自发举办的活动,社区还提供场地。
陆向东老人喜欢书法,他一般周二和周五下午来枣林西社区和书法发烧友们一起写字。“每次写上两小时,其实我在家也能写,可没人交流啊,也遇不到这种书法同好,社区还会提供纸和笔。”
陆向东的书法作品在党群服务中心的显眼位置展出,每年过年他都会给社区居民写春联,今年过年,他和书法班的书法爱好者一起给社区居民写了200多副春联。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退休大姐贾瑜轻轻地唱起这首《少年》。
“我上次听了一个合唱团演出,白发苍苍的老人们唱《少年》,太棒了!”贾瑜退休后,在枣林西社区报名上了社区老年大学开设的声乐课程。
“我并不是这个社区的居民。这个社区非常包容,周边社区的团体,包括我们的舞蹈队都可以在社区的舞蹈教室排练。”贾瑜说,“我学了以后就发现,这个课程远比我想象的要专业很多。声乐课不是一堆人一起唱就完了,而是在发声技巧、气息吐纳等这些专业水平上的东西都要有所体现。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里有场地,有专业的老师,还免费。上起课来,这里的老人唱歌排练特别投入。”
“我们一次课程大概两个小时,社区还根据不同水平开设了初阶声乐班和高阶声乐班。今年年初,我们参加了甘肃的社区春晚,唱的是《不忘初心》。演出那天,很多同班的大哥大姐都很激动,没想到社区还带着大家登上了这辈子都没有登过的大舞台。”
在枣林西社区,群众喜欢什么,社区就搭建什么样的平台,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
听到有家长反映工作忙,辅导不了孩子作业,社区去年9月份开办了孩子课后托管班。这个班一开就火了,家长纷纷给孩子报名。托管班针对青少年的喜好开展主题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孩子们幸福健康地成长。
今年年初,枣林西社区“红领巾”成长营开展了青少年趣味运动会。“协力传球”“原地踏步走”“吹纸条”“头顶气球”等多个趣味运动项目,让孩子们全身心投入其中,活动场地洋溢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志愿者在辅导青少年学习。
▲1月10日“警察节”,枣林西社区组织社区儿童为刘家堡派出所民警献花。
解决“一老一小”的急难愁盼问题
谈及孩子的课后托管班,社区居民杨女士竖起了大拇指。杨女士家的两个孩子都在上小学,每天上下班、做饭、辅导孩子做作业,累得不行。社区的托管班解了她的燃眉之急。
“去年9月份我们报了社区的作业托管班,我们家老大饭一吃完就过去写作业,语数英都有老师辅导,老师是来自大学的志愿者,还有同龄的孩子可以一起玩。我们还给孩子报了寒假的托管班,真没想到,上午孩子写作业,下午社区还给安排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去科技馆、植物园玩,画沙画、写对联、吃汤圆,参观辖区内兰州海关、国家电网等单位。”
杨女士说,孩子每天特别喜欢去托管班,回来会讲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各种知识。“社区是在设身处地为学生和家长考虑。我们非常感谢社区工作人员的付出。”
在枣林西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居民医保、居民养老保险等很多种类的便民服务事项,都可以实现一窗受理、全科办理。枣林西社区辖区覆盖面大,服务范围涉及160多家企事业单位、240多个商铺。为确保不落下一人,社区开展网格员每日巡查,将整个社区划分为12个网格,按照“1+4+X”模式建设网格力量体系,建立“多网合一、一网统管”网格化服务体系,以“小网格”赋能社区“大治理”,及时解决群众的各类问题。
记者跟随网格员王彤一起来到潘奶奶家。去年,潘奶奶摔跤导致骨折,腰不好。那时候起,王彤就不时上门查看潘奶奶的身体状况。她细心地嘱咐潘奶奶要注意身体,不要久坐,同时认真细致地查看家里用电用气的情况,还一遍遍提醒潘奶奶,一定不要在煮饭的时候离开火……独居的潘奶奶一直拉着王彤话家常。回到党群服务中心后,王彤把潘奶奶的一些信息及时更新到了“民情地图·小兰善治”平台上。
潘奶奶曾经给社区写了一封感谢信,对王彤和同事在自己摔倒后在家养伤时提供的悉心服务表示由衷感谢:“每当我有需要的时候,你们总是及时出现,对我身体的情况时时问候,问寒问暖,还问我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助的事,你们的工作使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李叔叔,现在老化的线路和开关都换好了,电磁炉可以正常使用了。做完饭后一定要把电源关掉。”4月3日下午,国网兰州供电公司安宁供电分公司市场班党员郭小龙帮助枣林西社区金华苑小区的李义荣老人处理好了用电问题。当天,老人在家做饭时突然停电,他电话联系郭小龙。郭小龙立即上门,发现是家中空气开关(空气断路器)老化导致用电故障,随即帮助李义荣老人更换了老化的开关,并全面检查了老人家里的用电线路和设备,消除了用电安全隐患。
“幸好小郭来得快,手脚麻利,眼瞅着就要放学了,再迟点就耽误给孙女做饭喽。”李义荣老人由衷地表达了谢意。
平日里,郭小龙还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种活动,为社区居民解答电费账单、电价政策等方面的疑问,提供节能建议。“电力网格员融入社区网格体系,与社区网格员优势互补,形成了服务合力。”黄丽娟说。
安宁区刘家堡派出所是与枣林西社区共享一栋楼的“邻居”。“群众利益无小事,为社区居民服务,服务好‘一老一小’既是社区的事,也是我们的分内事。”刘家堡派出所所长朱宏军说,“我们在枣林西社区常态化开展护校行动,定期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和遭受不法侵害的知识讲座,为他们撑好保护伞。”
今年3月19日,社区居民马先生焦急地走进刘家堡派出所户籍大厅,他找到户籍民警说,81岁的老母亲长期卧病在床,不能到场办理身份证,他过来帮其代办身份证。民警管小妹了解情况后得知,老人要住院,需要身份证,但发现身份证找不见了,很着急。
见此情形,管小妹先安抚马先生,让他不要着急,随即拿了照相机和白色幕布,与马先生一起到他家中,帮其老母亲采集照片。采集完照片,处理好后,马上为老人办理了身份证,并且第一时间送证上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老一幼’是大多数家庭的主要关切”。兰州市用心用情托举“一老一小”幸福生活,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全市已建立养老机构26家、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64个、示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0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10个、村级互助幸福院510个。为了照顾好“一小”,兰州市坚持把发展托育服务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加强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支持用人单位办托、社区嵌入式托育、家庭托育点等多种模式发展,目前全市学前教育普惠率超95%。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8期、4月14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
原标题:《甘肃兰州市安宁区安宁西路街道枣林西社区:用心用情托举“一老一小”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