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社会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留住“烟火气”   编织“潮生活”(探访·城市更新)

来源:人民日报2025-04-10 10:58:07

记者  高  炳

在陕西西安市碑林区城墙根下的信义巷,市民冯民中已在此生活了半个多世纪。早饭过后,到附近的菜市场遛弯、买菜,是他多年来的习惯。

“这几年,老菜场越来越有意思了。”冯民中说的老菜场,是巷子里的建国门综合市场,老西安人习惯称之为“建国门菜市场”。

2019年起,建国门综合市场开始进行更新改造。当地在保留菜市场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引入美食、民宿、文创、阅读、娱乐等业态,营造出“市井西安”的独特魅力。如今,这里已转型为老菜场市井文化创意街区,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打卡”、体验,焕发出新的活力。

改造

保持底色  增添创意

“菜市场,能改成啥样?”曾经,冯民中对老菜场的更新不大感冒。

建国门综合市场所在地的前身是西安市平绒厂。1998年,由于市场变化等因素,厂子停产。其后,平绒厂将部分厂区改建成建国门综合市场,实行自主招商、经营,使之成为涵盖果蔬、肉类、百货等的综合市场,满足了周边近10万居民的生活需求。

2017年,西安市平绒厂决定对建国门综合市场进行提升改造。当年上任的西安市平绒厂负责人冯杰面对重重难题:老菜场生意还可以,但街面乱七八糟、地上污水横流、设施或旧或坏,而改造资金更是没有着落。

“商户想装个空调,我都不敢答应,怕变压器承受不了。”冯杰坦言,不光是硬件跟不上,经营模式也成问题,当时厂房二楼、三楼都空着,租不出去——楼下是菜市场,人家嫌吵,不愿意来办公;路太窄,货车进不来,做仓储也困难。

一筹莫展之际,西安世界之窗产业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建彪来到厂里,洽谈合作。“我在城墙上游玩时,看到了城区里的这个‘旧角落’。”作为文创园区开发运营从业者,全建彪看好老菜场蕴藏的价值,也想用更新改造来激活这一城市空间。

几轮磋商下来,双方对改造理念颇有共识。“我们尊重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不搞‘腾笼换鸟’,而是讲究因地制宜。”全建彪认为,要爱惜原来的烟火气,在保持底色的基础上注入新活力。

2019年,建国门综合市场开始进行改造。保留原有建筑群,清除违章搭建,开发屋顶、角落等空间,增设天桥、连廊、户外楼梯、空中广场……一系列举措,在老菜场相继铺开。合作双方分工明确,“冯厂长继续管理菜市场,承担‘人间烟火’;我们主攻街面业态更新,承担‘诗和远方’。”全建彪说。

老菜场保留了以往的古朴与热闹,却比过去显得干净清爽,更增添了多元化的要素和特色,变得新鲜时髦。看着老菜场起了变化,冯民中的想法也跟着扭转:“菜市场‘老瓶装新酒’,成创意空间了,连年轻人都赶着来!”

协调

瞄准诉求  解决难题

“菜市场也是景点?”在西安本地朋友的盛情推荐下,南方游客黄晓琳决定一探究竟。

来到老菜场市井文化创意街区,黄晓琳目不暇接:城墙下,咖啡馆里音乐舒缓,酒吧门口吉他手动情弹奏;工厂砖墙上装饰着油画,网红天台上亮起了灯光,涂鸦墙前年轻人正拍照、“打卡”。熙攘的人群中,不时有老住户走过,手里提着袋子、拖着小车,里面装着肉蛋蔬菜……

老菜场不仅是菜市场,也是潮流聚集地。“拎着菜的老街坊和拿着咖啡的年轻人,就这么融合在一起,市井气混搭着时尚感,让人着迷。”黄晓琳说。

一派和谐融洽、生趣十足背后,是贯穿于改造前后的协调保障。

西安市碑林区特色街区和总部楼宇经济发展服务中心是街区的主管部门。中心原主任郭健的日常工作,是对接商务、文旅、规划、住建、城管等各系统,做好统筹、协调。“在街区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等全流程、各环节,我们都会倾听企业诉求,帮助解决难题。”郭健说。

为敲定街区总体设计方案,需要跟规划部门对接细节。郭健和全建彪曾一起去规划部门洽谈多次,并邀请专家到现场勘察,几经讨论,终于定案。

为提升街区商家的积极性,郭健还和同事们对接城管系统,努力争取政策。“经过协调,在不影响城市基本秩序的前提下,沿街店面在划定的区域内可以适时、适度出店经营。”郭健说,商家能有更多空间,街区就能有更多活力。

最让郭健难忘的,是跟文旅部门的接洽。与老菜场一路之隔的,就是西安城墙东南角。如何让这两个IP更好地联动起来,成为一大课题。

“城墙上的游客下不来,街区的游客上不去。如果能互联互通、双向引流,就可以共享旅游资源。”郭健联系文旅部门,多次协商、论证后,城墙建国门段入口开放,两个IP成功“牵手”。“城墙上的演艺团队,有时也来街区巡游表演,给游客带来沉浸式新体验。”全建彪说。

政府规划引领,政企协作联动,实现共赢发展。“我们通过这种工作模式,多方位‘保驾护航’,呵护老菜场的二次成长。”郭健说。

筑梦

青年创业  扎根生长

老菜场,新街区。在创意的引领下,众多年轻的创客投身于此,扎根生长。

位于老菜场的“椋川漆物”漆艺工作室里,摆件古色古香,文玩葫芦、茶具、大漆首饰、盘子等做工精致,风格清雅。

“刚才来店里的姑娘,定制了一个漆艺手镯,想送给朋友当礼物。”90后工作室主理人何欣宇说。

从幼儿园到高中,何欣宇都住在城墙里、生活在街区,是个年轻的老街坊,对周遭再熟悉不过。在家门口创业,让何欣宇感觉很亲切。

“小时候,这里的房子还是泥巴墙,路也坑坑洼洼的。”何欣宇说,后来有了菜市场,街边多了店铺,热闹,却也乱糟糟的。如今再看更新改造后的街区和老菜场,“真让人有些不敢认了”。

去年初,喜欢漆艺的何欣宇决定在老菜场开店创业。“在自己长大的地方,干自己喜欢的行当,是一件幸福的事。”何欣宇表示。

同为90后,冯曦也作出了相似的选择。2023年3月,在其他城市打拼多年的冯曦,决定在古城西安的城墙脚下开一家老菜场里的西餐厅。

“既然菜市场能与网红街区相融合,我也想试试古城墙与西餐的碰撞。”冯曦说,店里常邀请客人一起制作咖啡、甜品,带来特别的参与感、体验感。

一天早上,冯曦看到一位街坊奶奶提着肉和鸡蛋,走进餐馆。“她点了咖啡、沙拉,说想体验一下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冯曦说,那一幕让自己很感动,也很感慨——在这片烟火气中与人们相遇、让自己成长,这或许正是开餐厅的意义所在。

漫步老菜场市井文化创意街区,以老厂房为背景的文艺小店各有特色,走进每一家都有可能发现惊喜。摄影展览、街边集市等新元素加入,文创、茶咖等新业态萌生,一批批创业者在此追逐梦想,让老街区展现出新魅力。

曾对“年轻人逛菜市场”不大理解的冯民中,现在也享受起了新生活。入夜,街区小广场上,一场音乐秀热闹上演,年轻人抱着吉他弹唱,台下游客和街坊聚拢成群,沉浸其中。城墙脚下荧光点点,冯民中也掏出手机,记录这份美好,“感觉自己也跟这街区一样,年轻了。”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10日 07 版)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