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生周刊2025-04-03 11:24:40
《民生周刊》记者 畅婉洁
经济大省勇挑大梁,是时代赋予的重任,是迈向共同富裕的关键引擎。
今年以来,以杭州宇树机器人、DeepSeek为代表的浙江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令世界瞩目。“杭州六小龙”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
在共同富裕的宏伟蓝图下,浙江省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人才集聚为基石,以民营经济为支柱,全力打造“山海共富”实践范例。
“浙江将以长期主义者的坚定,真正做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之路,我们越走越坚定。”3月6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浙江代表团开放团组活动上,浙江省省长刘捷给出答案。
在浙江,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人才高地与产业高地双向奔赴,市场活力与民生福祉同频共振。刘捷介绍,2024年,浙江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2%,区域创新能力连续3年排在全国第四。目前,浙江拥有国家实验室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38家,更多的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以及产业孵化器正加速落地发挥作用。
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
“经济大省挑大梁,最主要的是人才挑大梁。”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说,浙江高校联合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共建全国重点实验室,覆盖“互联网+”、生命健康和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瞄准未来科技。
创新的核心在于人。2024年,浙江新增重大科技成果110项,新引进顶尖人才41人,新增高技能人才39万人。
近年来,浙江始终秉持“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的理念,用心做好“店小二”“保姆式”服务,大力推动青年友好型社会建设,赋予企业和用人单位更多人才自主认定权,全力营造最优人才生态。
如何把“会读书的人”变成“会创造的人”?“要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积极探索以科技创新为导向的人才培育新模式,推动形成以人才引领为核心的科技发展新路径。”近日,科学技术部党组书记、部长阴和俊在浙江杭州调研时说。
浙江一直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2024年,浙江新增常住人口43万,大量大学生到杭州创新创业。
“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浙江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对青年人才的巨大吸引力。浙江将扎实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高效统筹高能级科创平台打造、高水平大学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加快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刘捷说。
“杭州大批科技初创企业崛起和创新成果涌现并非偶然现象。”阴和俊说。
近年来,浙江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提出的打造“硅谷天堂,高科技的天堂”重要指示,坚持英雄不问出处,创新不问出身,宽容对待创新失败,耐心对待企业成长,形成了想创新、敢创新、能创新的创新土壤。
“在AI快速发展的当下,企业更要大胆起用年轻且富有创造力的科技人才。既要立足于自主培养领军人物和专家,也要引进外部人才,包容人才的个性化差异,接纳探索中的创新失败。”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副主席张亚波说。
抢抓人工智能的发展机遇,努力布局建设未来产业
民营企业是人才发展的重要舞台,人才是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动能。
《2024年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简报》显示,截至2024年底,浙江省民营企业在册总量达350.53万户,占企业主体总量的92.06%,同比增长5.41%,每千人拥有56家民营企业,民营经济优势愈发凸显。
“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政府给企业创造创新环境,‘阳光雨露’特别充分,企业在创新道路上奋勇攀登,双向奔赴让浙江大地呈现出澎湃的创新活力。民营企业家咬住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目标不放松,在创新道路上不断攀登。浙江大地的活力澎湃,充分证明民营企业在新时期大有可为。”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说。
政府“保姆式”服务,是培育企业的关键。“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已经成为浙江的一个鲜明标识。浙江优秀的营商环境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刘捷说,浙江正抢抓人工智能的发展机遇,大力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前瞻布局算力、数据、大模型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人工智能产业链上下游强链补链及协同创新,推动更多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场景、新商业模式加快落地。
刘捷透露,浙江将努力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布局具身智能、量子信息、类脑科技、合成生物、空天信息和低空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
“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将高度尊重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各种规律,坚持做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政府服务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政策兑现说到做到、直达快享,不遗余力支持新兴产业、新模式和新业态的发展,努力实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目标。”刘捷说。
2024年,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9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5万亿元大关;宁波舟山港年货物吞吐量连续16年位居全球第一……作为经济大省,2024年浙江经济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趋势向好的良好发展态势。
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
共同富裕是一场以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为标志的社会变革。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也是经济大省挑大梁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十四五”开局,浙江承担起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使命,成为探路省份。刘捷介绍,2024年,浙江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83左右,今年浙江将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
在浙江安吉,“全球合伙人”计划让余村越来越年轻、时尚、国际范儿,余村村党支部书记汪玉成带领村民们探寻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从2023年年初开始,我们提出了建设高能级、现代化、国际范儿的大余村。通过两年多的建设,小余村在加快自身建设的同时,把周边的村带动起来了。通过品牌辐射效应,真正让村与村、景区与景区、乡镇与乡镇实现了联动发展。”汪玉成说。
在浙江义乌市后宅街道的大李祖片区,各项工程建设正紧锣密鼓地进行。2024年,以李祖村为龙头,与周边8村结成共富联盟,从“一村奔富”到“抱团共富”,共谋富民项目。
“今年希望通过提升乡村发展规划管理效能、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等一系列措施,推动乡村组团发展,做好融合这篇大文章。”李祖村党支部书记方豪龙说。
在永康市舟山镇,“同舟共富工坊”办得热火朝天。为守护永康市民的“大水缸”,舟山成为永康市唯一全域不能发展工业的乡镇。2023年,舟山镇被列入全省首批共同富裕实践观察点。
在浙江原始人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行政人力资源部行政专员黄美媚积极推动下,2023年,原始人公司与舟山镇合作设立“同舟共富工坊”,目前吸纳80名村民就业,去年人均增收3万元,为工坊所在村的村集体增收14万元。
“希望通过制度创新、政策优化,舟山镇这样的水源地保护区能走出发展新路径,山区群众能端稳生态碗、吃好生态饭、走稳共富路。”黄美媚说。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创业孵化器到乡村振兴工坊,浙江正奋力夯实共富根基,以新动能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7期、3月31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