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综述: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

来源:民生周刊2025-03-24 12:10:45

《民生周刊》记者   郑智维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2024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4.5%,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2个百分点。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更好结合,加快补上内需特别是消费短板,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对于激发市场活力、促进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提振消费,短期能够切实打通国内经济循环的各类堵点,长期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茂兴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说。

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协同发力,有效提振消费

3月14日起,消费者在京东APP搜索“浙江3C消费券”,完成实名认证后即可领取浙江消费券,购买超过6000元的手机、平板(含学习机)、智能手表(手环)可按产品销售价格的10%享受补贴,每人每类可补贴1件,每件最高不超过1000元。

为激活消费市场,各地积极采取发放消费券、举办促消费活动等方式提升消费能力。

“消费券能显著增加交易活跃程度,且对低收入人群增加消费有明显的提振作用。”全国政协委员、合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洪明基表示,在重点商圈发放区域性消费券,可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快速拉动消费,有利于激活本地商业生态。

洪明基建议,通过大数据分析消费行为,可精准调节满减策略,“按照场景分层,针对超市、便利店等日常消费场景发放小额通用券,可快速拉动刚需消费;对于家电、家居等耐用品消费可发放大额通用券;结合节假日需求发放主题券,契合消费高峰需求”。

通过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互动配合、协同发力,可有效地激发出消费活力。2024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

今年,“两新”政策继续加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为提振消费能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谈及中低收入群体的增收减负,黄茂兴建议,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积极发挥财税政策、转移支付等再分配的作用。

加强供给侧创新提质,增强消费新动能

近年来,“国风”“国潮”等新消费趋势持续升温。

“增加优质供给,才能更好地激发消费,承担起国人消费升级的重任。”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世忠认为,应通过政策赋能优质国货品牌,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消费潜力、畅通国内大循环。

通过政策、科技赋能,众多国货品牌可在供给侧创新发力。

“以‘质价比’为抓手,提升国货品牌意识,助力更多质优价实的国货品牌成为消费者的第一选择。”丁世忠说,国货品牌也要心无旁骛做好产品,主动承担起从供给侧更好满足群众消费升级需求的重任。

从供给侧看,仍有巨大的消费潜力等待挖掘。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

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银发经济”成为消费新增长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从放宽准入、减少限制、优化监管等方面入手,扩大健康、养老、托幼、家政等多元化服务供给。

因长期从事养老服务产业,全国人大代表、阳光大姐集团董事长卓长立对养老服务需求有着深入的思考。

在她看来,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和突发疾病的人员也在增加,选用养老护理员、病人陪护,已成为很多家庭的必然选择。

谈及养老服务消费潜力的释放,卓长立建议,将家庭用于养老服务和病人陪护的消费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范围,实现税前抵扣。

改善消费环境,让群众“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

“商家停业、卷款逃跑等现象频发,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引发了较大的社会关注和不安。”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刘锐说。

刘锐在调研中发现,由于监管缺失,预付式消费隐藏着诸多风险与挑战,“只有改善消费环境,才能让群众‘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

让刘锐感到欣喜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随着一系列保护消费者权益措施的出台,相信会迎来一个更加公平、透明、健康的消费环境。”刘锐说。

内需市场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社会民生。

除强化市场监管外,改善消费环境还要不断创新和丰富消费场景,落实和优化休假制度,释放文化、旅游、体育等消费潜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创新和丰富消费场景,加快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发展。

“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黄茂兴说,在当前经济复苏承压、内需动能转换的背景下,要以消费与投资的动态适配,推动形成短期内需调控效应接续正向影响长期经济发展态势。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6期、3月17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