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生网2025-03-17 16:09:04
安徽省合肥市新站高新区秉持“抓营商环境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围绕“1324”产业发展目标,在行政审批、市场环境、跨境贸易、为企服务等领域,通过流程再造、模式创新、制度建设、体系重塑,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高效率建设。
“四新”举措优化营商环境
打造高效政务“新品牌”
“四证齐发”助企“早开工”。土地审批环节提供“陪办+代办”服务,工程审批采用“并联+模拟”模式,实现重点工业项目“交地即拿证、拿证即开工”。
“多验齐审”促企“早投产”。工程验收领域探索工业项目联合验收模式,支持消防验收等8项验收联办齐审,实行“一次申报、一口受理、一套标准、联合勘验、并行推进、信息共享、限时办结”。
“信用+”模式帮企“早见效”。推行环评告知承诺制审批改革,对医药制造业等37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实行告知承诺审批,提速项目投产达效。
筑牢公平有序“新机制”
建章立制,规范市场竞争。制(修)定14项管理制度,形成“1+6+N”公共资源交易制度体系,规范建设工程、政府采购、标后履约等6个方面交易行为。
创新方式,探索柔性执法。制定《新站高新区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在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5大领域推行“两免一减”清单,免处罚事项296项、免强制30项、减轻处罚46项。
强化落实,公平审慎监管。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扩大部门联合抽查覆盖面,实现年度抽查计划“全覆盖”、部门联合抽查“常态化”,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的干扰。
构建开放发展“新环境”
推行“分送整报”。全省首创海关跨境电商“分送整报”数据联网系统,有效降低企业通关人力和时间成本。
开展“无感智检”。在全省率先开展“战新产业进口危化品检验智慧海关应用场景”试点,大幅减少企业等待检查和货物滞留时间,实现“数据多跑腿,企业少跑路”。
试点“一票多车”。打破“整报、整出、整入”限制,叠加卡口“无感通关”“集中查验”,货物平均通关时间由50分钟压缩至4分钟以内。
重塑为企服务“新体系”
构建“1+5+N”为企服务网络。出台《新站高新区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设立1个企业服务中心、5个社区服务站、N个特色服务点,“一企不漏”零距离服务企业。
搭建“新连心”为企服务平台。完善闭环办理,形成全流程可视化诉求解决机制,企业诉求一键交办,线上“一口收办”,打破部门界限,高效回应涉企诉求。
打造新站特色“链盟行动”。政府“牵线搭台”,助力产业链上下游精准对接,以商招商、资源成链,实现区内企业本地化配套。
优化营商“软实力” 拼出发展“硬实力”
项目建设提质增效。重点工业项目开工时间提前2—6个月,验收时间缩短2个月,“四证齐发”模式获省自然资源厅肯定,在全省范围内复制推广。对国轩、新汇成、视涯等38个项目实行审批告知承诺,审批时间缩短90%。
市场主体活力激发。逐步废除影响公平竞争的壁垒障碍,全面清理政府采购差别歧视条款,面向中小微民营企业采购比例超过60%。柔性执法取得明显成效,2024年执法部门办理轻微违法不予处罚(免罚)案件345件,免罚金额203余万元;办理减轻处罚案件51件,减少金额252余万元;联合执法实现“应联合尽联合”,执法量同比下降31.5%。
开放发展卓有成效。2023年度合肥综合保税区位列全国综合保税区A类第15位,创历年最佳。多项改革创新举措,助力企业增值增效。京东方、晶合成为全国首创、全省首例“无感智检”试点企业,每年可节约各类成本1170万元。
企业服务质效齐升。挂牌“新连心”服务站6个、服务点15个,收办企业反馈问题135个,办结率100%,发布益企资讯101条。举办“链盟行动”产业对接会17期,成功促成井松、维信诺、巡鹰、京东方等多家企业之间深入合作,涉及金额近2亿元。
“新站高新区”经验
要优服务促发展。通过流程再造、开展模式创新,大幅压缩行政审批时间,加速项目建设步伐。
要强动能增活力。加强制度建设、推进柔性执法,全面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要降成本提效益。创新工作举措、促进贸易便利化,助力企业降成本、稳订单、拓市场。
要全覆盖深融合。优化工作机制、助企解决难题,稳住经营主体的信心和预期,构筑新形势下招企、留企新优势。 ”
(刘献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