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客户端
时政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我国经济发展具备诸多有利条件——韩文秀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来源:新华网2024-12-16 09:32:35

新华社北京12月15日电 题:我国经济发展具备诸多有利条件——韩文秀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新华社记者严赋憬、邹多为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2024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12月14日表示,要全面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成绩和潜能,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更要看到我国经济发展具备诸多有利条件。

14日,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2024-2025中国经济年会在京举行。韩文秀在会上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即将顺利完成,预计今年我国经济增长5%左右。此外,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持续涌现,改革开放持续深化,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有序有效,民生保障扎实有力,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

“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韩文秀指出,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全球保护主义上升,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

韩文秀认为,中国经济从来都是在攻坚克难中发展壮大的,更要看到我国经济发展具备诸多有利条件,要通过改革发力,政策给力,把发展潜力充分释放出来,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

在财政政策上,韩文秀认为,当前我国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特别是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明年要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赤字规模,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加大财政支出强度,确保对经济增长形成有力拉动。

对于货币政策,韩文秀表示,要进一步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降息,用好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展望明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九方面重点任务,涵盖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增强区域发展活力等。

在科技创新方面,韩文秀表示,要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力支持发展更多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用好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完善技术、环保、安全、能耗等标准,促进“新三样”等优势产业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巩固和提升国际竞争优势。

对于增强区域发展活力,韩文秀提到,经济大省在我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强化对经济大省的土地、能源、环境等要素保障,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提升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同时要鼓励其他地区因地制宜,更好发展比较优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并提出“必须统筹好”的五对重要关系——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

“当前我国内需不足,外需受到国际上很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必须要坚持供需两侧协同发力,促进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平衡。”韩文秀说。

他认为,一方面,要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供给与需求的适配性、平衡性;另一方面,要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之举,加快补齐内需,特别是消费的短板,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从而夯实做大国内大循环,更好带动和引领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对于“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韩文秀认为,对各种存量资源要心中有数,拓宽视野,打开思路,推动经济发展。同时要加强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通过盘活存量来带动增量。要用好用足地方政府专项债、央行再贷款资金,用于收购和处置存量商品房,各类产业园区要盘活存量闲置低效的土地。

韩文秀表示,我国发展的任务还很重,要坚持以质取胜和发挥规模效应相统一,用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丰富的应用场景,培育更多世界一流企业和领先技术,要把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统一于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

明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意义重大。韩文秀表示,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奋发有为,干字当头,求真务实,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贾伟)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