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社客户端2024-12-09 14:44:11
多位档案界内外专家、长三角区域的档案工作管理者等于12月5日齐聚上海“未来档案论坛”会场,就新质档案发展与治理体系构建、可信数据空间建设等议题研讨交流。
论坛包含主旨演讲、经验分享、以及档案数字化应用技术展现等三大部分。中国档案学会理事长杨冬权就新质档案与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发表主旨演讲,他认为在当今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应发挥党管档案工作的体制优势,秉承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深耕档案法治化治理体系建设,以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凸显优势,引领我国数字档案向智慧档案发展、智慧档案向新质档案迈进,构建符合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档案治理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国家数据空间建设做好基石。
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主任金波教授结合我国的档案治理体系现状,结合国务院档案法实施条例的内容,提出“档案数据化、数据档案化”的治理体系构建技术路线图,助力新质档案赋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升档案数据价值。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院长牛力就“创新驱动下档案新质生产力的三次转向”提出了独特的分析与见解。牛力认为:档案新质生产力,是时代赋予的核心要求,必须考虑新一代人工智能对档案的冲击。他提出,创新驱动档案新质生产力的整体逻辑是要有三个转向,分别是创新能力、创新模式和创新供需。数据驱动档案价值释放的应用能力转向,要考虑数据在创新的过程中带来的能力提升。数据导向,从载体维度到内容维度的档案对象管理模式转型。数智未来的核心是面向数据形态发生变化后,逐步释放档案价值。要以数据的视角去看待档案的价值释放。一次价值释放是档案数据支撑业务贯通。二次价值释放是档案数据推动数智决策。三次价值是数据流通对外赋能。
“立足新时代,加快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是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要义和必然要求,我们要以大平台的构建设计,大集中管理的模式,大智慧的实践场景助力新时代档案事业发展,档案高质数字化建设是国家数据空间建设的内容之一。”上海市档案学会信息化学术委员会专家陈峰表示,要加快推进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推动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体系。
会上,上海档案学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农商银行、上海市档案馆、上海音像资料馆、北京师范大学、中联认证中心、上海技术交易所等单位相关专家结合实际工作,围绕档案治理多维度体系建设、档案收集、整理、开发、利用等创新应用技术进行分享。
该活动由中国档案学会、上海市档案学会和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共同指导,由上海鼎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记者 周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