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生网2024-11-22 18:19:09
编者按:第40个教师节以“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主题,全面展现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成就和广大教师立德树人、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责任人,校长的最大本事就是培养好教师。为此,我们特别推出“庆祝第40个教师节,对话40位北京市好校长”系列报道,首批聚焦20位好校长,分享他们的教育理念与办学经验,营造教育家脱颖而出的氛围。本次对话的好校长北京市海淀区培英小学校长祝莉娟。
2011年,祝莉娟接掌北京市海淀区培英小学,担任书记与校长之职,已逾十三载光阴。她提出了“智慧工作,快乐生活”的办学理念,以课程化与项目化的前瞻思维,带领干部教师精心构筑家校社共育的桥梁,倾力打造独具匠心的家本课程,并构建了“一核两翼三驱动”的协同育人体系。这一创新实践不仅广受好评,获得了海淀区“十三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北京市海淀区培英小学书记、校长祝莉娟
祝莉娟坚信,工作并非生活的全部,而是通向更加美好生活的一座桥梁。智慧与快乐是能够传递的,而教师职业的独特魅力,在于其能够影响人塑造人。当教师自身洋溢着智慧与快乐时,这份美好便如同春风化雨,自然而然地传递给每一位学生与家长,让智慧与快乐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与祝莉娟对话,让人不由自主地被她那平实而细腻的叙事风格所吸引,更在她的话语间深刻感知到一份深沉而炽热的教育情怀。每当谈及办学理念,她眼中便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每一句话都是从心底涌出的热忱与执着,满载着对教育的无限热爱。她致力于追寻着一条既遵循教育规律,又浸润着人文关怀的成长之道,期望为全校师生铺设出一条能够自由驰骋、尽情绽放的轨道,让每一位师生乃至家长,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共同绽放出生命中最绚烂的光彩。
教育世家走出的领航者
1988年,祝莉娟从北京第一师范学校毕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这一晃,便是36载春秋。在这漫长而充实的岁月里,她以班主任为起点,逐步成长为少先大队辅导员、办公室主任、德育副校长,直至党支部书记,每一步都坚实地踏出了属于她的教育足迹,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教学与管理经验。
在回溯自己的心路历程与成长轨迹之际,她满怀深情地提及了家庭对她的深远影响。她的爷爷,曾是一位温文尔雅的语文教师,后来晋升为校长之职;母亲则在数学领域深耕细作多年,同样走上了校长的领导岗位。更令人赞叹的是,她的两位舅舅也均从教师岗位起步,最终也成长为了学校的掌舵人。这个家庭中,竟诞生了五位校长,无疑为祝莉娟的教育之路铺设了一条坚实而璀璨的基石。
在家庭的熏陶中,祝莉娟常听闻这样的教育箴言:真正优秀的学生,并非靠苦读、死记硬背取得佳绩。当她自己也站上那三尺讲台,成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时,她深切地体会到,那些学习看似轻松自如的学生,往往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或许,正是在那时,她的教育理念已悄然萌芽。
童年时期,祝莉娟的脑海中总有一幕温馨而又刻骨铭心的画面挥之不去:当夜幕降临,邻里间炊烟袅袅升起,自家却炉灶寂静,母亲总是忙至星河满天才回到家中。在那盏昏黄摇曳的小油灯下,她与妹妹埋头于书本,认真完成作业,而母亲则在一旁,以孜孜不倦的姿态自学,备考那艰难的成人自考。母亲那份坚韧不拔、对知识的如饥似渴,如同一盏温暖而明亮的灯火,照亮了祝莉娟前行的道路,也深深烙印在她的心田。
深受母亲的影响,祝莉娟步入职场后,始终铭记提升自我的重要性。她通过成人高考,成功踏入首都师范大学的校门,完成了专科学习,但并未就此止步。深知学海无涯的她,再次挑战自我,最终获得了本科毕业证书,并踏入管理领域。
那段工作与学习交织的岁月里,她白天勤勉耕耘于工作岗位,夜晚则匆匆与孩子相见后,便又投身于办公室,沉浸于知识的海洋直至深夜。尽管生活充满了艰辛,但她的内心却充满了斗志与希望,仿佛看到了母亲当年那挑灯夜读、不懈追求的身影。她的起点并不高,但那份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却成为了她最珍贵的宝藏,也铸就了她勇往直前、追求卓越的品格。
接任培英小学校长之职伊始,祝莉娟并未急于抛出个人的办学理念和施政纲领。面对学校行政团队的疑惑与期待,她坦诚地分享了自己在五一小学的历练与成长。从学校办公室主任到德育副校长,每一步都留下了她深刻的感悟与足迹。
第一年,她是谦逊的学徒,虚心学习,努力适应着新角色的每一个细微要求;第二年,她开始萌生自己的见解,不仅将日常管理工作梳理得有条不紊,更开始深入思考自己分管领域的独特定位与发展路径;及至第三年,基于前两年的积淀与反思,她将这些思考转化为行动,勇敢地迈出改革与创新的步伐。
这段经历让她深刻领悟到,无论是部门管理还是学校管理,都遵循着一条相似的成长轨迹。她用了近三年的时间,全面而深入地洞察学校,细细品味其历史底蕴、师资特色、学生风貌以及面临的改革挑战。在此基础上,她率先从干部队伍建设入手,带领干部教师共同设计了学校的顶层文化体系,共同绘制了学校的发展蓝图。
2013年,祝莉娟明确提出了“智慧工作 快乐生活”的办学理念,以此作为学校发展的总纲领,全面指引并驱动着学校的未来航向。在接下来的三年里,她携手全校干部教师,精心雕琢出一套既完备又系统的理念体系框架,为学校的可持续长远发展筑起了坚实的基石。
她强调,师生要在繁忙而充满挑战的工作或学习中不懈探寻智慧之光,在琐碎而平凡的生活中积极追寻快乐之源,努力寻求工作、学习与生活的和谐统一,在工作与学习的磨砺中不断成长,在生活的滋养中收获幸福。
自此,她始终坚定地走在智乐教育的探索之路上,每一步都稳健而有力,每三年便实现一次质的飞跃。她带领干部教师成功研发出“智慧学习、快乐成长”校本教材,直至家本项目和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将智乐教育的理念深深植根于校园之中,绽放出绚烂的花朵。
智慧工作 快乐生活
祝莉娟强调,“智慧”与“快乐”是广义层面的概念,“智慧”包含道德、能力、态度、创想、创意等内容,它是实现发展的有效途径;“快乐”则指兴趣、爱好、体验、习得、收获、成长等,它是智慧发展的必然结果。
“智慧工作,快乐生活”,不仅包含了工作与生活、智慧与快乐之间的辩证关系,而且涵盖了学校成员要坚持的两个目标,涉及与学校息息相关的五类群体。这一办学理念体现了让每个生命用理性的方法,实现最大化发展,收获情感上的快乐;同时,理性的方法就是一种智慧,通过智慧地工作与生活,生命就能在过程中收获精神上的满足,感受到工作与生活的价值与快乐。
所谓两个生活目标,即在过程中要运用智慧并生成快乐,在结果中生成智慧并收获快乐。在实践过程中,逐渐由最早的三类群体发展到目前的五类群体,即“智慧办学,快乐育人”的校长、“智慧工作,快乐生活”的教师、“智慧学习,快乐成长”的学生、“智慧养育,快乐幸福”的家长、“智慧协同,快乐服务”的社区。
以校长为例,面对家长对学生吃外送餐的担忧,祝莉娟采取了一项举措:学校出资邀请家长来校陪餐,以此作为对学校餐饮工作的一种公开监督。起初,这一提议在校内引发了一些顾虑,因为午餐时段是师生一天中最为轻松的状态,家长这个时间段走进校园,他们看到的不是师生最好的样态。然而,她力排众议,认为这不仅是监督,更是增进家校信任的桥梁。
随后,学校通过小程序实现了便捷化陪餐预约,每日都有两位家长受邀前来。历经半年多的实践,学校没有收到任何负面反馈。原本围绕营养餐的种种问题似乎迎刃而解,家校之间的隔阂烟消云散,校长再也不用频繁召开关于营养餐的调度会。这份来自家长的信任和支持,让祝莉娟能够专注于学校的核心工作,而不再被琐碎的事务所牵绊。
而在校长陪餐期间,祝莉娟会邀请不同年级的学生共进午餐,倾听他们真实的声音,在真诚的对话中深入了解学生的校园生活,探讨矛盾解决之道,以及家长对孩子的关注点。她还会询问哪些家长参与了学校的家长培训,以及这些培训在家庭教育中产生的积极影响。
有一次,她特邀了六年级那位最有个性的学生与自己共享午餐,这位学生的直率无畏,让她深切地体会到了教育工作的复杂与挑战。当午餐接近尾声,孩子直言不讳地问道:“我吃完了,可以走了吗?”
祝莉娟温和地回应:“不妨我们聊一会儿吧。”
孩子毫不掩饰地说:“和您有什么可聊的呢?”即便面对校长,学生依然保持这份率真和无所顾忌。
祝莉娟深刻意识到,与这些孩子建立沟通是多么不易,也让她更加体会到老师们日常工作的艰辛与付出。她主动与老师们分享这些孩子的状况,以便他们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同时,她也会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为老师们提供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助力他们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此外,在规划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将自己的思考与感悟融入其中,使教育措施更加贴近实际,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支持。
十三年来,祝莉娟不懈探索,每一步都伴随着实践的深度与思考的广度。她全身心投入到每一项教育实践,身临其境地感受着每一个瞬间,从中汲取灵感,萌生新念。然后,勇于尝试,若行之有效,便坚定地走下去;若不合时宜,亦能坦然释怀,另辟蹊径。
在这一路的摸索与历练中,她的角色悄然转变,从最初的设计者与亲历者,转变为如今的指导者。这一角色的蜕变,不仅为她内心带来了满满的成就感,更是对她智慧办学、快乐育人的生动诠释与见证。
以智慧和快乐为关键词
智慧工作,不仅是方法论的高层次体现,更是一种融于工作与生活的积极态度。快乐生活作为智慧工作的基石,让身心健康、心怀愉悦的教育者能以满腔热情投身教育,绽放光芒。两者相辅相成,智慧工作带来的成就感与满足感激发了对生活的热爱,而快乐生活则为教育工作提供了不竭的能量源泉。
祝莉娟深谙智慧与快乐的融合之道,她引领干部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同时享受工作的乐趣,实现了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的和谐统一。这既展现了教师职业的美好状态,也诠释了生活哲学的深刻内涵。
智慧工作的精髓,在于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与创新教学方法。培英小学推出的智乐“三真”课堂标准——真兴趣、真参与、真获得,将这一理念付诸实践。学校教学处携手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细化“三真”指标,融入课堂教学,以示范引领推动教研组整体提升。疫情期间,学校对“三真”标准进行了三轮深度研讨与优化,确保学生居家也能享受高质量教育。
在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培英小学实施区级骨干教师专家导师制,每三位骨干配备一名资深专家,通过全年听评课、课题研究、家庭教育指导等全方位引领,加速骨干教师成长,使其成为教学质量的坚实支柱。同时,学校邀请海淀区教科院专家为青年教师定制工作坊,以多样形式激发创新潜能,搭建展示交流平台,有力促进了青年教师队伍的整体跃升。
自2012年起,祝莉娟高度重视教师心理健康,引入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专家开展专题讲座,由中层干部及骨干教师逐步扩展至全校教师,并启动全员心理健康项目。每年为教师提供心理团建与个体咨询服务,有效缓解工作压力,增强职业幸福感与归属感。
在干部队伍建设上,祝莉娟秉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原则,精准把握每位干部的性格特质与能力优势,科学分配任务,确保每位干部都能在最适合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她深知,全面接纳并最大化发挥干部的长处,是团队和谐高效运作的关键。对于性格急躁的干部,她更是审慎安排,使管理风格与团队特点相辅相成。
为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素质,祝莉娟亲自策划并主导了为期三年的校本培训计划。她深受《你就是他人的环境》启发,通过深入剖析这篇文章,引导干部成为团队氛围的塑造者,激发责任感与创新精神。三年间,她坚持不懈,每周组织一小时培训,干部们的自我认知与团队协作能力显著提升。
2018年6月,祝莉娟在中层干部执行力培训中,深入剖析执行力的核心要义,强调不折不扣的执行态度、善始善终的执行过程,以及勇于担当、拒绝推诿的精神。她进一步细化执行策略,要求干部在执行前全面预判、制定预案,执行中积极引导、迅速应对,执行后及时总结、持续改进,确保每次经历都能转化为成长动力。同时,她引用“无执行力则无竞争力”“管理重在实践而非空谈”等经典名言,激励干部们追求卓越、确保落实。
为促进集体智慧的汇聚,祝莉娟还推荐了《世界咖啡:创造集体智慧的汇谈方法》一书,希望通过轻松愉快的交流氛围,让不同背景、观念的人们无障碍交流,碰撞思想火花,凝聚集体智慧,共同推动学校发展。
祝莉娟的管理智慧核心在于知人善任与信任支持,她深谙每位干部教师的潜能与特质,以坚实信任为基石,赋予充分自主空间与支持,让每个人在擅长领域大放异彩。她秉持“实践出真知,验证中优化”的理念,不断探索精进管理策略,与团队建立起心照不宣的默契,共推学校事业蓬勃发展。
每年“智乐杯”教师节庆典,是学校对教职工卓越贡献的崇高致敬。五大荣誉奖项全面覆盖教育教学各领域,激励教职员工追求卓越。从优质课堂、优秀班主任,到杰出组长、优秀服务者,直至突出贡献奖,经自主申报、小组评审、权威认定,每一份荣誉都凝聚着汗水与智慧。
随着时间推移,教师的真知灼见融入管理,推动表彰机制创新。自第三届起,增设“三十年忠诚奉献奖”,向在培英小学默默耕耘三十载的老教师致敬,拓宽表彰范畴,彰显学校对教职员工辛勤付出的高度认可与感激。这不仅是荣誉象征,更是心灵温暖与力量源泉,激发教职员工无限耐心与热情。
此外,培英小学创立“校长奖励基金”,专为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担当紧急或特殊任务的教职员工而设。无论重大项目负责人还是幕后英雄,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倾注无尽心血。此基金不仅是对他们无私奉献的最高赞誉,也是实质回馈,体现学校对教职员工深切的人文关怀与崇高敬意。
(陈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