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文化教育强国论坛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教育强国论坛

第七届农村教育首都论坛在京开幕

来源:民生网2024-11-18 17:24:31

11月16日,第七届农村教育首都论坛在北京中工大厦举行,旨在弘扬教育家精神,推动乡村教育变革,提升农村教育质量。该论坛为期两天,由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主办,中国教育学会支持,北京市教育学会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专业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学会农村中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等单位协办。

本届论坛以“弘扬教育家精神,探索农村教育强国实践”为主题,下设“教育家精神与乡村教师建设”“乡村振兴与学校办学形态转型”“跨学科主题学习与学科育人实践探索”“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与课程整体育人”“立足生活与实践的德育创新与融合育人”五个分论坛。此外,还专设“学生经典诵读与学校经验交流”“教师陶行知专题阅读展示及交流”两个延展性活动。

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杨朝晖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由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北京市教育学会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杨朝晖主持,主论坛由首都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海燕主持。

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田国秀、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高书国、北京市农村中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李红莲分别致辞。他们强调,教育家精神引领农村教育,助力教育强国的价值,同时也对本次论坛寄予厚望,期待通过各方深入的研讨和经验交流,摸索出契合中国农村教育变革的崭新路径。

首都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海燕主持主论坛

在主论坛环节,安徽省陶行知纪念馆馆长凌文以《他从这里走出——陶行知先生与徽州》为题发言,清晰呈现了陶行知先生与徽州的深厚历史渊源。无锡市滨湖区人大教科文卫工委副主任徐仲武以《跨越百年的对话》为题,从陶行知先生《无锡小学之新生命》一文说起,展现了一场跨越百年的思想对话。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副教授李文华从经典诵读到语文朗读这一独特视角出发,分享了一位大学退休教师对乡村教育细致入微的观察结果、深刻的反思感悟以及极具价值的行动探索。

北京外国语大学北外学院城乡候鸟团队崔玉晶、李霁翰、李子乐,分别以《重新发现乡村的教育价值——城乡候鸟工作站的探索与实践》《候鸟读世界——流动儿童英语伴读项目介绍》《红果青梦 古韵新生——数字化赋能下韩口村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实践》为题发言,带来了一系列创新实践,为乡村教育在融合发展、关注特殊群体、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多方面开辟了新路径。沈阳市于洪区教育事务服务中心副主任张晓岩发言的题目是《构建面向教育强国的农村教育新样态》。

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杨朝晖以《行动与反观》为题,对首都师范大学20年农村教育实践探索的反观,从宏观和系统的层面为乡村教育发展的模式创新,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优质范例。

在随后的五个分论坛上,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一小校长王艳、安徽省歙县森村中心学校校长汪紫军、沈阳市铁西区勋望小学建农分校校长胡江宁、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研究生杨静进等41位发言人分别进行了专题发言,有关专家对发言内容进行了点评。

本届论坛从陶行知思想溯源、乡村教育实践观察与反思、教育模式创新探索等三个维度,展现了教育领域针对乡村教育发展的多元视角思考与实践行动,吸引了来自13个省市的200余人参会,有90余人次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和研究生进行了经验介绍与点评回应,展现了在教育家精神引领下,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为乡村教育振兴所付出的不懈努力以及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据悉,农村教育首都论坛已连续举办了六届,主要参会对象为“国培计划”农村校长班学员,“春雨计划”学校、“振翅计划”学校、北京市教育学会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专业委员会成员学校、首都生活·实践教育发展共同体学校、首师大附属学校共同体学校、首师大支持区域发展项目成员单位代表以及关注农村教育的高校教师、研究机构人员等。论坛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对话,孵化和催生教育创新经验,成为助力乡村教育振兴,推动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交流平台,同时也成为首都师范大学服务基础教育的重要品牌。

(陈达)

 

(责任编辑:贾伟)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