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保安全、惠民生、促发展——三峡工程综合效益持续拓展

来源:民生周刊2024-11-15 11:18:41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罗燕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不仅是一幅壮丽的山河画卷,也是开发、治理和保护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在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综合效益。

为确保三峡工程长期安全运行和持续发挥综合效益,2011年6月,《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开始实施,规划投资1238亿元。2014年12月,《三峡后续工作规划优化完善意见》实施,按照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征收期限延长至2025年底。2022年10月,水利部牵头印发了《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

受水利部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咨公司”),对2011—2023年《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了阶段性总结,形成了《关于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评估报告”)。

评估报告显示,三峡后续规划实施进展总体情况较好。115个评价指标中,完成率达到或超过100%的占97.4%。

评估报告指出,三峡后续规划实施以来,库区经济、民生、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进步,库区高质量发展获得新动能,移民和库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库区及中下游地质灾害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区域生态功能不断提升。这充分显示党中央关于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2024年7月20日正式开港的秭归港滚装码头,正在转运从重庆运来的汽车。(图/郑家裕)

总体任务目标完成率达到97.4%,三峡后续工作成效显著

对一项世纪工程进行评估,并非易事。三峡工程是国之重器,对其后续工作进行评估更是十分重要。

原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和水利部分别在2018—2020年期间,委托中咨公司、中国工程院、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开展了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工作,并结合实际情况和新形势新要求,对规划内容进行了适时优化调整。2023年5月,水利部委托中咨公司开展《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实施情况评估。

“我们成立了专业评估团队,深入学习规划、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及相关文件,全面分析了各年度项目实施及投资完成情况,确定了涵盖所有规划内容的指标。”中咨公司农村经济与地区业务部主任王才君说。

王才君向《民生周刊》记者介绍,这次评估总共设计了115个评价指标,是一个更综合的指标体系。同时,这次评估制定了面向各区县、各单位的基础信息收集方案及自评报告提纲,收集了三峡后续规划覆盖地区政府部门统计出来的相关数据。

评估报告显示,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实施以来,库区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等取得显著成效。

三峡后续工作成效显著,主要包括五方面。一是移民安稳致富成效显著,库区发展取得全新突破,社会发展水平稳中向好。

库区的地区生产总值(GDP)从2010年的3528.6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20816.35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5.9%,高于同期湖北省、重庆市的经济增长速度;人均GDP由2010年的1.7万元,增长至2022年的9.32万元,年均增长15.2%。

“通过三峡后续工作,三峡库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等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显著提升。外迁移民也逐步适应当地生活,融入迁入地环境。”王才君说。

二是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系统功能稳步提升。污染防治水平大幅跃升,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监测数据显示,库区干流水质总体保持在Ⅱ类、Ⅲ类水标准,干流12个国控断面水质在2017年以来稳定达到Ⅱ类水标准。

三是地质安全得到有效保障,防灾减灾水平明显提升。王才君表示,三峡地区原本就是山高坡陡的地方,地质结构比较复杂,地形地貌多样,山体滑坡、崩塌、危岩体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频发。近年来,在加强监测基础上,采取了地质灾害治理与避险搬迁相结合的方式,有效降低了灾害影响。

截至2023年底,三峡库区已开展工程治理滑坡、崩塌和危岩体460处,为14.82万人解除了地质灾害威胁。此外,三峡库区已经完成7435处高切坡的工程治理工作。

四是中下游地区影响趋稳定,重要湖泊治理成效显著。“三峡工程投入运行后,对下游河道及两岸都会有一个从再造到稳定的过程,现在三峡工程对中下游地区的影响总体上趋于稳定,并且在通过不断优化调度方式,拓展综合效益。总体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运行环境的变化,三峡工程对中下游地区的影响,仍需跟踪观测和持续研究。”王才君说。

2022年,长江流域发生严重气象干旱和水文干旱,三峡及长江上游水库群进行两次联合调度,为长江中下游抗旱补水,有效改善了洞庭湖区、上海市等地区的取用水条件。

五是综合管理能力明显提高,综合效益持续拓展。近年来,三峡综合监测系统不断完善,工程安全运行管理持续强化,对一些重大问题研究取得进展,保障三峡工程持续发挥巨大综合效益。

三峡后续工作中持续开展了三峡入库水沙变化趋势、重点河段航道治理、鱼类物种保护等方面的研究,对科学开展库区水生生境保护与修复、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消落区综合治理等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

湖北兴山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在为库区移民发放国家补贴农机具。

新形势下三峡后续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实施以来,在库区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治理、地质灾害防治、长江中下游影响、综合能力提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复杂的外部环境给三峡工程安全运行和后续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评估发现,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水平仍有待提高,区域发展不平衡、缺乏优势主导产业、造血能力存在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

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任务依然较重,水污染防治仍面临较大挑战,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栖息地修复、支流水环境保护、水土流失防治任重道远。长江中下游相关影响处理面临新变化,部分河道水位下降幅度和进度超出预期,水环境改善面临新问题。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隐患及次生灾害依然存在,保障机制有待健全。

此外,三峡工程综合管理能力建设及综合效益拓展研究有待增强,安全运行智慧建设水平仍需提升。

“这些挑战有些是规划中预计到的,有些是在三峡工程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需要在后续工作中不断加强研究,深化认识,积极应对。”王才君表示。

他认为,今后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提高三峡后续工作的精准性和可操作性,为全面高质量完成目标任务奠定基础。

重庆云阳县县城新貌

需探索建立长效机制,促进三峡工程高水平运行安全和扶持库区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三峡工程时强调,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三峡工程是国之重器。三峡工程的成功建成和运转,使多少代中国人开发和利用三峡资源的梦想变为现实,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优越性的典范,是中国人民富于智慧和创造性的典范,是中华民族日益走向繁荣强盛的典范。

三峡库区是百万移民安置地,同时也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的重要支点。

评估报告建议,依托三峡后续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探索建立长效机制,促进三峡工程高水平运行安全和扶持库区高质量发展。

开展三峡库区消落区智慧化管理模式创新研究,加强消落区项目管理与维护,建立管护长效机制,建立“监测—巡测—评价”三峡库区消落区科学系统管理体系。科学实施生态保护修复,有效提升库区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畅通河流生态廊道。

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构建滑坡、崩塌、危岩体等地质安全隐患调查防治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库区应对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的保障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的不利影响,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水库运行安全。

“三峡库区是重点生态功能区,必须走生态绿色的发展之路。”王才君强调。要探索三峡库区绿色低碳特色产业发展及中下游地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模式,通过长效机制的建立保证三峡工程持续发挥最大的综合效益。

三峡地区要充分利用库区生态、文化优势资源,推动构建符合实际、特色鲜明、技术先进、绿色安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扶持对群众就业增收带动性强、持续性好、具有竞争优势的绿色低碳产业。

原文刊载于2024年第23期、11月11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

原标题:《(引题)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实施以来,库区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等取得显著成效,库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主题)保安全、惠民生、促发展——三峡工程综合效益持续拓展》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