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民教育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教育

聚焦“问题学生”,第三届青少年心理安全论坛举办

来源:民生网2024-10-29 18:22:05

10月26日—27日,第三届青少年心理安全论坛在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问题学生和问题教育”。论坛由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主办,昆明市第一中学宜良学校和宜良县丑小鸭中学承办。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科研院所和教育机构负责人,中小学校长、大中小学教师、医务工作者、家长及学生代表等参加了论坛活动。  

随着学生心理健康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问题学生”,如何改变旧有教育价值观、发挥教育的积极作用改变“问题学生”,已经成为需要直面解决的社会问题。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王旭明在论坛上谈到,在理论层面,“问题学生”这一概念并不存在,也不应该存在。然而,在现实教育实践中,“问题学生”是一个特殊现象,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面临的难题。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意识中,“问题学生”已经成为一个难以回避的现实。 

青少年心理安全论坛主席、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李镇西在论坛上发布了《关于“问题学生及其教育的问卷调查报告”》(以下简称“调查”)。调查覆盖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涉及学生、家长、教师及心理学和医学专业人士,共收到有效样本37956份。调查显示,“问题学生”这一标签已经被广泛接受,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学生的看法和行为评价。

调查称,学生们遇到的最大困难集中在学习方面,尤其是考试和学习成绩,同时还面临心理和情感上的挑战,如被孤立、缺乏自信、沟通障碍等。学生们认为造成困难的最大因素是个人因素占比44.38%,如学习态度问题,其次是家庭因素占比22.62%,如父母对学习的严格要求带来的压力,以及同伴因素和学校因素分别占比17.2%和15.8%,如自由活动时间不足和规章制度过于严格。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文东茅表示,许多学生的问题,尤其是心理问题,往往源自家庭。他强调了“家”在化解教育问题中的重要性,学校应该像家一样,提供一个安全、和谐、自在的环境。

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张皓认为,许多家长错误地将教育等同于说教,认为只要对孩子说了,就完成了教育的任务。这种过度说教的现象导致了教育者和学生两种病症:教育者患上了“过度说教症”,而学生则出现了“教育说辞消化不良症”。

比如,一些家长喜欢用“如果不是因为你,我早就和你爸离婚了”或“为了给你凑学费,爸爸花了半年工资”等话语来教育孩子。她谈到,这些话语在孩子听来不仅没有教育意义,反而可能产生反效果。这种“正确的废话”和“把目标当措施”的教育方式是无效的。

丑小鸭中学校长詹大年认为,对待“问题学生”,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帮助比转化更重要,共情比感化更重要,建构比改变更重要,保护比教育更重要。

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中,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心理学专家共同围绕主题,跨界分享研究成果和实践探索经验,为“问题学生”提供有效帮助,为广大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此外,主办方还安排了心理夜话,发布“问题孩子”调查报告,参观丑小鸭中学。主办方还特别安排了学生成长故事分享,让学生站在舞台中央,讲述他们在困境挣扎、破茧化蝶的心路历程。

(记者 罗燕)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