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北京平谷区:在村互助养老体系丰富养老服务供给

来源:民生周刊2024-10-21 14:44:30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畅婉洁

“有点小病,隔壁就有医生;想孩子了,出养老中心左转就到孩子家;一天三顿不重样,顿顿能吃好,这里就是我的家!”北京市平谷区刘家店镇寅洞村互助养老中心,86岁的王淑蓉笑着向《民生周刊》记者讲述自己在这里的日常生活。

做饭的是邻居,志愿者是邻居,“舍友”们也是邻居。住进养老中心一年多时间,一天到晚有人陪,一日三餐有现成饭,没事还能和舍友们聊聊家常、打打麻将……王淑蓉的老年生活幸福自在。

王淑蓉所在的互助养老中心,是平谷区探索构建的农村互助养老新体系的重要一环。平谷区农村互助养老,主要围绕满足农村老年人“顿顿有热饭,生病有家医,临终有陪伴”的“三有”需求,提出“主体在村、互助为魂”的互助养老工作思路,在保证基本养老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养老服务供给。

“我们还在互助养老中心里设置了临时安置点,儿女临时外出的,可以把老人送到这里临时居住。”寅洞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邢术贺说。

如今,寅洞村互助养老中心里住着17位像王淑蓉一样的老人。平谷区民政局副局长马永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互助养老是养老服务的重要补充形式之一,也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有效路径,平谷区将持续推动农村互助养老工作,到2025年底将实现全区274个村覆盖。

农村老年人的助餐需求日益显现,养老中心努力让老人们吃出“家里的味道”

冷春荣是寅洞村村民,也是养老中心中央厨房的厨师。9月27日一大早,她已经包好了80个包子:“早上7点开饭,除了这里住着的老人,还有村里其他村民,都是提前一天订好的。”

冷春荣已经在养老中心工作3年半,一直用心准备着老人们的一日三餐:“都是街坊邻居,他们爱吃哪一口我都熟悉,爱吃软烂的、有馅儿的。我就当自己是老人的儿女,带着孝心给他们做饭。将心比心,等我老了,也希望自己被这样对待。”

“一年四季,我每天都来这里打饭”“好吃,就像家里的味道”“口感特别合适我们老年人”……冷春荣做的饭菜得到老人们的一致夸赞。

近年来,农村老年人的助餐需求日益显现。刘家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晓臣介绍,对长期有用餐需求的人员,采取村村互助方式,联合邻近村建立助餐点,发挥5个村级养老驿站中央厨房作用,辐射14个村,建立6至10平方米的配餐间,为每位老人配备一日三餐,由互助志愿者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送餐服务。

目前,刘家店镇共有158名有需求的老年人和残疾人吃上了助餐点的热乎饭。

最新数据显示,平谷区60岁以上老年人12.8万人,占常住人口总数的28%。其中,农村常住人口29.78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达到9.94万人,农村人口老龄化率高达33.38%。

如何使农村老年人享有体面、尊严和高质量的晚年生活?离不开植根于乡村、与村民生活紧密相连的养老服务提供者。

56岁的刘红芳退休后就来到寅洞村互助养老中心,成为这里的志愿者。

“我78岁的婆婆也住在这里,我每天都会过来看她。养老中心就在家门口,没事就会过来转转,看看有什么能为老人做的,比如理发、剪指甲、打扫、拿快递等。”刘红芳说。

农村互助养老模式,重在自我循环和相互支持。“在这种模式下,身体状况良好的老年人可以参与村居服务,这不仅增加了他们的身体活动和社会交往,还增强了他们的自尊心和成就感,从而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平谷区民政局老龄工作科科长于金健说。

▲午饭时间,老人们在平谷区刘家店镇寅洞村互助养老中心用餐。(图/畅婉洁)

全镇已有家庭医生签约户4000余户,让群众随时随地能够有医可询、有需可找

寅洞村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置在互助养老中心里,孙洪来是卫生服务站的医生。他每天8点准时出诊,一天能接诊20多个病人。

9月19日10点,记者走进卫生服务站,孙洪来正在给病人开治疗高血压的药。“都是老病人,每个人的大病小病我都十分清楚。”孙洪来说。

王凤芹是孙洪来的“老熟人”,平时出现头疼脑热、感冒发烧,只要感觉不舒服,她就会找孙洪来。“这么多年了,就是彼此信任,再大的医院我都不去,就信任孙医生。”

小小的卫生服务站,挂满了村民们送来的锦旗,既是对孙洪来医术的认可,也表达着对这位健康“守护人”的信任。

孙洪来下午还有另一项工作—逐个联系健康档案里的村民。“每个人都得联系到,联系不上的就得做标记,上门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为了让农村老年人互助养老有“医”靠,刘家店镇积极落实为老年人建立一份健康档案、签订一份服务协议、发放一个服务联系卡、定期推送一份信息的“四个一”服务机制。

刘家店镇结合群众需求,采取让家庭医生“入住”网格群,在线为群众提供医学咨询、健康随访等服务的“线上+线下随访”相结合的模式,全力推进家医签约工作,让群众随时随地有医可询、有需可找。

同时,刘家店镇还为重大疾病、失能失智等老年人建立个人专项档案,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入户巡诊。目前,全镇共有家庭医生签约户4000余户。

“我年纪大了,行动不便。自从签约家庭医生后,日常有个小病小痛一个电话就能解决,省去了不少麻烦。前阵子,家庭医生来给我测血压,嘱咐了不少注意事项。”寅洞村高龄残疾老人邢术敏签约家庭医生后,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贴心照料。

村与村、户与户、人与人之间结对互助,老人日常生活有人管、突发情况有人帮

平谷区镇罗营镇上镇村助老志愿者沈太景和赵桂玲,与71岁的村民李玉春是邻居,自2022年便形成结对帮扶关系。

每天,沈太景和赵桂玲都会轮流到李玉春家去看看,帮忙做些买菜、买药等力所能及的事。李玉春也把志愿者们当亲人,做了饭菜总想着给他们送去。

“互助为魂”是平谷区互助养老体系的核心,这项工作以村与村、户与户、人与人之间结对互助为根本。在平谷的乡村,邻里间不是熟悉的陌生人,而是有着千丝万缕温情的“熟人”。网格员和志愿者们根据网格内老年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精神关怀、心理慰藉,切实解决困难及需求,确保老年人日常生活有人关心、突发事件有人帮扶。

帮老人做家务、买菜送药,邻里间互相慰藉、结伴出行……这些看似简单的行为,在平谷的乡村里构成了互助养老的坚实基础。

2024年上半年,在平谷区刘家店镇、镇罗营镇、东高村镇3个试点乡镇的56个村,共组建由党员干部、网格员、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等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278支、志愿服务人员2772人,为2380名互助养老服务对象提供了巡视探访、助餐等服务达6万余次,有效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平谷区副区长刘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平谷区的互助养老新路径不仅为农村老年人提供了更加便捷、贴心的服务,还弘扬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一创新实践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为乡村治理和养老服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刘琳表示,下一步,平谷区将互助养老作为打造有温度的城市的重要一环,制定出台《平谷区乡村互助养老工作三年行动方案》,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撑,探索多种便捷、有效、群众容易接受的互助形式。同时,调动群众参与互助养老工作的积极性,加强服务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引入社会资源保障互助养老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通过持续探索和实践,平谷区将为居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让每个人都感受到城市的温暖和关怀。

原文刊载于2024年第21期、10月14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

原标题:《(引题)北京平谷区着力满足农村老年人“顿顿有热饭,生病有家医”等需求 (主题)在村互助养老体系丰富养老服务供给》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