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生网2024-10-21 10:28:17
“预备,开始!”随着老师的一声令下,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华侨中学的学生排着整齐划一的队伍,在学校空地上进行着足球绕杆运球的训练;同一时间,在广东梅县外国语学校的创客室内,一群学生时而交流、时而埋头研究,正在饶有兴趣地进行科技创作。
梅县外国语学校的学生正在进行科技创作。梅县区教育局供图
类似这样的场景,在梅县区各中小学校越来越常见,这也是梅县区推进教育强区建设、办好让梅县人民更满意教育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梅县区紧扣“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全面打造优质均衡、高质量的现代教育体系,推动教育环境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持续优化,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同时,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教育行动,重点抓好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城乡学校布局调整、名优教师送教下乡、优质学位供给等,努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2023年,梅县区在全省履行教育职责评价考核中评为“优秀”等次,考评得分在北部生态发展区37个县(市、区)中排名第一,取得历年来考核最好成绩。
以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
漫步梅县区雁洋镇的叶剑英红军小学,现代化的教学楼、标准化的操场、宽敞明亮的教室一一呈现在眼前,浓厚的“红色”文化也荡漾整个校园。作为梅州唯一一所“全国五星级红军小学”,叶剑英红军小学依托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将红色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特色发展的方向,坚持用红色文化铸魂育人,进一步激发师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的热情。
叶剑英红军小学党支部副书记凌珊说:“我校依托叶剑英元帅红色资源,以课堂为主阵地,依靠校本红色读本,持续开展讲红色故事、读红色书籍、唱红色歌曲、小小讲解员巡讲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校本传承活动,根植红色印记,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传承红色精神。”
据介绍,叶剑英红军小学旧址位于雁洋上村新墩坪,教学环境与现代化教育差距较远,梅县区委、区政府在调研了解情况后,坚持教育投入向农村地区、薄弱学校倾斜,将学校提质扩容工程列入计划。2019年,新校区正式建成、投入使用,教学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硬件设施落实到位,师生认同感及归属感进一步增强。
“学‘三礼’,做时代新人!”“见面问声‘好’,礼仪礼节要铭记!”走在程江镇中心小学校园内,随处可见以“三礼”教育为主题的宣传展板和文化墙,特别是在校道两边可看到文明礼仪示范生、美德好少年的展板,引人注目。而在不远处的操场,上着体育课的四年级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认真地做弟子规操,校园处处洋溢着文明礼仪之风。在该校校园里,迎面走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礼貌地向来宾问好致意,一个小细节,足以窥见该校大文明。
该校副校长李梅花介绍说,一直以来,该校党支部开展以礼仪、礼貌、礼节为主要内容的“三礼”教育作为党建和办学的特色,经过16年的沉淀,“三礼”教育已成为该校德育教育特色品牌。“我们通过举办主题班会、开展评比活动、设立文化墙等举措,让文明之风渗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助推学校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李梅花说,“三礼”教育也写入了学校“课程表”,立足校本实际,学校分低、中、高年级三个版本编写了“三礼”教育教材,按照教材和课时安排给学生讲授相关礼仪知识,并开展了以“三礼”教育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实际上,以校园为阵地,以党建强化思想引领是梅县区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的一个重要举措。近年来,梅县区教育部门通过组织上专题党课或开展思政课专题调研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党建主业意识,保证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在全区教育系统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打造了叶剑英红军小学、程江镇中心小学、丙村中学等一批党建示范学校,形成“一校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的基层党建特色品牌格局,以党建推动梅县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优质教育
走进新民小学,春意盎然的校园、崭新的教学楼、宽阔的操场、青春洋溢的学生方队……无不让人心向往之。该校自2018年扩建,现有教学班级36个、学生1800多名,占地面积达到了16.4亩,有效解决了周边多个小区适龄儿童上学难的问题。
为每个孩子营造公平的教育环境,让孩子们不仅“有学上”,还要“上好学”。这是梅县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基础目标任务。
新民小学的扩建,便得益于此。梅县区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积极改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增加义务教育阶段学位,先后新建、扩建了广东梅县外国语学校、广东梅县外国语学校富力城附属小学、德兴小学、新民小学、畲江镇中心小学等多所学校,累计增加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学位达17000多个。同时,梅县区民办学校迅速发展,梅县区华业外国语学校、梅州市外语实验学校、梅州市培英东山高级中学等民办学校建成后,正在加快推进华业外国语学校高中部和梅州市培英东山高级中学二期建设,使梅县区教育资源的配置得到进一步提升,也为梅县区提供了大量优质学位。
此外,梅县区还以硬件建设为重要抓手,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支持,助力学校办学环境的改善,加强对全区学校校园校舍进行修缮改造,近年共投入了6500多万元,新建高级中学运动场人行天桥,修缮改造部分学校的厨房、教学楼、学生宿舍、运动场、校门、厕所、校道等,进一步完善了学校基础设施,推动全区办学环境的改善。
以特色教育提升学生整体素质
在梅县外国语学校的创客室内,一群高一学生正认真听老师讲解师兄师姐的科技作品,在老师的带领下,感受着科技的魅力。高一级学生罗观兰说:“喜欢科创课堂,非常感兴趣。科创课堂对我来说是有很大的帮助,它可以激发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可以培养我的批判性思维,让我对科技发展有更多的认识,在生活中利用科技也给我带来很多便利。”
据了解,拥有科创资源优势的广东梅县外国语学校,在做好日常教学之余,“专攻”科技教育,先后建立了创客室、科技教育宣传橱窗、青少年科技创新团队、科技教育名师工作室等科创平台和空间,打造了系列校园科创教育品牌活动,为梅县培养了一批批“小科学家”“小发明家”。学生王子墨说:“我做了一个自动提醒缺纸的纸巾盒,还有2023年制作的一种多功能预防近视的桌椅,我现在正在创作并研发地下室防灾系统。特别热爱科创,想要去探索探究更多能让生活更加便利的发明。”
该校教研处主任余顺欢说:“我校把科技教育作为办学的主打特色品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多年来,我们的学生在各级的科技活动比赛中,获得过1000多项表彰和奖励,也申请了十多项的国家专利。”余顺欢还拿出他指导的学生钟耀穆在第38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的二等奖证书,他感慨地说,在今年的高考中,钟耀穆以高分被哈尔滨工业大学录取,从大山走向更远,科技梦想飞向更高,这得益于钟耀穆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热爱和特长。
梅县区致力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加强质量监测、打造高质课堂、培育特色教育体系等有效途径,推动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和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
“站在新起点,梅县区将坚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提升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健全完善党内激励关怀机制,激发党员为推动梅县区教育高质量发展而努力奋斗的内生动力,为梅县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共同富裕贡献教育力量。”梅县区有关领导表示。
(黎剑 温锡良 冯森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