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民教育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教育

2024职业(技工)教育发展论坛举办,聚焦产教融合

来源:民生网2024-06-17 17:52:05

近日,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的17岁女生姜萍,以全球排名12的成绩爆冷入围2024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决赛。她“中专生”的身份在一众清北、麻省、剑桥等名校生中显得尤为“扎眼”。

偏才如何才能有更多崭露头角的机会?中职学生在中国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当下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如何?职业教育面临怎样的形势和挑战……

6月15—16日,一场主题为“产教融合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2024职业(技工)教育发展论坛在山西太原举办。来自国内教育、经济、科研领域的著名学者及企业高管集思广益,共同破解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难点、痛点问题。

教育部于2024年3月公布的“202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显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不含人社部门管理的技工学校)共有学校7085所,招生454.04万人,在校生1298.46万人。中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73.48万人,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比例9.41%,“双师型”教师比例56.71%。

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吴海亮在本次论坛的致辞中表示,随着国家对技能教育人才需要的不断增加,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助理总干事、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学术顾问唐虔在演讲中提到,教科文组织近期对国际职业技术教育面临的形势和挑战进行了分析总结。

他介绍,新冠疫情后全球教育人口减少,尤其是中等和低收入国家的青年。随着经济复苏,劳动力市场结构发生变化,对技能培训和再培训提出新要求。数字化、自动化、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一些工作岗位消失,新的岗位出现。职业技能的培训与再培训变得尤为重要,特别是STEM教育和数字化技能培训。同时,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绿色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需要吸收绿色理念并教授相关技能。

唐虔提到,当前全球非正规就业比例上升,特别是中低收入国家。创业教育和微证书制度变得越来越重要。面对全球人口增长和老龄化趋势,需要针对老年人提供再就业培训和学习机会,同时关注青年人口的教育和培训需求。

唐虔介绍,全球化、人口流动、难民问题等对社会公平和职业技术教育提出挑战。教育和培训需要包容性,关注弱势群体,同时秉承人文主义教育观,促进社会和谐。

在2022年5月施行的新修订《职业教育法》中明确提出,“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但社会观念中仍轻视职业教育,“普职分流”一度让家长产生了严重的教育焦虑。

山西燃气工程高级技工学校校长冯志铭谈到了当前学校在发展中面临的一些挑战。政策落地难是一个普遍问题。技工教育的学历认定、学籍查询、入伍考编等问题,以及技能等级证书的认可度,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发展和职业选择。

同时,社会偏见仍然存在。传统观念中对于“学而优则仕”的推崇,以及对学历和文凭的过分重视,导致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在社会上的地位相对较低。这种偏见不仅影响了学生的选择,也影响了技工教育的资金投入和社会支持。

产教融合在职业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实现人才培养、技术技能积累和创新的关键途径。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邢晖表示,在校企合作中,存在多种合作模式,如资源共享型、共同发展型、校企综合型和订单式培养型等,这些模式都有助于促进双方的发展和提高。

提到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时,邢晖指出了紧密型和松散型合作的问题。紧密型合作涉及到深层次的教育教学合作,如企业大师工作室、兼职教授的引进等,这些都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而松散型合作则更多停留在表面,缺乏实质性内容。“现在绝大多数还是松散型合作,开开会,握握手,之后的情况不好说了”。

邢晖表示,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等,与普通教育的学历体系相对接,可以更好地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邢晖强调,产教融合绝对不是一个目的,不是为合作而合作,为融合而融合,产教融合的成效要体现在学生学习的获得感,最终的目的还是育人。

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和震谈到,在职业教育中,学生不仅需要学习理论知识,还需要通过实践和经验积累来掌握那些难以用语言或文字明确表达的知识。产教融合为学生提供一个将这两种知识结合起来的环境。通过在企业或类似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习,学生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中的操作经验相结合,从而更好地掌握技术技能。

对于职业教育而言,产教融合的重心在于人才培养。校企合作不仅是实现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更是促进不同知识类型融合、技术技能积累和创新的重要手段。

山西美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李志明认为,企业需要加强自身宣传,让学校和学生对现代化企业管理以及蓝领操作岗位有清晰的认识。同时,当前社会导向使得很多毕业生倾向于选择行政管理、市场营销等办公室岗位,而忽视了自身专业,导致蓝领岗位需求难以满足。一些企业都面临技术人才缺口的问题,这就要求需要企业与学校积极对接,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记者  罗燕)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