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贵州毕节:锚定特色优势产业 增强县域经济动能

来源:民生周刊2024-06-11 15:44:45

原标题:贵州省毕节市努力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

锚定特色优势产业  增强县域经济动能

毕节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川滇黔三省交界、乌蒙山腹地,曾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为主题的试验区。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贵州,第一站就专程来到毕节察看乡亲们脱贫后的实际情况。

从“试验区”到“示范区”,毕节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增强县域经济动能,因地制宜发展新兴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5月底,《民生周刊》记者走进毕节,感受西部大开发的毕节新篇章、新气象。

▲毕节高新区 图/彭莲莉

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实现农业产业快速发展、提质增效

道地天麻出乌蒙。

“毕节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特别是1200—1800米的海拔高度是天麻的最佳生长环境。”5月27日,谈及毕节发展天麻产业的优势,贵州两山天麻产业有限公司(简称“两山天麻”)董事龙云告诉记者,“良好的资源禀赋及林下仿野生种植技术的推广,使得毕节天麻逐步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天麻林下种植,既不与土争地,又不与树木争光,通过技术改良,林下每亩产量为500至1000斤。

2023年,毕节林下天麻种植面积达到20多万亩,产量达12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居贵州之首、全国领先,其中产量占全国的2/3。

在两山天麻生产车间,数十名工人正忙碌着,清洗、蒸煮、冷却、切片、粉碎。

“这条冻干粉生产线每天可处理近2吨鲜天麻,7月份准备再建一条天麻口服液生产线。”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黄兴说,“我们将加大研发投入,开发天麻康茶、天麻养酒、天麻美妆、天麻药食等四大系列产品,延长产业链条。”

龙云向记者解释,冻干粉相当于酱香酒的“基酒”,可以进行精深加工,提高天麻产品附加值。

毕节多山,山地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90%,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说法。

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毕节结合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发展蔬菜、茶叶、刺梨、皂角、经果林、食用菌、中药材等优势产业,有着“中国核桃之乡”“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中国高山生态有机茶之乡”“中国皱椒之乡”“中国天麻之乡”“中国竹荪之乡”等称号。

毕节市七星关区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叶荣介绍,七星关区作为全国最大林下仿野生天麻种植区和高品质天麻核心产区,从上世纪70年代起,七星关区就开始人工种植仿野生天麻。目前,全区天麻种植总面积、总产量、单位产量、品质均居于贵州省前列。

“天麻产业作为七星关区主导产业之一,常年保持种植10万亩左右,年产天麻3万余吨。”叶荣说,“今年我们完成林下仿野生天麻种植12万亩,打造2个以上万亩天麻产业乡,建设7个以上示范基地、6个以上天麻专业村,建设天麻精深加工生产线2条,建设年产能1000万棒的两菌生产线2条。”

从毕节市区出发,沿着毕威高速公路,一个小时后便能到达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威宁县。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在草海镇中垦薯业种薯培育基地,育种大棚里,20多名工人正在苗床‘起’原原种。基地由中农发种业集团于2015年底投资建设,主要致力于马铃薯脱毒种薯的研究和扩繁。

“基地总共有7个智能温室大棚,一个人在手机上就可以操控温度湿度。”中垦薯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黄雍平说,“单个大棚有2万平方米,一年可以生产三季,年生产马铃薯原原种1.5亿粒。”

目前,威宁有马铃薯种植户22万左右,全县种植面积为150万亩,预计全年产量290万吨。从种薯扩繁到商品薯加工薯种植,再到马铃薯全粉淀粉加工,威宁已经实现全产业链发展。

雪山镇,地处威宁县西北部,平均海拔超过2100米。过去,马铃薯是用来充饥的主食,现在,马铃薯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第一大产业。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雪山海拔气候适合种薯繁育的优势,大力推进种薯产业发展,围绕马铃薯、苹果、养殖三大产业,不断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链,打造现代化的新型雪山产业。”雪山镇副镇长姜维说。

2023年,雪山镇苹果挂果面积达4万多亩,产值超过3亿元;马铃薯种植面积为12万亩,产值超过4.8亿元;牛存栏3万余头,年出栏8000多头。

管仕贵居住在雪山镇雪山社区,是威宁县示范家庭牧场主要代表之一。2016年,他申请到5万元特惠贷,购买了3头能繁母牛,开始发展养牛业。

2019年,雪山社区成立众力合养殖专业合作社,管仕贵作为养殖户入社,合作社负责养殖技术服务与管理,定期开展养殖技术、养殖品种、牧草选择与种植、防疫与消毒及销售等培训。

有了合作社的技术支撑与服务,管仕贵的养殖规模逐步扩大,目前牛存栏19头,其中能繁母牛14头、种公牛1头,年出栏牛犊13头,净收入10余万元。

威宁县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投入财政资金4000余万元推广实施养牛家庭牧场项目,共培育3000余户家庭牧场。管仕贵所在的团杆组现有养牛户53户,户均增加存栏3头以上。

近几年,“乌蒙山宝·毕节珍好”公共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毕节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提高农业产值、建设农业品牌、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及进行农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实现了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提质增效。

▲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汇境花卉科技园 图/陈鹤

一个企业一个企业抓,一个项目一个项目推

在毕节高新区园区,贵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航新能源)第四期项目正在建设。

“去年产能较前年提升了30%,产值为3亿元,出口为1.4亿元,年生产约7000万只锂电池,产品应用于智能家居、智能工具、太阳能路灯、手机等。”贵航新能源行政、人事负责人张力中说,“工厂现有500多人,四期包括研发与工厂,预计年底正式投产。”

贵航新能源2015年入驻园区,是一家从事锂二次电池开发、设计、生产和销售的企业。

2017年,贵航新能源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联合建成“中国西南先进电池研究中心”,针对东南亚、西亚、非洲以及我国南方地区的气候、人文特点,开发针对性的先进电池技术,推动园区企业锂电池产业链规模化、高端化发展。

作为全国14个生产基地之一,同方计算机毕节生产基地于2022年9月开工建设,占地4000平方米,使用面积为1万平方米。

为何选择毕节?同方计算机毕节生产基地负责人蒋水说,主要原因在于贵州是全国大数据节点城市,毕节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市场换产业,资源换投资”双换政策,“国产化替代”趋势与东数西算战略布局。

毕节高新区园区企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汤玫介绍,毕节高新区2011年成立,紧扣“市场换产业、资源换投资”政策,大力发展新能源材料和新型建材主导产业、新装备制造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高新区目前有365家企业,规上企业80余家,解决就业1.5万余人,2023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8.56亿元,同比增长4.4%;实现财政税收4.75亿元;完成外贸出口3.42亿元。

“近年来,毕节高新区持续擦亮‘贵人服务’品牌,建立完善网格化包保服务体系,对园区企业进行全过程、全要素包联,包保联系人定期上门走访,宣传扶持政策,摸排企业诉求,做好代办服务贵人、建设服务贵人、贴身服务贵人、审批服务贵人、问题化解贵人、政策兑现贵人,为项目做好全周期服务,通过一系列暖心举措厚植企业发展沃土。”汤玫说。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特色产业、发展高新技术和承接产业转移等措施,毕节不断提升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贵州联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LED灯丝光源制造企业,拥有世界领先的全自动化LED灯丝生产线140条,59项自主知识产权,每天可生产灯丝120万条。

成立于2012年5月的毕节明钧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现已成为西南片区优质浮法玻璃、镀膜玻璃、优质石英砂原材料的生产基地,目前建成两条日产1500吨优质浮法玻璃基片生产线。

黔希化工位于贵州省毕节市黔西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是以煤炭清洁利用为主的煤化工企业,截至2023年10月,公司年产30万吨煤制乙二醇项目,累计生产乙二醇143.84万吨,实现产值61.15亿元。

一个企业一个企业抓,一个项目一个项目推,毕节全力抓开工、抓进度、抓见效,以精准有力的服务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以项目建设的“加速度”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洞天福地,花海毕节”,打造全世界旅游景区目的地

今年5月初,300余盆、28个品种的高山杜鹃首次在北京的玉渊潭公园与游客见面,这些杜鹃花来自2000多公里外的毕节。

“洞天福地,花海毕节。”毕节有世界地质公园1个、5A级景区2个、4A级景区11个、3A级旅游景区44个,是一个充满自然美景和人文历史的旅游胜地。

作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的试验区,毕节以百里杜鹃和织金洞两个5A级景区为龙头引领,强化九洞天、韭菜坪、油杉河、奢香古镇、平远古镇、化屋等“核心景区”带动作用,着眼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突出避暑、研学、康养等产业链延伸,谋划文旅项目。

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以其绵延50公里的原始林带和丰富多样的杜鹃花种类而闻名。这里有马缨杜鹃、露珠杜鹃、团花杜鹃等41个品种,几乎涵盖世界上所有杜鹃花亚属。

每年春季,景区里杜鹃花竞相怒放,五彩斑斓,犹如天然花园。然而,杜鹃花花期很短,只有两三个星期。

“基地有10万盆高山杜鹃、120个品种,这是今年2月从国外进口的杜鹃,有2万多盆。”在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汇境花卉科技园总经理谭川江说,“成立基地的目的是,观察哪些杜鹃表现更好,突破技术瓶颈,让高山杜鹃观赏期延长,希望给景区做一个‘配角式’栽植。”

百里杜鹃汇境花卉科技园占地220余亩,采取“种苗培育+技术支持+电商回购+农户增收+绿色发展”的产业模式,实现绿色循环农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当地提供稳定就业岗位,带动当地农户参与增收致富。

作为国家5A级景区,百里杜鹃景区已形成“春观花、夏避暑、秋休闲、冬康养”的四季文旅产品,实现花文化与绿色生态深度融合,正从单一赏花游向休闲、度假、生态、踏青、户外等多元旅游转变。

织金洞,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被誉为“中国溶洞之王”。无论是洞穴内的钟乳石瀑布、石笋石幔,还是形状各异的钟乳石和石柱,都令人叹为观止,仿佛进入神秘的地下世界。

“今年‘五一’,织金洞接待游客8.2万人次,同比增长35%。”贵州织金洞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刘海波说。

刘海波认为,旅游经济消费的过程中,游客消费越来越理性,受生态红线和规划红线的限制,老牌景区需要努力提升品质,增加游客体验,才能响应贵州提出的“打造全世界旅游景区目的地”这一目标。

织金县的平远古镇位于城区繁华地段,是贵州中西部旅游线上的重要节点,紧邻织金洞景区。

在平远古镇内的依文中国手工坊,贵州特色的手工艺品—苗绣裙、蜡染T恤、土织布玩偶、蜡染元素家居,在近1000平方米的展厅内,一一陈列展示。

“平远古镇是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围绕‘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商业+产业植入’业态,构建文、旅、商、产大平台。”平远古镇运营管理中心商管运营部总经理田健华说,“一期工程建设以来,带来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改善了生态环境,完善了旅游配套设施,丰富了旅游业态,有力推动织金文化旅游产业井喷式发展。”

□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张兵)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