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民教育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教育

快乐学习,快乐成长,第二届青少年心理安全论坛举办

来源:民生网2024-05-27 19:54:12

2024年5月是首个“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每年的5月25日是“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就在这一天,主题为“重塑教育价值:快乐学习,快乐成长”的第二届青少年心理安全论坛拉开帷幕。

本次活动由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与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西安市东城第二学校联合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600余位教育、医疗及社会组织负责人参加了本届论坛。

在论坛上,西安市东城第二学校校长、上海建平中学原校长冯恩洪表示,把学校的发展定位在研究学生,让有差异的学生都得以生动、活泼的成长上,才能掀开教育全新的一页。基于学生的情感、差异、潜能因素,冯恩洪提出“三分课堂”,即学生分组学习、教师分层教学、发展分类管理。

冯恩洪谈到,人是有情感的,对学生的教育是基于启迪进行唤醒。人是有差异的,与其给有差异的学生一模一样的教育,不如给他们能力相当的教育,人的发展是在最近发展区域里实现的,一个班级不可能是同一个最近发展区。他认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学生不能只满足规定的课程,学生才是学校的主人。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苏彦捷在演讲中谈到,在生命发展历程中,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会有自己的任务、规律和特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和孩子会在各个节点上相遇。如果关系出现了矛盾需要由强势的一方来做出改变。在培养孩子的时候,不是只有孩子需要父母、老师去帮助,而是一起成长。成长共同体需要了解,需要理解,需要按照规律去行动。

学生如何学会学习,并且乐学、爱学是教育永恒的话题,也是教育改革的共识。上海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王天蓉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忽略了孩子的个人学习意义。如果一个孩子不能自己提出问题,所有的问题都来源于教师的话,他们就找不到学习的意义。

围绕“青少年心理问题成因”“重塑教育价值观”两个主题,来自国内教育界、心理学界和公益界的多位知名人士发表观点,引起现场听众的高度共鸣。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名誉理事长杨凤池谈到,当前青少年心理出现的新倾向:性格向外归因居多,喜欢标新立异;情感上直接表达多于委婉表达;在自我意识方面,自我中心又自我力量不足,存在着内在矛盾;在人际关系上,认为非好即坏,人我边界感不清。

杨凤池认为,这些新倾向表现出的学生生理发展在前,心理发展滞后;智力发展在前,但情商滞后。这是当前青少年出现心理危机的重要原因。

学生为什么不快乐?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名誉理事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杨东平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受 “出人头地,做人上人” 的传统教育价值观的影响。

杨东平指出,“升学主义”无法适应社会生活对人的多样化需求,助长了学历高消费,造成社会和人生很大的浪费,出现 “学业过剩”危机,高学历贬值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比如,工厂招不到年轻人,核心的问题是根深蒂固地轻视实践能力,职业教育被视为失败者的选择。

面对学龄人口减少,学业过剩,名牌大学光环减退,以及AI技术给教育、就业环境带来巨大冲击和改变的状况。杨东平谈到,我们要看到改变的可能性。首先,正确地处置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关系,教育不是为了培养人上人,而是培养人中人。他引用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先行者黄炎培的观点,“职业教育的地位应与普通教育等量齐观。应破除‘以升学做准备的普通教育为正统,而以为就业做准备的职业教育为偏系’的传统观念”。

杨东平表示,这是教育价值观的整体改变,这种改变需要很多配套的支持,最主要的就是劳动就业制度和薪酬制度。

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表示,AI进入人类的工作和生活中,知识传授性教育价值迅速衰减,对人类生存发展有着颠覆性改变。“教育的转型一定是要重塑教的过程和学的过程,一定是要重新定义教育,重新定义大学,这是我们的逻辑起点。我们现在的家长、学生看重的是学历、学位、牌子,而忽视了教育背后的真谛——人的成长。”

经过两天的论坛活动,与会者达成高度共识。大家都认为,改进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非常具有挑战性,因为它和陈旧的教育价值观有密切联系。随着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旧有教育价值观越来越不适应教育的发展,更新教育价值观成为迫切的时代要求。唯有重建教育价值观,相信学生有潜能,尊重差异,尊重学生,让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才是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治本之策。

(记者 罗燕)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