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民教育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教育

首批93个高中生社会实践基地上线

来源:文汇报2015-04-03 10:32:50 社会实践 高中生 基地

摘要:新高考改革配套政策提出,综合素质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记录高中生参加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的时间。随之公布的还有在市级层面遴选出来的首批93个学生社会实践场地。

高考新政之下,高中生的社会实践究竟往哪里去?综合评价究竟该如何评一直备受关注。而国内高中教育常常被诟病的也是大多数学校只关注学生书读得如何,至于学生的公益意识、社会服务精神、实践能力、综合素质,既无处展示也无法评定。在2017年即将实施的新高考政策中,学生的综合素质等都被列入考核。

正在公开征求意见的新高考改革配套政策《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明确提出,综合素质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记录高中生参加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的时间。随之公布的还有在市级层面遴选出来的首批93个学生社会实践场地。这些机构和志愿服务岗位都已经在博雅网上公示。

如果以上海每届高中生人数5万计算,从2014级到2016级这三届高中生总计超过15万人,要为如此庞大的学生群体提供社会实践机会,岗位从哪儿来?要做些什么?这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此次公布的岗位,除了传统的场馆讲解员、敬老服务、秩序维护等“基础型”岗位外,为了更贴近高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一些社区街道动足脑筋,设计出“出版社书籍推荐员、网络公司未成年人活动策划、寄生虫相关课题研究”等颇具创意的“提高型岗位”。

一大批基础型志愿服务岗位出炉

首批93个学生社会实践推荐场所中,包含博物馆、科普馆、图书馆等各类场馆和街道学生社区实践指导站。

记者发现,为了给高中生提供实践岗位,各社区街道都挖空了心思。

此次,徐家汇学生社区实践指导站梳理出近200个岗位,供高中生选择,这些岗位是徐家汇爱心暑托班、社会学校兴趣班、街道敬老院、街道志愿者服务中心和29个居委指导点的志愿者。

据站长许嘉雯介绍,徐家汇街道辖区内共1000余名高一学生,指导站在实践岗位设置上,力求贴近高中生的学习认知能力,通过助教、导讲、居委见习等志愿服务,让学生了解社会、锻炼能力、学以致用。

而松江区永丰街道学生社区指导站为高中生提供了168个居民区邮递员岗位。“主要负责社区报的发送,往年,我们也面向低年龄段学生开展过此项活动,深受欢迎。”负责人杨紫娟坦言,尽管经过精心设计,但自己也并不太确定此类岗位能否吸引学业紧张的高中生。

此外,一些社区实践指导站还推出了乒乓球陪练员、超市理货员、图书管理员等一批“基础型岗位”。对于这类基础性岗位,团市委青年志愿者工作部王晓春认为,志愿公益精神是志愿服务活动的核心,高中生志愿服务活动不在于其发挥了多大的作用,而在于让学生加深对志愿公益、社会公平、奉献社会的理解。“做志愿服务,坚持比热情更重要。可能并不是像大家想象得那么好玩、时尚;很多服务其实是非常平凡,默默无闻的,贵在坚持。因此,高中生也要放平心态。”王晓春说。

“提高型岗位”提升志愿服务吸引力

在楼宇、园区经济发达的漕河泾街道,学生社区实践活动指导站站长徐雷将此次高中生实践岗位设置的目光投向了街道内的企事业单位。为了增加志愿服务的吸引力,他们与学林学版社合作推出了6个书籍推荐员、读者联络员的岗位,服务周期为3个月,请高中生从他们的视角荐书。指导站还联系了一家网络服务公司,推出12个未成人活动策划、实施岗位,邀请高中生参与策划亲子活动等。

“志愿服务不仅仅是擦擦橱窗、收发报纸,我们希望能为高中生真正留下些什么。”徐雷坦言,一些简单而临时的“体力服务”,可能会让高中生感到不能充分体现自身价值,如何在志愿服务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岗位内容的设计很有讲究。若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专业水平和能力都无法得到提升,这将大大降低高中生参与的动机,最终“走过场”应付了事。

虹口区江湾镇街道此次推出的志愿服务岗位也很有“技术含量”。坐落于辖区内的社区创新屋,配置有供居民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的“动手做”工具设备,包括金工、木工加工设备等。创新屋面向6周岁以上各年龄段居民,开展不同层次的动手实践与创意活动。“我们这次的岗位设置就跟创新屋有关,引入高中生对社区居民做创新指导。”有着十余年学生志愿者活动指导经验的站长杨辉表示,目前不少高中生有创新意识,但缺乏平台,他们将邀请技工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学生,对高中生开展先期培训,再指导社区居民使用这些设备。“不单单是教居民做一样东西,而是在指导中发挥高中生的创意。”杨辉说。

如何增加志愿者岗位的丰富性,一些高中老师也建议,社会实践基地能否提供些岗位引导学生关注现代工业文明和科技的发展,“如科研院所、高校实验室、先进制造业企业,通过这类提高型岗位,开拓学生视野,提升他们的科学修养和学术能力。”曹杨二中副校长易建平说。

“除了一些传统岗位外,社区在培养文化志愿者上也大有可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吴遵民建议,一些社区完全可以结合自身的地域文化特色,如京剧文化、非遗文化,开发一些文化志愿者的岗位,请学生深入了解地方志,参与地域文化的历史脉络梳理、调研和宣传,加强学生的公民、社区服务意识和人文素养。在岗位的设计上,可邀请学校、专家介入,在志愿服务过程中设置一些探究型的任务,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分享服务所有经验与心得,让高中生真正有所收获。

高中生志愿服务岗位设置的三大困惑

在采访中,多位社会实践基地的负责人也坦言,在梳理志愿服务岗位的过程中,安全问题,岗位数量是否能满足学生需求,岗位内容能否吸引高中生,是他们最担心的三大问题。

首先,高中生还都是未成年人,必须按照国家《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工作,不仅要充分保障他们的各项权益,也要为他们正常开展服务提供更多细节保障。“他们本身是受保护群体,从事志愿活动时首先要考虑安全的因素。高中生确实比较尴尬,他们渴望独立,也有一定的能力,但又不能完全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此,我们主要考虑为他们安排一些辅助性岗位,采取就近方便的原则,在他们熟悉的区域内活动。”黄浦区打浦桥街道学生社区指导站站长张文说。

在安全问题上,实践基地人手有限,也是他们共同要面对的问题。“我们社区学校一共才4位专职老师,下设的每个居委指导点也就一个文教干部,他们要处理街道的日常工作,还要兼顾学生志愿服务的管理,确实压力不小。”一位社区学校负责人说。

其次,不少负责人也感叹,现在学生太“忙”,学业压力大,真正能参与志愿服务实践的机会很少。“学生天天上学起早摸黑;双休天、寒暑假有相当一部分孩子要上各种补习班。事实上,高中生能有精力参加社会实践的,只有高一高二两年。”一位社区老师说,我们精心梳理和设计了岗位,也希望学生能理解志愿服务的内涵,认真对待这件事,而不是找人混个章应付了事。

再次,在岗位安排上,如何既考虑学生个人能力胜任的问题,又结合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专长和参与的需求,提升工作岗位和个人的契合度。这些课题对基地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战。

呼吁各行各业挖潜为高中生提供实践岗位

“光靠教育行政部门层面是很难完成的,必须强调协同。因此,我们要建立市、区县和社区三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引导大家挖潜各条线社会资源和实践活动,向高中生开放。”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会委托校外联协调市文明办、团市委、市科委、市文广局、市体育局等部门构建三级社会实践活动的网络体系,共同为学生志愿服务、体育艺术科技活动、研究性学习等活动提供支持。

但事实上,以每届学生人数约5万来算,从2014级到2016级这三届高中生就有逾15万人,全上海市要为这些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创造条件,确实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仅靠社区学校的一己之力梳理岗位,肯定是有限的,我们也在努力挖掘、整合社区优质教育资源,有些还不太成熟,就要‘造’一些适合高中生的岗位。”许嘉雯举例说,两年前的一次寒假活动,指导站发现了一项社区优质教育资源—国家电网市南供电所客户体验中心。之后,指导站发挥上师大数理学院研究生党支部的专业力量,与体验中心合作开发了小学高年级《生活中的电》社会实践课程,变简单的参观为提供学生体验。“课程设计好后,又能为高中生提供一批助教、解说岗位。”许嘉雯也呼吁,希望更多的企业、社会机构和社区实践指导站合作,共同提供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岗位,而不仅仅是让学生去当一回观众,炒一炒人气。

针对高中生参与志愿服务的认知程度与喜好因素,团市委青年志愿者工作部的专家也指出,要重点关注高中生在三个场域中的志愿服务行为。一是关注大型赛会。二是关注社区项目。调查显示,交通便捷地区和居住地附近是高中生最乐于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地方。从公益行为的普遍性规律来看,“随手公益”也有很强的群众基础。因此,对高中生群体来说,基层社区是绝佳的实践舞台。团市委将大力开展“百团进千居”等服务项目,为更多高中生在平时开展志愿服务提供机会。三是关注网络社区。网络是青少年的聚集地,现在的高中生在课余时间会大量聚集在网上,只有真正开辟了有效的网络工作渠道,才能让工作真正符合高中生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特征。

如何调动相关部门的积极性也至关重要,在吴遵民看来,在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初期阶段,对于向高中生提供实践岗位的部门要给予激励举措和政策倾斜。

调查

做志愿服务高中生青睐节假日,每次半天

事实上,上海高中生对于志愿服务的态度如何,他们希望在什么时间开展服务?去年,团市委青年志愿者工作部曾对本市800余位报名参与志愿者活动的高中生进行调查,调查发现,与大学生相比,高中生几乎处于完全学习状态,参加学习之后的活动相对较少,但是近年来,高中生参与志愿活动的动机性相对提高,特别是对于高三年级的学生即将迎来大学丰富多彩的生活,更早地进行锻炼,参与社会实践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调查结果还显示,高中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的意愿和行动处于中游状态。大多处于备战高考的高中生,学习任务相当繁重,有一些学生可以说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但此次调查结果显示,高中生多数是关注和参与志愿者行动的,只是关注和参与的“量”较少而已,偶尔关注的比例占第一位,表示“没有参加过志愿者组织”的占39.9%。

关于参加志愿活动的时间,高中生大多希望能在节假日,每次半天时间,地点为交通便利地区。在调查中,当问到学生报名参加志愿者服务工作是否遇到过阻力时,认为有阻力的占26.1%,为没有阻力的占73.6%。遇到志愿服务最主要的阻碍因素是时间因素、与个人的学习生活相冲突的高达85.6%,认为是经济因素,参与志愿者服务的支出较多的占7.7%,家长或朋友不支持的占3.7%,学校不鼓励学生进行志愿者服务的占3.0%。

调查还显示,多数学生认为学校组织过志愿者活动,22.3%的高中生认为学校经常组织,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工作,42.6%的高中生认为学校有时组织,认为学生应该兼顾学习和志愿者服务,二项合计64.9%;27.4%的高中生认为学校较少组织,学校认为学生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和备考上,7.8%的高中生认为学校从未组织,不支持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工作。

对于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的报名,多数学校(60.9%)是为学生报名的,学生也乐于接受这种方式。但是,学校为高三学生报名的较少,学生也不愿意学校更多地组织报名工作。

(钱钰)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