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两会专题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两会专题

两会声音丨全国人大代表傅山祥:构建多方扶助的城乡基本养老体系

来源:民生网2024-03-13 15:38:50

“就重庆、四川而言,目前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已经高达17.8%、17.6%。建设‘老有所养’的社会,构建多方扶助的城乡基本养老体系,是当下必须抓好的民生大事。”今年全国两会上,来自重庆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万州区五桥街道香炉山社区党总支书记傅山祥围绕构建城乡基本养老体系,建设体现制度特色的“老有所养”社会提出建议。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万州区五桥街道香炉山社区党总支书记 傅山祥 受访者供图

傅山祥认为,当前,我国推进“老有所养”社会体系建设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家庭养老功能日趋弱化。孝老敬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家庭养老是中国的传统养老方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家庭格局的转型,我国家庭养老体系和功能正日渐弱化。比如,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形成了数量庞大的“4-2-1”家庭结构,子女照料父母的模式难以持续;农村子女外出务工,老人留守农村;城市居民追求“生活私密性”两代不同居,家庭长辈和老人无法得到日常照顾陪护;一些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留守老人病痛无人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生活质量极其低下。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正逐步发展为社会问题。

二是政府提供养老服务力度不够。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尚未健全,养老产业发展不能满足多层次养老需求,老年人对国家养老政策的获得感不强。政府提供养老设施不足,养老机构建设不够,全国老年人与养老床位之比约30:1,距养老目标要求20:1差距很大,很多地方公办福利院一床难求;公共场地养老设施及适老化改造不够,老年人生活的舒适度和满意度较差。政府激励社会资本发展养老产业的政策引领能力弱,民间资本对兴办养老机构的兴趣不大,养老产业发展缺乏内生动力。

三是城乡养老服务体系不健全。虽然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已达100%,养老机构相对丰富,但养老服务业专业人才缺乏,养老业服务水平整体较低;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不到80%,村级养老点建设迟滞,互助养老模式还待探索创立,农村家庭散居养老人群生活质量低下。从社会总体看,目前城乡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比较难。

针对以上问题,傅山祥建议,构建“家人担责、政策调控、政府引导、社会服务、志愿关怀”为核心的城乡基本养老体系,彰显我国制度特色,解决“老有所养”难题。

首先,弘扬孝道美德,明确家庭主责。敬老养老的孝道文化历经数千年成为中国文化特征之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面对“银发社会”浪潮和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需要继续光大弘扬优秀传统,以孝道作为解决养老问题的思想基础。明确家庭、个人是承担养老责任的主要责任人。“导民以孝,以孝侍亲”,全社会宣传、恪守孝道美德,将赡养老人作为家庭成员责无旁贷的责任。由地方出台条例规定或文明公约,明确各地城市、农村子女赡养老人的最低生活费参考标准,以及子女年度看望父母的频次要求,让老年人生活有物质和精神保障。

其次,加强宏观政策调控,保障老年群体收入。要加快推进社保全国统筹,强化中央调剂,保障经济落后地区、老龄化严重地区的老年人口的基本生活来源。

再次,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养老公共服务设施。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建设,确保有意愿入住的特困人员全部实现集中供养。全面推进乡镇养老服务中心、乡村互助养老点建设,实现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夯实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基础;推进城市公办福利院增量提质,建立养老专业人才培育体系,满足更多老年人不同层次社会养老需求;加快推进公共场地和小区的适老化改造,方便老龄群体生活。强化政策引导,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策补贴、购买服务、规划及用地支持、闲置资源无偿调配等方式,鼓励社会资金兴办、运营养老服务机构,支持养老服务的市场化运作和市场化发展,推动养老产业良性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强化属地职责,优化社会服务。新形势下,居家养老与社区养老相结合的模式正成为当前养老发展的趋势,因势利导推动这种养老模式行稳走远,关键在于加强属地服务,推行智慧养老,为老年人提供各种便利灵活、质优效高的养老服务。一方面,落实属地机构责任。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乡镇养老服务中心、民办养老机构等,通过建设呼叫中心、APP等信息网络平台,配置营养食堂、医疗室、健身中心、休闲娱乐室,全面掌握老年人动态信息,向老年人提供生活、护理等各种服务;辖区老年人的家庭安装呼叫系统或下载手机APP,根据需要联系基层养老服务机构和参加活动。另一方面,激励物业企业参与。规资、民政等部门在新建小区规划、建设养老服务公共用房和其他养老配套设施,提供物业用于开展养老服务。实行财政补贴制度,物业企业开设小区食堂,按成本费用为老年人提供用餐、送餐服务;组建小区“护老组”,安排物业人员定期巡访身体不好、生活不便的老年人家庭,同时还可向小区老年人提供洗衣、娱乐、医疗等服务。随着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的落实,老年人将充分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

最后,建立志愿队伍,开展互助关怀。提倡自助互助,加强生活关怀,帮助老人舒心、健康安度晚年。组建社区、村组老人互助组,同村组、社区老人加强联系,互相关怀,互相帮助;在社会志愿者队伍中组建爱老护老小组,开展老年人看望慰问、上门服务活动;探索建立健康关怀机制,组织全社会医卫人员1对N(不超3)健康帮扶老年人(可据情将70岁、80岁以上老人纳入帮扶对象),以电话关怀为主,持续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咨询和医疗建议。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王迪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