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两会专题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两会专题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泉州市市长蔡战胜: “晋江经验”最鲜明的特色就是咬住实体经济发展不放松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24-03-09 21:23:11

民营经济发展是2024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及配套举措,进一步解决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全国两会期间,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泉州市市长蔡战胜。民营经济是泉州最大特色、最大优势和最宝贵财富,贡献了“七八九九九”,即七成税收、八成地区生产总值、九成技术创新成果、九成城镇就业、九成企业数量,形成了纺织服装、鞋业、石油化工、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等9个千亿产业集群。

蔡战胜在访谈中提到了“晋江经验”,他表示,“晋江经验”最为鲜明的特色就是紧紧咬住实体经济发展不放松,坚持线下、线上齐发力,持续提升营商环境。另外,蔡战胜还回答了关于泉州产业升级、招商引才以及“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等相关问题。蔡战胜表示,泉州坚持“传统”与“新兴”并举,做强做优传统主导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产业升级做好传统与新兴并举

《21世纪》:民营经济贡献了泉州8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创新和发展‘晋江经验’”被写入中央文件,在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泉州下一步的方向是什么?

蔡战胜:“晋江经验”最为鲜明的特色就是紧紧咬住实体经济发展不放松。我们着眼于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以园区标准化建设推动国土空间高质量重构,以创新推动产业链高质量重塑,着力打好“强引擎、建载体、铸链条、提存量、拓增量、优环境”产业转型升级组合拳,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21世纪》: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泉州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

蔡战胜:优化营商环境要坚持有为政府,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我们实施“营商环境持续提升”专项行动,始终保持泉州政企互动好传统。线下,常态化开展局长走流程走基层,换位式体验企业群众办事流程;实施“万名干部进万企、一企一策促发展”活动,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商贸重点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全覆盖、全挂钩、全联系,送政策上门、服务上门。线上,我们开通了企业服务专线,推出“政策找企”平台,实现“简单接入、自动匹配、便捷申报、快速兑现、直达企业”,每年兑现惠企资金50亿元以上。

《21世纪》: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依靠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泉州产业升级的情况如何?未来将重点发力哪些产业赛道?

蔡战胜:我们围绕泉州9个千亿产业集群,细分梳理了32条县域产业链,围绕龙头企业开展产业链开放招商,联动实施质量、标准、品牌、文化强市战略,做到“传统”与“新兴”并举。一方面,做强做优传统主导产业,发挥泉州鞋服产业优势,紧跟全民健身社会新风尚,推动泉州休闲体育产业从日常鞋服,向户外运动、体育装备、赛事经济等拓展,打造万亿级产业链集群。把数字化生产线改造作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全市已有近八成规上工业企业、共5400多家开展“智改数转”,企业数字化应用场景走在全国城市前列。

另一方面,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1世纪》:产业升级绕不开科创和人才,针对科创、人才两大短板,泉州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2024年还将会有哪些突破?

蔡战胜:科技方面,实施高新技术企业、高端研发平台、研发投入、高层次人才“四个倍增”计划,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已经提前实现翻番;累计引建大院大所28家。建立科技重大项目“揭榜挂帅”组织机制,设立创新基金150亿元。今年年初,发布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水平“11条措施”、科研院所市场化产业化转型“5条措施”,将安排5.2亿元支持企业研发投入、高新企业增量提质、激励科研院所创新,确保全年R&D投入增长20%以上。

人才方面,我们有“港湾计划”和“涌泉”行动,2023年举办首届泉州人才节,实行人才自主评价配额制试点,目前全市高层次人才突破2.45万人,人才队伍总量突破234万。今年年初,发布加快青年人才集聚引领支撑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8条措施”,每年财政投入人才专项资金超12亿元,吸引更多博士、硕士、本科、大专等毕业生来泉留泉就业创业。

让企业可“拎包入住”园区

《21世纪》:2023年泉州全力推进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同步开展招商引资,在招商引资方面,泉州有哪些经验值得分享?

蔡战胜:我们实施 “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专项行动,坚持边招商、边建设、边运营一体化推进,强化招商选资、连片建设、业态导入。

首先,为签约项目、初创企业提供便利优惠的物理空间,既提供标准化厂房,又提供对层高、厂房有特殊要求和配套设施等定制,企业可自主选择租、买或者先租后买,“拎包入住”园区。

第二,降低供应链配套成本,在园区内布局共享研发、能源、物流仓储等设施,提供原材料集采、协同制造、员工共享等服务,“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产业链”。

第三,降低融资成本,搭建产学研金对接平台,推出面向中小微企业的中长期贷款、技改贷、园区贷等融资工具,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21世纪》:福建重商文化源远流长,泉州具有港口城市优势,对于开展引侨聚侨和泉商回归工作,泉州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

蔡战胜:我们实施“聚侨引侨和泉商回归”专项行动,特别是推进《泉州市华侨历史遗存保护条例》立法工作。这项立法工作,在设区市层面,应该是全国率先的。同时,启动“留住根脉”华侨历史文化传承展示工程,全面开展“刺桐侨厝”保护利用三年行动,更好地延续泉州侨厝、侨居、侨村传统文化和历史风貌,构建系统性、整体性华侨建筑保护体系,打造一批华侨旅游路线,让海内外侨胞留住记忆、记住乡愁。

(记者周慧 实习生刘龙珠)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