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生网2024-03-08 14:32:05
近年来,大学、中学甚至是小学生轻生事件频发,每一起学生轻生事件都引发社会阵痛。轻生是一种蓄意或自愿进行自我伤害或自我毁灭的行为,其结果可能是死亡、致残。在大学生群体中,轻生已经取代突发疾病和交通意外,成为大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大原因。
“大、中、小学生是国家、社会、家庭的未来和期望,社会大众对其寄予较高的期望。学校又是一个人口密度相对大、同龄人集中的地方,轻生行为带来的宣传性和感染性极强,一旦轻生事件发生,会对社会、家庭、学校及周边群体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些因素导致社会大众对学生轻生事件的关注要远远高于其他社会群体。”全国政协委员、洛阳理工学院副校长马珺说。
对此,马珺表示,“有必要建立健全大中小学生命教育体系,加快建设大中小学生命教育体系。从根源上教育青少年珍爱生命、正视挫折、阳光生活。”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分学段将生命教育纳入大中小学课程体系,建立以生命教育课程为主导,与其他课程的教学及各类教育活动有机渗透、相互配合、共同推进的实施机制。”马珺建议,“要重视大中小学教师生命教育内容的培养培训,一方面把生命教育列为师范生必修课,提高各学科教师开展生命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提高生命教育在各级各类师资培训中的比重,提高教师实施生命教育的素养和能力。”
在马珺看来,还需要构建家庭、社会、学校生命教育协同机制。“在家庭教育方面,以家长学校为平台,指导家长引导青少年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培养他们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在社会教育方面,整合利用生命教育社会资源,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在大中小学校、校外教育场所建立公益性生命教育场馆;在学校教育方面,针对学生特征设置生命教育课程,推出生命教育线上教学资源库,开展生命教育社会实践。”
在《关于加快建设大中小学生命教育体系的提案》中,马珺最后提出,要健全学生心理疏导体系,疏导学生成长的压力,指导他们在“生命的省思”中正视和面对生命中的困难、挫折和挑战等,从而明白生命的意义,唤醒生命的价值,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和价值观,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陈放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