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石汉平:构建肿瘤营养 “中国解决方案体系”

来源:民生周刊2024-02-26 14:37:19

肿瘤患者营养不良,不仅增加并发症风险,降低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还增加医疗费用。因此,如何通过饮食、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等方式,为患者补充营养,加强营养管理,是医生和患者重点关注的问题。

“营养不是支持,不是补充,更不是辅助,而是一线治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肿瘤营养与代谢中心主任、普外四科主任石汉平反复强调这个观点。多年来,石汉平一直在为肿瘤营养治疗学科发展积极奔走发声。

作为我国“肿瘤营养”领域开拓者和实践者,石汉平率先将肿瘤营养治疗与管理理念引入国内,并提出“营养,一线治疗”“营养是肿瘤的基础治疗”“肿瘤营养疗法”,更新营养观念、创新营养理论,努力推动我国肿瘤营养学科发展从跟跑、并跑到领跑世界,着力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全流程的营养防治体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肿瘤营养与代谢中心主任 石汉平

立志学医  救死扶伤

按照约定时间,《民生周刊》记者来到石汉平办公室。眼前的他,身着白大褂,戴眼镜,微笑着与记者握手。温文儒雅、和蔼可亲,是石汉平给记者留下的印象。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普工作者,外科学、肿瘤营养学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健康中国(2019年度)十大人物,人民好医生……采访中,这位收获诸多荣誉的知名医学专家,与记者谈及最多的,不是那些令人钦佩的医学成就,而是他从医40年对医学人文的感悟。

上世纪60年代,石汉平出生在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的一个乡村。彼时,农村医疗资源匮乏,缺医少药。乡亲们和家人被疾病折磨的情景,深深刻在他的心里。

时至今日,石汉平仍难以忘记母亲牙疼时的样子。他回忆,一到晚上,母亲就牙疼得厉害,甚至用头撞墙。现在来看只是普通的牙髓炎。但那时,全家人心急如焚,却束手无策。石汉平暗下决心,立志学医,为母亲、为乡亲除病祛痛。

1979年,石汉平如愿考入医学院校。学习期间,他刻苦钻研、勤奋好学。大学毕业后,他凭着一腔热血携笔从戎,申请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保家卫国。后来,虽然没能上前线,但这段从军经历磨炼了他的意志,造就了他不畏难、不服输的性格。

1987年,石汉平攻读研究生。此时,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国外先进的医学理念和技术涌入国内。为扩展视野,掌握最新前沿技术,石汉平决定赴美留学。

4年后,石汉平学成归国。彼时,国内肿瘤患者不断增加。石汉平在病房看到,因为营养不良,骨瘦如柴的肿瘤患者被病痛折磨得痛不欲生,他心里很是难过。

营养不良作为一种营养摄入不足、失衡而引发的疾病,其发病率远高于其他病种。但因其发病隐匿、进展缓慢、表现形式复杂多样,常常被人所忽视。在欧美国家,营养治疗一直是作为与手术、化疗、放疗平级的一线治疗手段。相比而言,肿瘤营养相关研究在国内还是一片空白。他决定大胆突破,积极探索,把肿瘤营养作为自己研究的方向,填补这项空白。

中国解决方案体系

在肿瘤诊疗及康复过程中,曾有人认为,营养治疗可有可无。肿瘤患者要忌口,否则会加重病情,促进肿瘤发展,所以要尽量少吃,才能饿死肿瘤。

研究证明,营养治疗对肿瘤患者至关重要—提高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石汉平认为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将肿瘤营养治疗理念在国内推广普及。

改变从转变医生观念开始。“医生是营养治疗的主要责任人。首先要告诉医生,营养治疗对肿瘤患者而言并非可有可无,是一线治疗,而不是辅助。”石汉平强调。

为此,石汉平带领团队创建肿瘤营养不良预防、诊断、治疗、疗效评价、预后预测与随访的“中国解决方案体系”,并牵头制定临床营养标准、指南及共识70个,在全国255家医院示范推广。

同时,他积极开展肿瘤营养学培训和营养教育,线下帮助2万余名医护人员学习并掌握肿瘤营养学相关知识和技能,提升临床营养诊疗水平。此外,编著我国首部《肿瘤营养学》专著,推动《临床营养学》成为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

他还积极推广规范化肿瘤营养示范病房建设。截至2022年底,全国肿瘤营养示范病房达300家。目前,正在逐步从三甲医院进一步推广至县级医院。

学科发展离不开学术交流平台的支撑。石汉平带领国内外专家,先后创立我国第一个肿瘤营养学术组织—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以及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FSMP应用专业委员会、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医学食品专业委员会等9个学术组织,创办《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肿瘤营养学杂志》等期刊。

通过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示范推广等一系列举措,为肿瘤营养学在国内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石汉平带领团队在国际上首次以大数据系统描绘肿瘤营养不良、恶液质发病图谱,找出我国肿瘤营养关键痛点问题,并针对性推动系统性改进工作。

此外,建立全球规模最大的肿瘤患者营养状况数据库。值得一提的是,此项研究引起国内外对肿瘤患者营养状态广泛关注,多维度推动肿瘤营养学研究的发展和进步。

▲石汉平正在做手术。

当好健康营养“第一责任人”

眼下,肿瘤营养学科正在国内茁壮成长:临床营养成为《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六大行动之一、肠内营养制剂首次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特医食品进入临床应用……

回顾我国肿瘤营养学发展历程,石汉平用“从无到有”向“从有到优”总结。一路走来的辛苦,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他常说:“挫折是常态,顺利是例外,努力不懈怠。”

近年,除推动营养治疗走进临床一线,石汉平还在思考,如何提升公众健康营养水平,帮助公众做好营养管理,助力国民营养计划。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营养不良问题突出。特别是在慢病管理和未病先防领域,老年人更需注重营养管理。通过营养膳食、适量活动、规律作息、戒烟戒酒等方式调节身体的生理功能和代谢,改善健康状况。

对于很多老年慢性病患者来说,科学饮食有利于营养吸收,需要引起家庭重视。石汉平说,日常生活中,人体所需营养主要来源于食物。老年人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有营养,谷物、薯类、鱼类、蔬菜等要均衡摄入或补充。

为此,石汉平多次在学术演讲、媒体访谈等公开场合发声,除了肿瘤患者,营养管理也要应用在普通人身上。“医生和公众都应该重视营养管理。医生要讲清楚营养科学摄入,公众要落实到行动上来,这样才能发挥最好的防治作用。”

石汉平说,肿瘤营养学科发展任重道远,需进一步研究和推广营养在肿瘤防治过程中的作用,提升基层医护人员肿瘤营养治疗水平。他呼吁,营养不良问题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当好自己的健康营养“第一责任人”。

□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贾伟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