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财经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外贸城市格局五年之变:长三角与珠三角增速互换 第三梯队黑马崛起

来源:证券时报网2024-01-30 16:28:28

在外需疲软、全球出口下滑的大环境下,2023年中国货物出口贸易好于预期,全年出口总值23.77万亿元,同比增长0.6%,实现了促稳提质的目标,完成年度出口金额七连升。

过去几年,顺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趋势,中国出口结构持续优化,民营企业、“新三样”、一带一路成为助推出口增长的最强动力。面对国家出口转型升级的全新机遇,主要外贸城市的出口竞争力出现分化,外贸格局正经历新一轮洗牌和重塑。

浙江跃居第二,安徽快速逆袭

中国出口长期呈现“东强西弱”的格局。2023年东南沿海地区合计出口额15.37万亿元,凭借雄厚的工业基础、发达的商品经济和便捷的水陆交通,贡献了全国近2/3的出口金额,中部和西部省市出口金额占全国比例分别为10.03%和9.57%。

2023年面对全球贸易放缓,多数地区积极培育新动能、开辟新战场,对维持出口稳定形成了强力支撑。中国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中,19省市实现了全年出口正增长。

广东全年出口5.44万亿元,同比增长2.5%,稳坐头把交椅(表1)。同期,广东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数量首次突破13万家,同比增加9.4%,其中,民营企业数量占比超八成。

浙江2023年出口3.57万亿元,同比增长3.9%,出口金额首次超过江苏,跃居全国第二位。过去五年,浙江出口额累计增长68.38%,远高于广东和江苏同期的增速。与江苏相比,浙江民营经济更为活跃,一般贸易占比更高,出口产品品类更多元,抗风险能力更强。过去两年开展的“千团万企拓市场增订单”行动,更是成为了浙江外贸新名片。

安徽全年出口5231亿元,同比增长11.3%,近五年累计增长119.19%,增速位列十强省市之首。2023年,安徽超过重庆、湖南和江西,一年连进三位,首次跃升至全国第十,与第九名的河南差距不足50亿元。2023年,安徽将汽车产业定位为首位产业,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推动汽车出海。去年安徽汽车出口72.92万辆,增长89.8%,居全国第二。

从出口增速来看,西藏、新疆、黑龙江2023年出口额分别增长127.7%、45.7%和39.4%,排名全国前三,内蒙古、吉林、青海和贵州紧随其后,出口额增速均超过20%。2023年中国对俄罗斯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口大增,为内陆和西部省份出口贡献了新的增长点。

前30强城市出口额,五年平均增长46%

2023年,中国内地出口额“千亿俱乐部”成员扩容至46城,较五年前增加9城。过去几年,越来越多的城市抓住了中国出口转型升级的机遇,外贸规模大幅提升,以“黑马”姿态步入出口强市之列。

以出口金额排序,2023年出口前30强城市累计出口16.5万亿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70.66%,30强城市出口额相比于五年前平均增长46.18%。

出口30强城市展现出了较强的集群效应,超过半数城市来自长三角和珠三角,广东、浙江、江苏分别有5座、7座、5座城市上榜。前十强城市依次是深圳、上海、苏州、东莞、宁波、金华、广州、北京、杭州和佛山(表2)。与五年前相比,温州、合肥、潍坊替换惠州、珠海、大连,成为榜单新面孔。

如进一步以1万亿元、3000亿元和1000亿元为分界点,可将城市按照出口金额分为三个梯队。拉长时间来看,2019年以来的五年中,中国内地出口城市呈现了第一梯队固化、第二梯队分化、第三梯队多样化的特征。

三强格局稳固,深圳实现“31连冠”

2023年,深圳、上海、苏州蝉联出口金额前三,均超过1.5万亿元,合计占全国出口总额的24%,稳坐钓鱼台。

其中,深圳全年出口2.46万亿元,同比增长12.5%。按年度计,深圳实现出口规模“31连冠”。过去五年,深圳出口累计增长50.9%,始终以“优等生”的姿态应对贸易环境的多变。

上海2023年出口1.74万亿元,同比增长1.6%,五年累计增幅27.15%;苏州2023年出口1.51万亿元,同比下滑2.5%,五年增长10.43%。二者与深圳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深圳出口的“惊艳”表现,与其强劲的民营企业实力和雄厚的产业基础密不可分。深圳出口商品中,民营企业贡献超过六成,而上海和苏州民营企业出口比例均不足四成。此外,深圳产业结构更为完整,头部企业众多,无论是传统优势机电产品的出口还是“新三样”的出口,均实现了可喜的增长。

珠三角城市与长三角城市此消彼长

作为中国的两大外贸窗口,长三角和珠三角主要城市在过去五年的出口表现反差明显。

第二、三梯队上榜30强的城市中,长三角占据12席。2018年末至2023年末,这些城市出口额平均增长60.08%,合肥、绍兴、金华增速超过80%,出口规模急速扩张。

其中,金华2023年出口额增长11.3%,增速在30强城市中仅次于深圳。作为GDP在全国排名50左右的城市,金华出口金额达到6630.66亿元,首次超过广州,晋升至全国第6位。

从排名来看,长三角进入30强的城市中,9个城市较五年前名次上升,“抱团”优势明显。其中,台州前进7名,温州、合肥、常州均前进不少于5个位次。

与长三角出口集体“狂奔”不同,珠三角第二、三梯队城市面临出口“失速”,近五年出口平均增幅仅15.43%,多数城市排名下滑。与五年前相比,珠三角上榜30强的城市数量由7座减少至5座。

东莞2023年出口8460.87亿元,同比下降8.9%。作为第二梯队领头羊,东莞出口额已连续两年滑坡,近五年累计增幅仅6.35%,在30强城市中垫底。当前,虽然东莞出口规模仍居全国第四位,但出口额仅领先第五名的宁波不到200亿元,优势缩小至2%。

其他珠三角城市中,广州近五年出口累计增长15.96%,排名由第5名降至第7名,中山由第25名降至第30名,惠州、珠海较五年前分别下降了14个和10个位次,跌出30强城市榜单。

平淡的中部与第三梯队的黑马

过去五年,凭借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并大力发展新动能,中部省份出口平均增长近70%,占全国出口份额提升了近两个百分点。虽然出口额整体大幅提升,但在30强榜单中,中部省份仅有郑州上榜。前几年表现优异的南昌等核心城市,2023年出口下滑明显。

其他主要地区中,西部的重庆、成都、西安三城领先格局稳固。山东共有青岛、烟台、潍坊三城上榜,其中,潍坊过去五年出口额增长122.18%,增速为30强城市中最高,排名五年前进9个位次,2022年起进入30强榜单。东北地区无一城上榜,出口表现最好的大连,过去五年出口额仅增长8.54%,由五年前的23名跌出30名之外。

过去五年,第一、第二、第三梯队城市出口金额平均增速分别为29.5%、42.37%和87.09%。虽然第三梯队中不少城市尚未进入30强榜单,但因精准搭乘产业东风,第三梯队短短几年内已快速跑出多匹黑马。

宁德2023年出口首破千亿元大关,近五年出口额大增407.64%,逆袭势头最猛;芜湖近五年出口额增长257.1%,涨幅紧随其后(图1)。其他五年内出口额翻番的千亿出口城市还有临沂、盐城、济南、潍坊和长沙。7座城市中,山东独占3座。

宁德与芜湖出口的崛起,均与搭乘了新能源汽车出海的东风有关。宁德作为“中国新能源电池之都”,锂电池出口额全国第一。芜湖2023年出口增长63.7%,数据显示,安徽汽车出口约占全国四分之一,芜湖汽车出口占安徽80%以上。

记者观察|新格局下传统出口强市如何应对挑战?

在从出口大国走向出口强国的过程中,中国出口的附加值大幅提升,出口产业链不断延长,在出口规模不断攀升的同时,出口结构持续优化。

从贸易方式来看,当前,自主权更大的一般贸易占比接近2/3,成为主流。从出口商品类别来看,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占比不断提高,“新三样”成为新的增长极。从企业性质来看,民营企业已接棒外资成为出口主力军。从出口目的地来看,中国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拉美和非洲的出口份额增加,东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出口新格局下,机遇与挑战并存,传统出口强市有的积极巩固产业优势、发展新动能,贡献了成功样本;有的仍在转型阵痛中寻求破局之道。

挑战一:外资依赖“双刃剑”待解

2023年,民营企业出口金额同比增加6%,表现坚挺,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金额同比减少9.2%,大幅拉低了全年中国出口增速。主要出口城市中,成都、苏州和上海外资企业出口占比超过一半(表3)。这些由外资构成主要出口力量的城市,出口更容易受外商投资减少等因素影响。

以苏州为例,虽然苏州出口的产品中,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占比与深圳相当,但深圳出口以民营企业为主,且出口产品拥有更高的自主研发属性,而苏州大量依靠了外企加工贸易。依托于国际代工模式快速成长的苏州工业虽总量庞大,却也容易遭受制约。近几年频频传出的外企撤出消息,使苏州的产业结构和出口承压。2019年至2023年苏州的出口额仅增长了10.43%,30强城市中排名倒数第二。

挑战二:提升加工贸易价值链

在全球价值链中,加工贸易产业附加值低、利润薄、可替代性强,在外需不足时更易遭受冲击。相比之下,一般贸易囊括了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自主权更大。2023年,中国一般贸易的出口增长2.5%,加工贸易出口下降8.5%,出口质量进一步提升。

在过去几年的产业转移中,东南沿海地区的加工贸易多流向了中西部地区。出口额排名前十的城市中,苏州、东莞2022年加工贸易占比仍超过30%。

作为昔日的世界工厂,东莞过去五年出口增速在30强城市中垫底。电子信息业是东莞的重要支柱产业,全球电子行业处于下行周期,对东莞出口造成了较大冲击。而土地、人力等要素成本的增加,进一步侵蚀了东莞加工贸易微薄的利润率水平,造成订单减少、厂商撤离。

虽然加工贸易出口额在全国占比已减少至20%左右,但对于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加工贸易对拉动出口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西部领头羊重庆和成都,加工贸易占比均超过50%。

近日,商务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提升加工贸易发展水平的意见》,为提升加工贸易水平提供政策指导。东莞等城市也正积极布局一系列产业实施转型,例如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延伸产业链等。

挑战三:巩固优势应对外需波动

2023年中国主要商品出口“冰火两重天”,汽车出口增长76.8%,表现惊艳,而贡献近六成出口额的机电产品,全年出口额仅增长2.9%。

对于具有成熟产业体系的出口城市,顺应出口转变调整产业结构。海外对出口商品的需求具有周期性,在顺应周期布局新动能的同时,这些城市更应巩固自身优势,提高细分领域出口话语权,并以此维持出口的竞争优势。

例如,深圳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近八成。2023年,在全国机电产品出口放缓的背景下,深圳机电产品出口逆势增长6.7%,优势产业地位进一步巩固。机电产品中,“新三样”合计出口增长33.9%,新旧动能全面开花。

又如利用义乌“世界超市”角色打造出独特城市名片的金华,2023年出口金额达到6630.66亿元,成为中国出口第六城。义乌出口的崛起颇具地方特色,2014年,义乌市场“1039”市场采购贸易模式正式实施,与一般贸易相比,市场采购贸易解决了“多品种、多批次、小批量”等小商品出口难题,帮助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降低成本,大大激发了义乌出口的活力。近两年,义乌再次借力跨境电商带动出口,摸索出了具有地方产业特色的“义乌模式”。

挑战四:减少单一市场依赖

2018年末至2023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比例由19.23%降低至14.81%,对欧盟的出口比例由16.43%降低至14.82%,与此同时,东盟承接中国出口的比例由12.83%提升至15.49%。东盟取代美欧,成为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对欧美市场出口依赖度高的城市面临市场下滑的挑战。

主要出口城市中,宁波2022年销往美国和欧盟的商品占比接近45%,对欧美市场的依赖程度较高,但宁波出口并未被这一不利因素波及,2019年至2023年,宁波出口增长了49.31%。

宁波出口得以维持稳定增长,与宁波先进制造基础扎实、出口产品及时换档有关。宁波被誉为“单项冠军之城”,这些企业大多掌握了细分市场话语权,使宁波的外贸工业企业具有较强竞争力,对冲了部分外贸压力。

在全球贸易格局和中国出口结构发生变革的当下,重点城市出口的挑战和转型为更多城市提升出口竞争力提供借鉴。未来如何结合自身优势和经济发展特征,努力推动产业链升级,是这些城市在未来外贸竞争中共同面对的课题。

(范璐媛)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