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文化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张作效:学古在于得法 出新在于妙用

来源:民生网2024-01-24 16:58:15

在眼花缭乱的当代书坛中,当某一件作品偶然映入眼帘,让你怦然心动,无疑,这是一种缘分,可遇不可求。记得几年前,在一次翻阅众多书法图片的过程中,一幅闪烁着光芒的行书让笔者惊奇,那妍美多姿的字法、舒展流畅的笔法、疏密有致的章法,还有那略带魏碑意味的韵致,仿佛都带着超强的磁性,吸引着笔者的注意力,让笔者的情绪随着线条的变化而起伏,缓一下神,不由自主地记住了落款上“张作效”这个名字。虽然已过多年,也尽管从没见过面张作效本人,可是,那幅作品却始终在笔者的记忆里留存。

经几次三番邀约,前几天,终于见到了张作效,他从山西临汾来到北京。在笔者的工作室里,笔者与他敞开心扉地聊了一个上午,聊书法之法、谈书法之艺、论古今之变、叹时代之风……,他那极富个性的语言如春季里的清风一样,很随意,却有礼数,有立场,却不让人局促,娓娓而谈,却总能引导着笔者的思绪飘向远方。

张作效,号“积孝堂主”,原籍山西临猗县,现居住、生活在临汾市。也许受成长环境的影响,也许血脉中天生流淌着文化艺术的基因,张作效自幼就喜欢书法、喜欢绘画,也喜欢诗词、歌赋等传统文化。在学书之路上,张作效早年师从傅作义的秘书张友霞系统学习书法,几十年以来,他朝夕临池,笔耕不辍,打下坚实的书法基础,后来,张作效还曾得傅作义之女傅冬菊指导(傅冬菊即电影《开国大典》中的傅冬),在傅冬菊的面授之中,见行于思,深得体悟。

 

《沁园春·雪》 毛泽东诗

如今,张作效攻行书、精楷书、善榜书,也能篆隶、魏碑。很多作品先后在国内重要报刊、新闻媒体出版、发行,反响热烈,赞誉不绝,也有很多作品参加国家级展览、展示活动,获奖丰厚,殊荣众多。张作效的作品还被众多艺术机构收藏,并视若珍宝。在此不一一列举,那都是对张作效笔耕于书法取得突出成绩的褒奖,也是对张作效纯粹求法、真诚求艺,所给予他的最佳肯定。

张作效是一位偏居一隅的书法家,也是一位才情四溢的书法家。在名流、大腕云集的当代书坛,张作效显得很低调,可是,朴实的表象下,时而侧露出对书法的真知灼见,让人肃然起敬。历代书法名家的书理、书论,他如数家珍,历代书法名作的笔法渊源,他也了如指掌,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善于将历代书法人物和书法经典串联起来,并透过书法的演变规律,去思考、去剖析,以此探究书法的本源和内质,从而挖掘与自己心性吻合的书法之法和书法之艺。书法理论伴随着书法实践的汗水,张作效百炼成钢,而才情也于实践之中得到升华,形成风姿绰约的艺术姿貌。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纵观张作效的书法,可以看到,他的行书最让人感动,或气势恢宏的鸿篇巨制或温润心灵的尺牍小品或神韵俱生的品堂楹联,无论哪一种书法形式,无不质地洁美,潇洒俊逸,而且笔笔有法、字字劲道,即便是枯笔、侧锋也不荒率、不粗俗,而是浓淡、轻重、虚实交相辉映,气定神凝,自然真率,而规整严谨的章法也堂堂正正,落落大方,绝无金刚怒目之感,更无剑拔弩张之气,观之悦目,如秋水视底,品之赏心,如春风含馨。更为绝妙的是,张作效的笔道里总是带着扣人心扉的视觉美感,字里行间里也总是带着由观入心的装饰性,不管是远观,还是细品,哪怕无意之间扫上一眼,那视觉美感、那装饰性都能瞬间激活观者潜意识里的审美本能,让人情感飞动。如果把他的鸿篇巨制悬挂于殿堂,则含蓄之中,孕育着醇厚,隽永之中,洋溢着磅礴,而含蓄、醇厚、隽永、磅礴,无不互生奇妙,恰到好处。如果把他的品堂楹联点缀于居家办公,则章法、布局、笔法,有品头、有意蕴,既增添了墨香书韵的艺术情趣,又增添了文人雅致的艺术氛围,温润人心,启人心智。

透过张作效的书法,可以发现,他有着深厚的书写功力,这一定是“精专久长”所形成的肌肉记忆,否则,绝不可能达到如此娴熟的书写状态。想必,几十年摸爬滚打在书法的笔道里,张作效深谙“叠叶与高节,俱从毫末生”的道理,为此,他依仗着早年学习唐楷打下的基础,广收博约于行草,同时,上溯魏碑、篆隶,下及碑帖结合的明清诸体,旁参百花齐放的近现代诸家。徜徉在书法之法与书法之艺的宝库中,他心追“二王”、手摩赵孟頫,苦练文徵明、祝枝山,深研“苏、黄、米、蔡”,精修“邢、董、米、张”,当然,他也神悟过“颠张醉素”,思辨过王铎、傅山,有时为了解决一个笔法,他曾千百遍地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也曾反反复复锤炼孙过庭的《书谱》,从点画笔法到字体结构再到章法布局,张作效无不兼收并蓄,潜精研思,无不广益博考,极尽精微。四时朝暮,砚边春秋,张作效积年累月地在传统书法之法与书法艺术之中,丰润、浸染,古人前贤的技法特点,他均能熟烂于心,创作之时,“放笔如在手底,闭目如在眼前”,彰显着深厚的功力,也充盈着融会贯通的能力。

 

《善行天下》

而融会贯通的能力则源于张作效对书法的才情,却集中体现于广收博取的书法姿貌。细品张作效的书法,能看到《兰亭序》的隽永、能看到赵孟頫的丰腴、能看到文徵明的遒劲,还可以看到魏碑的奇逸、篆书的朴茂、隶书的浑穆,而“颜筋柳骨”,更不必说,那是张作效的童子功。显然,张作效是一位善于融合的高手,他融古人之法,集今人之学,铸一家之长。他以“古为今用、学古鉴今”的书法理念,把敏锐的洞察、微妙的发现与传统书法之法,统合一体,融成精妙,并以几十年形成肌肉记忆的书写功力写传统之法,以心性、才情写自己行书之艺。传统之法辉映着书法之艺,他落笔写古,精修入境,他畅神写己,风神激荡。

透过张作效的书法,还可以发现,他的笔法变化多端,却很自如,笔意辉映着心意,他每每写字都似若进入了化境状态。看藏露、刚柔、动静、呼应,他运笔如云,落墨如泉,无拘无束,不拘小节,更不故作姿态,而是笔笔到位,笔笔分明。看勾挑、牵丝、欤侧、圆转、方折,他停而不断,直而不僵,弯而不弱,干净利落,自然流畅。再看章法、字法、笔法,对立之中,很和谐,丰富之中,很鲜明,狂放而有法度,潇洒而彰显真功。执笔于手,仿佛有通神之能。

在洁美格调、深厚功力、书写才情的加持下,张作效的书法在于得法,更在于妙用,如果说早期他以楷书筑基,而进入成熟时期,他则恪守主流正脉之道,汲取百家优长而熔铸成行书之貌,并以此作为毕生追求,他也为此铆足劲,倾注心血,去挖掘书法的本源,去开拓“质沿古意,书写今情”的书法创造。当他弥漫着真力为此求索修远之时,他也形成了备受瞩目的书法风格,那风格是阔达胸襟、广博学养的结晶,也是心性、人品、修为的升华。

(文/桑干)

(责任编辑:李菁)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