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民教育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教育

首届青少年心理安全论坛举行 聚焦“青少年抑郁症”

来源:民生网2023-10-26 11:32:54

10月21日至22日,主题为“青少年抑郁症解析”的首届青少年心理安全论坛在云南昆明举行。论坛由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主办,昆明丑小鸭中学和云南育才教育集团承办。

《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患抑郁症人数超过9500万,30%是18岁以下青少年(其中50%是在校学生)。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如何解决?各地有哪些好的做法值得借鉴?在首届青少年心理安全论坛上,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邀请教育学专家、心理学专家、临床医师、一线教师等跨界分享研究成果和实践探索经验。

学业压力和家庭环境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主因

青少年心理安全论坛主席、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新教育研究院院长李镇西于近日在线上开展了《关于青少年心理焦虑、抑郁的问卷调查报告》。调查共计收到有效样本21551份,覆盖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

调查显示,在影响青少年焦虑(抑郁)的各种因素中,选择最多的为“升学压力”,人数为11779,占比为54.66%;其次为“父母期望”,人数为9386,占比43.55%; “学校考试评比”,人数为8614,占比39.97%;选择“教师言行”“人际交往”与“成长困惑”的人数相对平均,分别为4027、4729、4096,占比在20%左右。

北京四中原校长、北京金融街润泽学校校长刘长铭指出,非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状态成为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学生厌学是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

刘长铭认为,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在家庭,例如父母感情破裂、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家教方法不当、家长强势、家庭生活氛围异常过度关注考分,缺少理解。从学校角度来看,被忽视或被霸凌、师生,同学关系紧张;学习受挫,压力过大、学习内容枯燥形式单一 、缺少“社会性学习活动” 等是造成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刘长铭谈到,家庭教育中夫妻感情永远是第一重要的,这是家庭构成的基础,如果基础不存在了,那么孩子不可能在家庭中获得安全感。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名誉理事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杨东平在演讲中指出,青少年心理健康心理疾病的产生,最主要的源头就是沉重的课业负担,学习和考试压力。

《少年发声》作者陈瑜在过去三年时间里,访谈了全国近100位青少年。陈瑜发现,无论是学习成绩不理想,成绩处于中段,还是成绩优秀的孩子,都不开心。

“这真的是一个很令人沮丧的现状”。陈瑜谈到,成绩垫底的孩子,他们在学习这件事情上面没有正反馈且在班集体里无尊严。学习成绩中段的孩子,他们的努力和最后的反馈不成正比,成绩不上不下也很痛苦,爸妈却认为孩子不够努力。

精神科医生范丽荣谈到,如果对孩子的抑郁症积极进行干预,抑郁的这段经历可以成为他成长的特殊养分。如果我们不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治疗不及时就会走到另一个极端,会影响他的个性和智能发展,一直延续到成年,形成抑郁型人格障碍。

培养具备面向未来,有幸福力的孩子

复旦大学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孙时进认为,若不把人的幸福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社会上出现的抑郁症问题将会愈发严重。

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新影长期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做跟踪研究。她分享了3个研究成果。

第一,如果家长对孩子不好,孩子就容易成为受气包或刺头,这样的孩子在学校里非常容易被其他的孩子霸凌。这类孩子在被欺负之后就会产生各种情绪问题,甚至自伤自杀。

第二个,父母的高期待会导致孩子的焦虑和抑郁,孩子的成绩反而不好。父母应该做压力隔火墙,让孩子尽量地在一个比较放松的状态下去学习和生活。

第三,打骂孩子、搞控制、经常批评贬损,会影响到孩子的大脑发育,从而导致孩子心理问题产生。

李新影建议,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需要学校、家庭、社区、医疗机构以及媒体形成有机联动,同时要提高教师和家长群体的心理健康素养。

昆明市政协原副主席、昆明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汪叶菊长期从事教育和文化工作,她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作为一个孩子的妈妈,给予孩子充分的理解、支持和关爱,在面对问题时一起分析探讨,就能和孩子变为朋友,帮助孩子走出困境,重归阳光灿烂的生活。

在昆明丑小鸭中学校长詹大年眼中,“问题孩子”是被误解的白天鹅。詹大年称,抑郁症不可怕,他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同时,不能把问题孩子边缘化,问题孩子是遇到问题不能解决的孩子,问题孩子可能是生命力最旺盛的孩子。

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科和活动里

今年4月,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这标志着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王旭明谈到,要把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落实和做细,最关键的就是对症下药,不能是大人得病,孩子吃药,社会得病,个体吃药。

 “心理教育的开展,绝对不能仅仅靠开会议文件和通知,用习惯的知识传授性来完成是不可能的,必须要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和教学途径和服务。不是学校专门配几个心理老师,开几门心理课,设立一个心理咨询,就可以解决问题的。”王旭明认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科教育和各种活动课中,所有的教师应该具有积极良好心理状态和一定的心理知识。心理健康的维护和心理疾病的治疗不能只靠医学。

王旭明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还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中小学不宜专门开设心理课,要将心理健康内容渗透到各个学科教育中。

第二,中小学尤其是师风师德建设和专业水准都不够的学校,不要开展大面积的心理健康普测和通过简单的答卷做简单的判断。

第三,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不要用健康或不健康作简单的判断,这只是在研究时使用的词语,对学生要特别保护。

两天的论坛活动,来自全国教育界、心理学界和医学界的专家学者围绕青少年抑郁症防治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达成《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昆明共识》:重视学校专业队伍建设;正确看待生命成长问题;更新家长固有教育观念;采用客观公正心理测评;实现社会医疗心理统一;坚持多种方式对症治疗。

首届青少年心理安全论坛还专门设置了“青少年心理夜话”和“青少年心理问题沙龙”,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会者与演讲嘉宾面对面交流。

(记者  罗燕)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