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健康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关于心脏起搏器,这些事你应该知道

来源:民生网2023-09-22 16:13:59

心脏起搏器,被视为二十世纪最伟大医疗健康发明之一,已使数百万心动过缓患者获益。 

人的心脏是有电的。一些产生电和传导电的细胞构成了“电源”和“电线”,控制心脏跳动的速度和节律。每一次心跳,生物电信号由心脏上部的起搏点传播至整个心脏,引起心脏有序收缩。当这个生物电系统出现故障,电信号不能顺利下传,就会造成心脏不能收缩。换言之,“心脏不跳了”。许多患者会出现头晕、黑矇、晕厥、胸闷、胸痛等症状,甚至猝死。此外,长期心率缓慢会造成运动耐力和记忆力下降。因此,心脏起搏器的出现能有效帮助解决这些问题。

那么,什么程度的患者需要佩戴心脏起搏器?起搏器手术又是怎样的流程?手术后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安装起搏器后,患者还可以进行体育运动吗?针对以上疑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心脏起搏中心副主任、博士后孙卫平带您科学认知护心“神器——心脏起搏器”。

什么样的患者需要安装起搏器?

随着科技的进步,起搏器也在快速发展。目前除了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外,一些新型起搏器还发展出了其他功能。总而言之,适宜安装起搏器的人群主要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心跳过慢

目前,在安装起搏器的患者中,心跳过缓者占80%-90%。那么,什么样才算心跳过慢呢?一种情况是心跳持续慢,比如平均每分钟跳50次以下,严重者可低至30次/分,伴有乏力、胸闷、头晕、记忆力减退等,长此以往,心脏会扩大,心功能受损。因此,不能因为没有出现严重症状就心存侥幸,如果拖到心功能很差了才治疗,为时晚矣。

另一种情况则是平时心跳正常,但间断出现心脏停跳,停跳5秒以上会导致昏倒。如果是走路、站立时晕倒,有可能导致摔伤、骨折、脑出血等。这种情况诊断起来比较困难,因为没发病时心跳是正常的,做检查也难以发现问题。对于这样的患者,可以通过皮下植入心电监测装置等,明确诊断。

还有一种情况,比如具有快速性心律失常,如房扑、房颤,但同时又具有缓慢性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和/或房室传导阻滞,导致无法针对快速性心律失常进行有效治疗的,在安装起搏器后,就可以在起搏器保护下使用抗快速性心律失常药物了。

心脏猝死的预防

心脏骤停的幸存者、临床评估心跳骤停高风险的患者,如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主要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以前已经发生过室速、室颤。第二种是存在一些严重心脏疾病,医生评估后认为心脏骤停风险很高。心脏骤停什么时候会发生是无法预料的,可能几年内,也可能就在几天内,甚至下一秒,就像身体里藏着一颗不定时炸弹。安装了心脏转律除颤仪的作用就是在“炸弹”意外爆炸时及时阻止,关键时候挽救生命。

心脏增大、心功能差,严重心衰的患者

在心衰的患者中,1/3存在心脏收缩不同步。由于心脏具有电传导阻滞,导致心脏不能进行同步向心性收缩,会引起心脏泵血能力下降,心衰加重。这部分患者可以安装三腔起搏器:在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各置入一根电极,改善电传导,可以起到明显的提升心功能,改善预后的作用。另外有相当多的严重心衰患者其死亡的直接原因并不是心衰发作,而是室速或室颤。当心衰严重到一定程度时,即使目前并没有室速室颤发作,也需安装体内除颤器进行预防,避免猝死的发生。

起搏器手术流程是什么样的?

很多患者之所以对安装起搏器顾虑重重,是因为“闻手术色变”,担心手术过程的安全性。其实起搏器植入手术是一类较为成熟、安全的手术。手术过程包括局麻,切开约3-5公分皮肤,穿刺血管,制作囊袋,植入起搏导线到心脏,连接起搏器,埋入囊袋,缝合皮肤。手术时间一般在1小时左右,术后观察2天左右即可出院,在国外,甚至手术当天就出院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哪怕是最简单的手术也有风险。因为每个人的情况,包括血管走行、心脏结构都各不相同,导致手术可出现意外情况,虽然发生率很小。起搏器手术的风险主要在于3方面:一是来源于血管穿刺的风险,比如出血、气胸等;二是来源于导线植入心脏的过程,由于起搏导线的头端要固定在心肌中,若是患者的心肌很薄,则可能存在心脏穿孔的风险;三是感染,多见于糖尿病、体质差、肾功能不全、老年患者,虽然发生率不高,但一旦发生就很让人头痛,因为必须取出原有的起搏器并植入新的起搏器。不过,总的来说,起搏器手术风险是可控的,不必谈之色变。

需要安装起搏器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起搏器,包括起搏器的类型、品牌和是否兼容核磁共振等。目前新的起搏器还在不断研发中,功能越来越多样,质量越来越好,价格越来越低,未来必将为需要它的人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

起搏器术后要注意什么?

定期程控随访

安装了起搏器不代表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再好的机器也需要定期维护保养。定期了解起搏器的工作情况,比如,功能是否正常、起搏比例、导线功能、剩余电量、起搏器参数是否适合等等,更好地发挥起搏器的功能和延长使用寿命。起搏器术后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随访,检查起搏器的情况,一般是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以后每年1次门诊随访,直到电池耗竭前,随访的间隔会缩短,称为“两头紧,中间松”。

此外,起搏器可以记录各种心律失常,如房速、房颤、室早和室速等,起搏器程控时可以分析过去发生的心律失常,帮助医生给予患者及时的治疗,并且可以在需要时调整起搏器具体参数,以便更符合患者的情况。

如遇不适,及时就医

除固定时间的随访以外,如果患者有任何不适症状,应及时去医院。有些患者安装起搏器后,自己感觉很好,于是好几年都没有返回医院进行起搏器检查,到突然昏倒后才来医院检查发现起搏器没电了!由此可知,按时检查对于起搏器功能的维护多么重要。值得欣喜的是,目前有的起搏器具有远程监测的功能,也就是说可以预先设置或患者不适时地触发传输起搏器的相关参数信息,根据传输的信息判断起搏器的状态、是否存在心律失常等,决定患者是否进行门诊随访。

日常注意事项

安装起搏器后,需要避开强磁场(磁共振室)及机场安检手持式扫描仪,日常吹风机、微波炉、洗衣机、电视机无影响。目前有新型兼容核磁共振的起搏器,患者安装起搏器后可以做磁共振检查,但是检查前后均需起搏器工程师对机器进行功能启动和关闭,患者切记不可直接去进行核磁检查,防止起搏器因未开启兼容核磁模式而损害起搏器功能,引起不可挽回的后果。目前起搏器基本全部兼容核磁共振,而且寿命更长,现在安装起搏器的患者也可以通过磁共振检查疾病,大大提高了患者疾病的查出率。

坚持用药

并不是安装了起搏器之后就可以安然无忧了,患者依然需要坚持服用必要的药物进行治疗,在此过程中还要定时到医院进行检查,以确保起搏器功能无忧。

安装起搏器之后能运动吗?

起搏器植入以后,可以进行正常的运动,包括跑步、游泳、爬山、打球等,但是,刚植入起搏器的第一周需要静养。

术后24个小时,通常要卧床休息,因为起搏器的电极刚刚安装到心脏内,还没有长牢固,过度的活动,特别是深呼吸、剧烈咳嗽可能会把电极震下来。

术后一个星期,伤口尽量不要沾水,防止细菌感染,起搏器感染后往往后果严重,需要拔出电极,重新安装。为此,手术第2天要及时换药,安装起搏器一侧的肢体也应该避免剧烈活动,防止伤口裂开。

一周后,伤口需要拆线,进行起搏器程仪检测、动态心电图、心电图检查,观察及确定起搏器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将来的生活中,避免剧烈运动与负重,避免用起搏器植入侧的上肢上抬或牵拉运动。不要抚摸、玩弄、移动植入皮下的起搏器装置,尽量避免打击与撞击起搏器。

开车时,如果安全带压迫或者摩擦到起搏器部位,可垫一个垫子以分散压力。

洗桑拿或热水浴对起搏器没有影响,但是在洗澡时不要用力揉搓伤口处,避免起搏器移位。

如今,除了起搏器制造工艺,起搏器操作技术也在日新月异地改进,磁共振兼容起搏器、无导线起搏器……让我们共同期待医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变革,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记者 贾伟 整理报道)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