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袭古创今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电视 > 袭古创今

大可三人:质沿古意为根 文变今情代言

来源:民生网2023-09-01 18:02:38

 

 

西方油画如果没有探索,就没有印象派、立体派、抽象派等艺术流派的更迭;中国绘画如果没有探索,就不可能从工笔到写意再到工写结合,百家齐放、百家争鸣;中国书法如果没有探索,就没有一脉相承的篆、隶、真、草、行,也就没有今天灿烂辉煌的书法艺术。

事实上,科学家没有探索精神,人类就没有进步,书法家没有探索精神,也就只能泥古不化、只会陈陈相因,书法如同科技一样都需要不停地求新、求变、求发展。

 

《日月同辉》 《独见天地》 《成大事》 《乐人生》

大可三人就是一位求新、求变的书法家,他独创的“风蚀体”书法,也一度成为大众疯狂热评的焦点。

大可三人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爷爷崇尚孔孟之道、奶奶出身大户家庭,能书、善画,大可三人的父亲也是一位书法高手,抄经书、写对联,远近闻名。大可三人自幼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之中,学书法、学传统文化,十几岁就可以帮助父亲给左邻右舍写春联。

大可三人的姑父岳庆隆也是一位恪守经典的书法家,传统功力深厚,又有着独特的思辨意识。受姑父岳庆隆的影响,青少年时期,大可三人就开始临碑摹帖,并系统研习古人章法、笔法、墨法。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大可三人逐渐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打下了坚实的书法基础。

20岁那年,大可三人成为一名小学老师,教过语文、教过数学,也常常教学生写书法。那些年,大可三人一边兢兢业业地在学校教学,一边苦练书法。

90年代初,时值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大江南北之势,为了补贴家用,每年春节前两个月,大可三人都会到乡镇集市上写春联。由于功夫深、写的好,大可三人的写字台前总是排成长长的队伍,求得墨宝者无不开开心心、高高兴兴。每天从早到晚,大可三人埋头写字,爱人当助手,理纸添墨,俩人一刻不停,忙得不亦乐乎,即便写的流畅、写的飞快,天黑之前,也总有很多求字者请不到对联。没有写不完的,大可三人记录下来,拿回家继续写,尤其临近大年三十那几天,大可三人白天写、夜里写,整天不睡觉,也写不完。每副对联一块五,一天下来,大可三人可以写出好几百副对联,也能获得一笔丰厚的收入。

可是,登临高峰不是让更多的人看到自己,而是看到更加精彩的世界。写春联被左邻右舍赞誉,显然,那不是大可三人的人生目标;写一手漂亮字,迎合大众,卖点小钱,显然,那也不符合大可三人的求艺之道,更有悖于他笃定恒心的艺术追求,他需要实现自我、需要超越梦想。几年之后,大可三人果断放弃为他人写春联的热闹场景,也有意回避乡里乡亲的赞誉,他开始了新的尝试,他学篆刻,为他人刻碑、立传。临碑、摹帖、写字、刻字,大可三人研究了汉印,在汉印里掏宝、掏风神,他也研究了秦篆、魏碑,在秦篆、魏碑里汲取滋养,获得启发。大可三人用十多年的时间,立足于传统书法、立足传统篆刻,积学厚养,触类旁通,练就了落笔既成、风神激荡的笔端功夫,他也开拓了视野、丰富了想象。

 

《生活即书》 《见微知著》 《厚德载物》 《精气笔墨》

打开天窗,视野豁然开朗,于是,大可三人尝试着借助触类旁通的书法视野去遥望惊涛骇浪、去寻找航海的灯塔,他依仗着深厚的书法基础去求索艺术高标、去实现独上高楼的愿望,他以最大的功力打进传统之法,又用最大的勇气打出了古人之规,他也开启崭新的书法境界。

刀刻石凿的魏碑、斑驳风化的篆隶、遒劲婆娑的老树、变幻莫测的云烟、随形随意的不倒翁,还有那山峦的形态、岩石的纹理,大可三人面对自然,无不凝神构想,悉心体悟自然之妙。他立足于传统书法之法,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自然万物之中自放胸臆、应会感神;他力图像张旭观孙大娘舞剑一样,从自然之中,获取灵感,得到启发;他尝试着像怀素一样面对奇峰云烟,对景造意,创意自我,致力于情景交融的酝酿。

“心感万物”方能“独具风华”,“学会感恩”才能“灵魂通透”,“砚池如泉”“净慧无尘”也才能“笔墨无二”。任何引起瞩目的艺术都是积年苦修而成的正果,笔法、章法、字法,大可三人像苦行僧一样,几十年如一日,上下求索,虔诚执着,有时为了解决一个字形、一处字意,他孤灯辉映,朝夕揣摩,甚至废寝忘食,夜不能寐,每有会心之处,便抚掌跳跃,几近痴迷。作茧自缚正为化蛾、蝉衣不蜕只期高飞,渐变、渐进、渐悟,喜悦伴随着困惑、迷茫伴随着挣扎,大可三人天道酬勤,甘自苦来,他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书写方法,也逐渐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书法风貌。

创新、突破就是超越既往、实现自我,然而,超越既往、实现自我就预示着别于古人,又别于今人,也就超出了大众既定的审美标准、超出了大众的传统认知,于是,历史上,每一次创新、每一次突破都会招来非议,甚至引来恶语、谩骂,可是,抱残守缺、因循守旧,何时才能实现自我?一味地拜倒在古人脚下,何时才能抬起头来?王羲之学习钟繇、蔡邕,不似钟繇、不似蔡邕,才成就了千古绝唱;王献之学其父,因不似王羲之,才与其父一起并称“二王”;黄庭坚学习苏轼,也因不似苏轼才称得上北宋草书第一人。为人作计终后尘,自成一家始逼真。纵观中国书法史,但凡能留得下、传得开的书法家无不具有创新精神、无不是传统与自我情感的结合而成就了非凡。大可三人“逆思人生”,敢于觉醒、勇于觉醒,也觉醒的早一些,所以他实践的也就多一些、探索的也就远一些。

 

《平易近人》 《风雨云烟》 《养正气》 《会融通》

摆脱世俗,才不会落入尘埃,超出时人的认知,才能引领时人的审美。一个书法家写的与他人不同,不一定是好书法,可是,一个书法家与他人一个面貌,一定不是一个优秀的书法家。大可三人从灵魂深处渐渐浮起的觉醒,绝不是一声棒喝就可以获得的顿悟,而是,躬耕于传统,恪守着主流正脉之道,历尽了艰难险阻,备受着冷嘲热讽,才获得几十年磨一剑的成果。他深知探索的艰辛,也深知求索的不易,所以他不去辩解,也不去争论,他只为做好自己,执着地追逐着心中的太阳,他希望以质沿古意为自己立根、以文变今情为自己代言。

大可三人能大尺幅、大创作的鸿篇巨制,能温润心灵、启人心智的尺牍小品,也能与情合、与意合、与景合、与境合的对仗楹联,无论哪种形式,大可三人的书法都洋溢着浓郁的趣味性,又充盈着居家办公、楼阁匾牌的装饰性,节奏伴随着韵律,情感飞动,气韵飘举,那是笔意写心的意象、那是笔法写法的具象,那也是具象与意象神遇而迹化的人生境界,那意象往来于天地之间而超于象外,那具象出于情感激扬而得于寰中。从中看到了传统笔法,那笔法,有甲骨文、鸟虫篆,有颜真卿、柳公权,还有康有为、郭沫若、林散之、弘一法师;从中,也看到了写心、写情、写精神的笔意,那笔意,有千里阵云、有高山坠石、万岁枯藤,还有阴阳太极的虚实变幻、儒释道的文化蕴藏。

当然,突破需要压力、变革需要勇气、创新需要恒心。大可三人深谙其道,也深知此理,所以,他心斋坐忘于自己的陋室,观大千、看世界,乐意苦禅,他临古帖、抚经典,追逐着崇高。

(文/桑干)

(责任编辑:李菁)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