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民生态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生态

广东化州市:擦亮“绿美”名片打造高品质生态

来源:民生网2023-08-21 10:52:40

“我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找准生态优势、产业优势、人文优势,形成以橘红产业为主,区域化发展罗非鱼、特色水果、生态旅游等产业的绿色生态布局,将绿水青山生态资源,高效转化为金山银山生活财富,实现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广东茂名市化州市委主要领导说。

化州市山青水绿的生态美景。

2022年11月,化州市被命名表彰为全国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今年6月,化州市顺利通过了“中国长寿之乡”申报认定。

据了解,近年来, 化州市投入财政资金3.2亿元,致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化州样板,先后完成林分优化2.65万亩、新造林抚育0.96万亩,森林覆盖率增长到47.26%。全市已建成10个县级以上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成绿道、碧道22.2公里,串珠成链建设了森林乡村、绿美古树乡村、绿美红色乡村518条,大力发展美丽经济,先后打造新安20公里“百果飘香”、机场大道等乡村振兴示范带,入选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全域绿化。当前,化州市正如火如荼开展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结合示范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山地公园、郊野公园建设,构建以森林城市为引领的城乡绿色生态体系,打造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全面实施了“退桉种果”“退桉种橘”,建设国家级化橘红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国最大沉香种苗繁育基地,大力发展医药健康产业,大力推动生态文明走深走实。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特征,新安镇大力开展“退桉种果”,分别在山岭、村道、河流沿线等处种下红杨桃、菠萝蜜、番石榴、黄皮等果树,退桉已超5000多亩,水果种植面积增至7万多亩,年产量超过15万吨,年产值超13亿元。化州市国有六王林场2.06万亩已全部改桉种植香樟、铁冬青、火力楠、荷木、松树、红椎、台湾相思等十多个树种的混交林。六王山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为91.63%,为省级森林公园,空气负离子浓度平均数量达到5334个/立方厘米,成为一个集旅游、休闲、观光、森林康养、科普于一体的纯天然氧吧。全域开展“有喜事来种树”主题特色活动,发动群众逢喜事和年节在村头巷尾、房前屋后植绿造绿。今年以来,全市动员全民义务植树100多场次,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5%以上。目前,全市已建成10个县级以上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成绿道、碧道22.2公里。

点“绿”成“金”。化州在守住绿水青山的同时,积极拓展“两山”转化新路径,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化橘红、沉香、油茶、荔枝、龙眼这“五棵树”产业做大做强,努力把绿美化州生态建设打造成为全省样板。2022年,化橘红入选全国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百强榜,全市化橘红种植面积11.62万亩,年产鲜果6万吨,干果1.2万吨,有499家种植、加工、销售企业,超35万从业人员,串联起一条完整的化橘红产业链,产值达72亿元;沉香种植面积约7万亩,沉香育苗基地20多个,经济规模达8亿元;油茶种植面积8万多亩,油茶林立地条件好,林相整齐,经营水平较高。2022年全市油茶籽4300多吨,产茶油1200多吨,年产值1.8亿多元;化州市荔枝种植面积达28.7万亩,龙眼种植面积达21万亩,水果业经济效益显著。今年以来,全面启动化橘红高质量发展“七大行动”,进一步推动化橘红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力争10年左右时间将其打造成“千亿元”产业,走稳走实绿色资源转化为绿色产业的发展路径。

绿色惠民。化州市聚焦“增绿、护绿、用绿、管绿、活绿”五大任务,按下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快进键”,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制定了《化州市深入推进绿美化州生态建设行动方案》,全力推进绿美化州生态建设,举全市之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突出抓好城市绿化、村镇绿化、交通道路绿化和推进林业产业化发展;保护自然资源,改善宜居环境,加快各类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加强37.3万亩生态公益林管理,加快城区绿地建设,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和公园绿地面积,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让古树名木成为化州老区特有的乡愁记忆;建设森林城市,助力乡村振兴,把森林城市建设作为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加快乡村绿化美化建设,各镇(街道)、村(社区)整合资源,充分利用乡村有利地形拓展生态景观绿化空间,新建小广场、小花园等,利用房前屋后有限空闲地,进行绿化、美化、彩化、珍贵化建设,做到“绿化建设见缝插绿”,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提升乡村生态福祉,助力乡村振兴。截至2022年底,化州市森林覆盖率47.42%,林木绿化率47.48%,森林蓄积量451.76万立方米,绿地率39.3%。目前,化州市建成美丽乡村游景点50多个,村民吃上“生态饭”。

据悉,化州市将结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建设,进一步巩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推动林长从有名到有责有实转变、“林长制”向“林长治”转变,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国土绿化、增强绿色惠民、夯实基础保障,为建设美丽宜居化州提供良好生态支撑。

(李建文 花宣)

 

(责任编辑:贾伟)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