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民生态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生态

刘晓山:让生态文明之风拂润万千和美乡村

来源:民生网2023-07-09 12:45:54

编者按: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7月8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开幕。海内外政要、专家学者、行业精英汇聚一堂,共商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大计。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是中国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论坛,自2009年举办以来,长期致力于推动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传播与实践探索,已经成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本次论坛以“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为主题。国家乡村振兴局开发指导司原副司长、全国乡村建设高校联盟特聘专家、民进中央参政议政特聘研究员刘晓山应邀出席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主题论坛并作题为《让生态文明之风拂润万千和美乡村》的发言。以下为发言内容。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3月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扎实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活设施,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202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向《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高级别会议开幕式的致辞中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我们应该携手努力,共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建清洁美丽世界。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的重要指示精神,既是各级各部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万千和美乡村,推进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的政治任务,同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使命担当。如何让生态文明之风拂润中华大地上的万千和美乡村?下面,我就此谈几点想法和意见。

一、让生态文明赋能万千和美乡村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生态文明理念的贯彻实践,随着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我国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乡村基础设施,如动力电、硬化路、4G网络基本覆盖行政村等有了较为扎实的基础;乡村公共服务,如基本消除乡村医疗机构和人员空白点位,农村供水保证率、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通过评估认定的县比例均超过95%,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人居环境整治,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有序,全国各地乡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有的地区(如上海、江浙、北京等地)良好环境催化带动生态变革、产业变革、社会变革,城乡居民收入趋向良性,生态环境似富春山居图,展现五千年文明底蕴,寻得到乡愁;生活起居有现代文明风,具备星级生活条件,赶得上时代。实现乡村重塑、城乡重构、城乡各美其美的伟大梦想,成为现代农民、能在乡村生活已经是一些地区人们的美好向往。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通过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等举措,引导广大居民向往乡村生活,已逐步从“有没有”的需求温饱型转向“好不好”的生态健康型,使生态良好环境下的宜居宜业和美生活,成为广大城乡居民新要求、新期盼、新共识,让生态文明成为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设万千和美乡村的重要动力,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让绿色乡村成为万千和美乡村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绿色乡村建设作为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推进生态文明与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底色,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政治任务。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势必主动担当、通力协作,有力有序推进绿色乡村建设落地见效,我认为应该在“四推行一倡导”上下功夫。

(一)推行绿色规划。发挥乡村规划引领作用,把编制管理好乡村规划作为推进绿色乡村建设的“先手棋”。一是完善村庄布局。以县域为单元,科学规划村庄布局分类,划定管控边界,因地制宜界定建设规划范围。二是编制村庄规划。用好“政府组织领导、村民发挥主体作用、专业人员开展技术指导”的工作机制,编制有利于推进绿色乡村建设的规划。三是加强规划管理。发挥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确保乡村产业、公共基础、基本服务设施建设从容有序展开,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乡村生态保护、农耕文化传承扎实有序推进。

(二)推行绿色设计。山水林田湖草沙这些生态资源,是人类生存的最重要资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新期待,着力转向生态化的绿色设计。应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绿色标准体系。分类制定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技术指南,编制能够体现绿色设计理念的乡村建设技术导则。二是加快绿色产品科技开发运用。要运用新科技新技术,从新产品开发运用上寻找解决绿色发展的瓶颈和跨越式发展问题,加快制定相关科技创新和运用的鼓励政策和措施。三是培育绿色设计人才。探索完善乡村工匠培养管理制度,加强乡村绿色设计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工作。

(三)推行绿色建设。全面落实绿色低碳要求,推动乡村建设模式向绿色低碳转型。一是发展节能低碳建筑。推进乡村既有建筑和基础设施节能改造;全面推广绿色低碳建材;有序开展乡村建筑屋顶光伏行动。二是推广废弃物原地再生利用技术。持续推动废弃物原地再生利用技术发展,尽可能地将废弃物就地转化为可再生资源。同时,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三是支持新能源产业在农村布局。持续巩固脱贫地区现有村级光伏电站建设成果,在具备条件的乡村,加快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布局。四是提升农村生态系统碳汇增量。以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和国土绿化行动为契机,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系统治理,持续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巩固提升乡村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

(四)推行绿色管护。按照“建管结合,绿色循环,长效管护”要求,加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运营和管护力度。一是落实地方政府主导责任。根据各地区发展水平和不同类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特点,制定绿色管护标准,合理选择管护模式。二是落实运营企业管护责任。督促供水、供电、供气、电信、邮政等设施运营企业落实绿色管护要求,探索低能耗、低成本管护所属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模式,提高管护效益。三是落实使用者受益责任。发挥村级组织作用,以“门前三包”、党员责任区、文明户评选等形式,引导村民参与村内公共环境、设施、绿地管护,让绿色管护理念进入千家万户。

(五)倡导绿色生活。结合乡村治理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城乡居民绿色低碳消费,鼓励绿色出行,推广节能环保灶具、电动农用车辆。开展绿色低碳社会行动示范创建,着力形成村民广泛参与绿色低碳生活的良好局面。

三、让制度机制保障万千和美乡村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是一场深刻革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绿色乡村建设,面临着很多亟待破解的现实矛盾,需要做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能力。我认为,在推进绿色乡村建设上要发挥制度优势,让制度保障万千和美乡村实现,应重点在“四个强化”上下功夫。

(一)强化统筹协调。绿色乡村建设是一项涉及多个领域、多个部门的综合工程。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要求,主动作为,积极协调,建立健全“部门联动、上下互动、共同行动”的工作运行机制,围绕绿色乡村建设需求,及时出台配套政策,加强指导、推动工作。

(二)强化能力提升。把绿色乡村建设纳入乡村振兴干部培训计划,深化对绿色乡村建设重要性、紧迫性、科学性、系统性的认识,重点加强新发展理念、基础知识、国内外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绿色乡村建设技术路径的培训学习,增强各级干部特别是乡村振兴一线干部推动参与绿色乡村建设的组织管理能力。

(三)强化政策保障。加强“人、地、钱”等要素保障,确保绿色乡村建设需要。重点是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乡村建设绿色金融产品创新,适时推出长期限、低利率贷款。同时,积极跟踪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和市场化进展,探索使用农村碳汇收益作为还款来源、碳排放权作为权益担保的可行性金融模式,加快实现乡村生态价值向现金流转化。强化优质绿色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大资本在绿色发展上的投入、转化力度,推进绿色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

(四)强化社会参与。结合深化“放管服”改革,为社会力量参与绿色乡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各级政府应该积极鼓励动员社会一切有志参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力量,尤其要动员广大农民和高校、科研机构等有专业能力的人才积极作为,营造“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浓厚氛围,让生态文明之风拂润每个华夏儿女的心田!拂润祖国万千和美乡村!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