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袭古创今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电视 > 袭古创今

高云:明月清风写心 杨柳花间传意

来源:民生网2023-06-07 15:19:53

 

 

内敛充满张力  隽永富有力量

毕加索曾说:“我十四岁就可以画的像拉斐尔一样好,之后,我却用一生去学习像小孩那样画画”。当一遍遍梳理高云的诗词人生时,让笔者这样一个美术评论工作者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毕加索,早期,广收博取,厚文养正,以严谨筑基,后期,追求天性的自然释放、精神的自由抒发,只为更贴近艺术的本体。

湖北省丹江口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那里有“中国水都、亚洲天池”之称;那里有江河浩渺的丹江口大坝;那里还有驰名古今的武当山……那里的青山绿水让人陶醉,那里的人文精神让人向往。诗人高云就生长生活那里,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钟灵毓秀的环境之中滋养、浸润,高云的诗词也如同丹江口的青山绿水一样,让人留恋,高云的诗词伴随着他的人格品质如同丹江口的水一样,从丹江口流向全国,滋润着众多诗词爱好者的心田。

也许血脉之中天生流淌着文化基因,也许受成长环境的影响,高云自幼就喜欢诗词,背诵唐诗、宋词,熟读楚辞、元曲,几乎是他青少年时期的全部,而且,1963年出生的高云,青少年时期,正值七八十年代全国刮起阵阵诗词热浪,很多诗词爱好者都受郭沫若、毛泽东、臧克家的影响,爱诗词、写诗词,形成一种时代风貌。那些年,高云就身在其中,追逐浪潮,洗濯灵魂。

也许高云并无意把诗人作为毕生的终极目标。他大学毕业之后就被分配为一名公务员,普普通通,却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可是,由于喜欢诗词,工作之余,高云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诗词之中,下了很大功夫。几十年以来,诗词的平仄让他魂牵梦绕,诗词的韵律让他情不自禁,陶醉、沁润、浸染,“腹有诗词气自华”,现在,无需长须飘然,举手投足之间,彬彬有礼,诗人的气质却迎面而来,风神如兰,才华比仙。

如果说早年高云因常年学习诗词、研究诗词,自觉地用理性的思辨去认识诗词,并建立一套规整的诗词体系,那么,在不惑之年,高云则通过理性的体系进入一个感性的空间,并在理性与感性之间辉映成韵,而退休之后,高云足迹遍布了大江南北,眼界搜尽了风土人情,心境也进入了天地之间,他可以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浅吟、低唱,每一首诗都意由心生,油然不形而神,而进入化境状态,如毕加索对绘画的理解和追求。

高云的诗词能婉约、能豪迈,亦能托物言志,寄景寓情;能古体、能近体,还偶作幽默风趣地打油诗。俨然一位内蕴充沛的灵魂。

高云的诗词是心灵的月辉、是生命的阳光。当生活感悟、心境思绪倾注于笔端,那月辉便生发于缣素,那光亮便映入心底,高云的情感也进入旷朗无尘之境,清纯透明,圣洁无瑕。在那里,他神游遐想,有感入心;在那里,他含道映物,澄怀昧象;在那里,他精神往来于天地之间。

《登泰山》有感,“魏峨云绕,参天木影”,高云登临放眼,神游遐想,写己所观,绘己所见,却让读者看到了曹操“东临碣石”的壮观,感受到了李白“飞流直下”的豪迈,而“高瞻逸志,曲径流芳”则分明读到了岑参“古来青史”的恒心驻守和“功名胜古”的内心追求。

《古琴台》有感,境界浩荡磅礴,情景隽永悠远。当高云登临城垣之际,凭栏幽思,豁然观天地之极,自然景观叩击广阔丰美的联想,文史经典也打开了尘封的记忆,不断在心田上激荡。那一刻,高云不由自主地神游古今,会意圣贤,让心境融入情景、意境之中,使景中有古、古中有我,并以古辉映自己,以己遥想古人,在古人的心境之中,应会感神,物我相融,在恬淡的意境之中,身心闲适,澄澈养心。

此首诗,内涵丰富、用典灵动、人物鲜活,充分显现出高云传统文化的深厚学养,也彰显着高云熟读经典,善用经典的驾驭能力。

《春牧》《咏竹》《深山小径》《冬雪》《踏莎行/独坐夕阳里》《鹊桥仙/七夕》《水调歌头/元宵月夜》……,品读这些小景之作,一下子把繁忙的心境引入“世外桃源”。生活在繁忙而快节奏的现代人,或身不由己,或疲于奔波,几乎都在浮躁中度过,甚至常常带有不安和焦虑的情绪,然而,身心越是疲惫,内心对田园牧歌的向往则愈加强烈。当一抹清新的小诗如春雨拂过脸颊,便久旱甘霖一般沁入心底,瞬间激活读者潜意识渴望归真的本能。恰逢其时的是,高云的五绝《春牧》里的“春山”“草木青”,“残阳斜照”“牧羊群”;七言诗《子夜》里的“月光银辉”“庭院”,“深夜俯案”“思绪云宵”;渔歌子《深山小径》里的“深山”“误入”,“天晚”“灶忙”,“炊烟袅袅栗香飘”……情景与思绪齐飞,婉约与唯美共融,诗中的画,拢了天地之精华,聚了日月之灵气。意境之妙、情感之美渗透的情境风华,顷刻之间,让读者心神澄澈,物我两忘,恍若置身其间,心境悠闲至极,一种“久在樊笼里,复得归自然”惬意便油然而生。这些玲珑雅致的小诗,内敛,却充满张力,隽永,而富有力量。

这些小诗,高云把内心与自然相互交融,以心观天,以情和物,心无旁骛地进入“心斋”“坐忘”的境界,从中依稀品到了象征性的形式后面所凝聚着他那心驰神往的梦境,正如歌如诉、至真至纯地浅吟低唱出来,在平仄之中、在韵律之中、在节奏之中,吟着清纯安宁的意蕴,唱着天人合一的境界,时而浓烈沉稳、时而温润蕴藉、时而雄浑肃穆,宁谧处,山林静默,高士居隐;激越处,松风和鸣,兔起鹘落,那具象与意象的辉映、那山河与遐想的神通,让兰溪清亮而馨香,让山石峻美而逶迤,让一切具象得乎寰中,又让所有意象超乎象外,读者在意境之中,放逸情感于静心,犹如神会经典,又恍若领略到“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的天地之阔,悠远而无穷。

当然,久读高云的诗,还可以发现,他严守平仄、尊崇格律,却从生活之中提炼而来,鲜活而别具洞天,传统而又契合时代审美,词、韵、意无不体现出“为时而著”,又“充实而有光辉”的创作精神,润物无声,却如春风化雨,温润人心,启人情操。

毫无疑问,高云根植传统诗词意蕴,却在生活之中,搜了妙意,创了真情,眼、观、听与文化修为融成精妙,主观、客观、现象、想象、真情、境界互为一体,创造了师承传统,而源于生活,却又别于传统,并高于生活的新诗词、新境界、新风采。

特别值得强调的是,高云写诗不像某些诗家那样,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使人骇,让鸡犬不得宁,而高云写诗,从不左右逢迎,更不故作姿态,而是,放眼入青山,耳目近松音,兴来独往,胜事自知,与林泉对话,与飞鸣共情,字里行间里充盈着质地洁美的文人风骨,韵律节奏之中,又仿佛抽离了凡尘,自由自在,清寂淡泊。

凭造诣之功,为诗词增华,高云以现代心性写传统诗词,兰心蕙质,勾勒出一首首真切的诗韵,字字珠玑,意意清音,感之,如春风含馨,品之,似秋水视底,质地干净,品高韵生,这是明净清澈的心境,这是深厚渊博的文化修为。

(文/桑干)

 

(责任编辑:李菁)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