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生网2023-05-23 16:17:50
近日,泉州实验中学圆梦交响乐团 “春华五月”音乐会如期上演,再次掀起泉州校园交响的新波澜。像这样的年度演出,圆梦乐团已经坚持多年。
交响乐团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层次、开放程度与现代气息,特别是在以古闻名的文化名城泉州,交响乐更是一张洋溢着现代气息的文化名片,泉州实验中学圆梦交响乐团,成了其中的一个重要声部。
最近,笔者有幸与泉州交响乐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泉州交响乐团艺术总监李硕凌聊起了泉州交响乐。李硕凌不无感慨地说道:“由福建圆梦圆教育集团董事长黄锦章出资创办并长期赞助泉州圆梦交响乐团,让泉州校园交响拥有了更多可能。”
李硕凌,校园交响的受益者和坚守者
见面伊始,李硕凌就直言道,自己是泉州校园交响乐团的受益者,也正努力成为终生的坚守者。
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李硕凌考上福建师范大学艺术系长号专业。在那个人们还忙着为吃饱穿暖犯愁的年代,李硕凌是怎样和长号结缘的呢?
李硕凌介绍说,20世纪60年代,泉州不管是一中、五中、还是二中、七中,几乎每个中学都有管乐团,由华侨、侨亲组成的校董会都会捐赠各类乐器给学校管乐团。兴趣的驱使,加上现成的条件,李硕凌成为了泉州七中的一名长号手。也凭借着这点能耐,1972年高中毕业时,李硕凌考上了建阳地区歌舞团,开始了他的长号生涯,长号也从学生时代的兴趣变成了一生的职业、一世的追求,直至成为泉州歌舞剧团艺术总监、泉州交响乐团创始人及艺术总监,福建省管乐艺术协会副会长。期间,他还主持创办、参与指导了泉州通政小学交响乐团、泉州五中交响乐团和泉州实验中学圆梦交响乐团,积极投身于泉州校园交响。
校园交响乐团——少年乐手的另一个课堂
作为泉州交响乐团的创始人之一,李硕凌既见证了泉州交响乐的发展和不易,更为泉州数以万计的少年乐手着急,因为交响乐团是西洋乐手另一个重要的课堂,缺少乐团这个平台的训练,再优秀的乐手都美中不足。泉州不缺优秀的乐手,但缺乏足够的乐团平台。
他告诉笔者,泉州现在在学的西洋乐器的中小学生不少于万人,他们当中不乏获得全国、全省大赛一等奖的优秀种子,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入围国家顶级赛事决赛圈的泉州选手不少于100人,能进入前三的不少于20人。
李硕凌介绍说,与民乐团以旋律为主不同,交响乐团重在展现由10、20个声部组成的交响化音乐。在指挥的统筹下,各个乐手将自己负责的声部有机合成,共同演奏出一部合格的交响乐。演奏中,每个乐手能听到自己演奏的音乐仅为30%,还有70%需要去聆听、捕捉其他乐手演奏的音乐,二者相融才能形成完整的和声结构,而这种听力训练也只能在乐团练习中才能实现。所以,除了个人的演奏技巧外,进入乐团进行视听、协作能力等训练,是一个合格乐手不可或缺的一课。
在实践中,李硕凌常常感到缺乏乐团这个平台的种种制约和困扰。泉州不少乐手的单体演奏能力很强,可一旦进入乐团合奏,要么跟不上指挥的节奏,要么不知道该如何将自己负责的声部穿插进来。李硕凌苦笑道,有时候,一个短短的四个小节的和声,得磨上一个多小时。
泉州的校园交响也有过辉煌的时候,高峰期,中心市区的多所中学及各县区的个别学校都有自己的校园交响乐团,由于种种原因,能坚持下来的越来越少,如今,能让李老师津津乐道的只剩下泉州通政小学乐团和泉州实验中学的圆梦交响乐团。
平台断层就意味着机会断层,和拉着孩子到处学琴的父母一样,李硕凌也常常游走在孩子们从啥也不会到在舞台上自信演出的感动、惊喜,和才艺在身无处展现的失落中。
从缺一不可中看坚持的可贵
成立于2018年3月的泉州实验中学圆梦交响乐团,是泉州校园交响乐中屈指可数的一个乐团。从最初以服务本校学生为主,慢慢发展成为服务大泉州、校内外结合的开放型乐团,目前在团团员120多人。
5年时间,不算长,但李硕凌却大呼不容易,他“吐槽”说,别看舞台上满满当当都是人,其实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人负责某种乐器的一个声部,缺一个人、缺一个声部,整个乐团就没办法排练、演出。想想,一个弦乐组就有至少5个声部,木管组8个声部,铜管组负责11个声部……每次至少要凑齐40人(单管编制)—60人(双管编制),乐团才具备排练和演奏的基本条件。
正因为这个原因,李硕凌才无限感慨这个乐团的难能可贵,他说,与专业乐团乐手职业化不同,参加校园乐团的乐手都是小学、初中学生,课业负担、升学压力、成绩要求等等,常常迫使孩子放弃每周一次的排练。然而查看圆梦乐团的签到表,密密麻麻的签到“√”符号的背后,是120多个孩子及其父母风雨无阻的坚持……
泉州实验中学分管副校长曾志彬几乎每周六晚上都会去观摩乐团的排练,他说,圆梦乐团只以“爱乐团、自愿来、能坚持”为入团“门槛”。这几年来,因为升学的原因,团员虽几经新老交替,但乐团的排练从未中断,这是一份热心与热爱的传承。保持一份热爱,就会有更多的惊喜、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