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村银之声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村金融 > 村银之声

“小竹筷”撬动“大财富”—湖南澧县沪农商村镇银行支持乡村产业发展

来源:民生网2023-05-04 13:57:46

立夏临近,湖南澧县万余亩竹林,长势更为旺盛喜人。

走进澧县,就来到了竹子的故乡。

多年来,在当地政府各项政策的因势利导下,当地优质高产型竹子的栽种面积越来越广,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已发展成为当地广大农户产业致富的主要产业、核心产业、龙头产业。

聚焦竹子这一富民产业、兴农产业、强农产业,怎样更好地实现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更为进一步提升竹子的附加值,真正让种植户们得到实惠,助推竹产业稳健发展、良性发展、创新发展,助力广大农户以竹展业、以竹增收、以竹致富,成为澧县沪农商村镇银行普惠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

创新普惠模式,加快信贷资金精准投放。澧县沪农商村镇银行先后组建多支微小团队,对全县各乡村经济产业展开“名单制+网格化+覆盖式”金融服务,持续为各项经济产业增速发展,注入强劲的金融动力。

一链活,则万业兴。聚焦竹子产业做精、做深、做透,澧县沪农商村镇银行不断用出“真功夫”。

甘溪滩镇狮象村,曾是一个地处大深山、经济产业少、农户挣钱难的“小村庄”。正因该村庄周围环绕着一座座形态不一的大山,样貌形同大象和狮子,故取名为--狮象村。

可想而知,曾经的狮象村,何等“经济闭塞”。

该村村民毛武岗,曾担任村书记。在职期间,曾历尽千辛万苦,为该村引进了茶叶、竹子等产业,是村民们脱贫致富的“主心骨”。

2016年光荣“退休”后的毛武岗,更为潜心研究起脱贫致富的“新门路”,并前往益阳、浙江、山东等地考察创业项目。

“靠山吃山,靠产吃产。”毛武岗望着漫山遍野的竹子,突发奇想:“何不在竹子上做文章,进一步提升竹子的附加值。”有闯劲的毛武岗一头扎进竹子产业里,便一发不可收拾。

经过毛武岗在竹子产业上“一番折腾”,一根根竹子,变成了一根根餐桌上人人必用的“筷子”,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见到效益,从根本上改变了村民们“年年种竹子、年年受穷”的现状。

思路大胆、不甘现状的毛武岗,心里一直擘画着、谋划着一个“筷子加工厂”。“必须从‘家庭作坊’向‘加工厂’转变,产业致富才能稳定长远。”毛武岗说。

产业要发展,资金不能少。缺少运作资金的毛武岗,满脑子的“金点子”“好想法”“新创意”无计可施。

主动联系,主动对接,主动支持,主动服务。澧县沪农商村镇银行第一时间指派客户经理上门了解毛武岗经营发展面临的困难,第一时间开展贷款资料收集和审批,第一时间将信贷资金投放到位,整个过程,全面体现出“短、平、快、灵”的服务优势和银行特色。

“小作坊”变成了“大工厂”。毛武岗在竹子产业上,越做越强。把一根根“竹子”变成一根根“筷子”,把一根根“筷子”边角料又变成一根根“佛香”,农户们成为最大利益获得者。

在金融助力下,一个竹子产业链插上乡村振兴的翅膀,展翅腾飞。

责任感强烈的毛武岗,心里更是始终装着困难群众,尽最大努力为贫困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务工岗位,让贫困群众有一个稳定的生活收入。

在毛武岗处务工的贫困群众,就有10多位。“我在这里每天工作五六个小时,坐着干活又不累,每个月能有近1000多元的工资。”一位贫困群众说。

陪伴乡村产业成长,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多年来,澧县沪农商村镇银行给予了我们厂子众多支持,使我们这个厂子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实现了‘跟着跑’,村民们‘跟着富’。”毛武岗说。

带着村民们走共同富裕道路,毛武岗经营的“筷子+佛香”厂,更被当地政府评选为“扶贫车间”“乡村振兴车间”。

毛武岗举着“老骨头”当火把,更成为村民们争先学习、夸赞、效仿的“致富带头人”。

截至2023年3月末,该行累计投放各项贷款28亿元,其中涉农贷款27.65亿元,占比98.74%,并先后获评“先进基层党支部”“普惠金融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产链协同,沪农共进。乡村产业延链,增强金融服务的全面性;乡村产业补链,聚焦产业特色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乡村产业强链,将高质量发展融入到产业强农中。澧县沪农商村镇银行将更为聚焦乡村产业,为乡村产业发展融入更多“青山绿水”。(许庆鹏)

 

(责任编辑:贾伟)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