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农金要闻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村金融 > 农金要闻

对话高管·畅谈服务丨慈利沪农商村镇银行董事长戴赋期:服务本土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新画卷

来源:民生网2023-04-25 17:09:20

“峰回路转十八弯,鸟语花香春风暖”。湖南省慈利县人间仙境般的风景与“山重水复”的交通最为令人惊叹。慈利沪农商村镇银行正坐落在这样如氤如氲的风景里。

慈利沪农商村镇银行是由上海农商银行发起、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新型农村金融服务机构。

初见慈利沪农商村镇银行董事长戴赋期时,他还在忙着处理一系列事务。在与其对话的一上午的时间里,他逻辑严谨、思路清晰,是一位很随和的领导。

“为了给小微企业、农户提供及时的金融服务,我行的业务团队每人每天平均要跑100公里的山路。”戴赋期说。

戴赋期表示,作为张家界地区成立的首家村镇银行,慈利行自2012年8月开业以来,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党支部“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领导作用,坚守“支农支小”市场定位,深耕细作“三农”小微主战场,不断创新、深化金融服务方式,围绕“专注微小、特色服务、精细管理”等方面,扎实推进业务发展,用“躬行实干”践行“金融为民”的初心,努力把控风险,践行普惠金融,以村镇银行“小平台”持续助力县域经济发展。

慈利沪农商村镇银行董事长戴赋期

组织振兴是抓手,人才队伍是保障

“慈利沪农商村镇银行坚持党建工作与公司治理、业务经营深度融合,破解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的问题。”戴赋期说。

在思想铸魂上,慈利沪农商村镇银行通过定期召开高质量的党内会议、支部书记讲党课等组织活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推进政治教育常态化,牢记“向下扎根”服务宗旨,提高下沉服务意识,为全行发展“立心铸魂”。

“一支‘有信仰、懂三农、愿奋斗’的队伍,是我们服务乡村振兴所必需的重要保障。” 戴赋期说。在人才培养上,慈利沪农商村镇银行通过“三亮”“三比”“一争一做”为抓手,不断加强党员队伍建设,重点加强“三种精神”的灌输和培养,通过党建带群团,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锻造一支政治过硬、思想过硬、业务过硬的党员先锋队伍,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此外,在创新载体上,2022年该行着力打造“鑫惠三农”党建品牌,以党建品牌为“红色”引擎,为全行发展“铸魂、领航、融合、聚力”,推进服务乡村振兴与业务拓展齐头并进,获评入选国资委“上海国企党建工作品牌”。

产业振兴是基础,下沉服务是必然

戴赋期对于慈利行的发展有着自己的思路,并提出了三方面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是建立微小专营团队,并于2022年5月,新增设第三微小中心,贯彻执行“做小、做散、做实”信贷投放政策,加大对涉农、民营和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专营100万元以下民营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精准服务小微、村居。“三个微小团队按照划分的区域细分客户群,客户经理包村包片,采取整村授信和产业集中授信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和服务质效。” 戴赋期说。

二是紧紧围绕“硒有慈利”“一县一特”“一村一品”等特色效益产业发展计划,因地制宜,全力支持地方杜仲、柑橘、茶叶、养殖、粮油等产业发展,针对种植、养殖以及农产品销售季节性强,抗风险能力弱,资金需求时效性强等特点,推行“一次授信、循环使用、随借随还”的授信方式,竭诚服务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实体经济,为当地传统乡村产业实现优化转型提供针对性的金融服务。

三是扎实推进村居业务。“我行深入乡镇因地制宜开展‘诚信村建设’‘整村授信’工作,不断强化和当地乡镇政府、村委合作,详细了解农户和新型农业主体生产经营状况和金融需求,以‘一户一策’的服务精神开展村居业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戴赋期说。

同时,慈利沪农商村镇银行“整村授信”“村居业务”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当地乡村振兴局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诚信村”建设的意见》,各部门积极配合该行开展“整村授信”和“村居业务”,为该行深化“三农”服务打下良好基础。

经济结构要优化,农村发展变化大

戴赋期表示,慈利沪农商村镇银行一直遵循村镇银行成立时的初衷,多年来不断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质效,把贯彻和落实党中央乡村振兴决策部署、融入地方经济作为政治自觉,为优化农村经济结构贡献了一份力量。

在农村经济结构上,慈利沪农商村镇银行通过金融产品扶持、壮大了乡镇部分企业的发展,促使乡村产业从“家庭式作坊”慢慢转型成“规模化工厂”,辐射周边村庄,吸纳更多人就业。同时立足湖南省张家界的现实情况,一方面,通过信贷支持帮扶第一产业农林牧渔类行业、小微企业主有充足的资金完成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文旅融合方向发展,从源头拓展产业链,激活乡村发展的“一池春水”。另一方面,通过整村授信等方式,不断降低村民的金融服务成本。

精准施贷是目标,产品创新是抓手

 戴赋期对慈利沪农商村镇银行的定位就是从“三农”中来,往“三农”中去,聚焦主责主业即服务乡村振兴,精准施贷。

“要将金融资源倾斜到‘三农’领域,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与之匹配的涉农金融产品。”戴赋期说。

为此,慈利沪农商村镇银行始终坚持创新信贷产品,以差异化、简单化的金融产品,深入推进“一乡一策,一产一品”的有效落实。一方面,推广信用贷款产品“家庭贷”、加大信用贷款投放力度,有效解决小微企业无抵押无担保的问题;另一方面,优化现有信贷产品,推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信贷产品“民兴快贷”,增加循环使用功能,并根据不同需求的信贷客户使用微贷产品;此外,针对种植养殖、整村授信等不同的受众人群,推行“惠兴贷、惠福贷、惠民贷”等产品,用于生产经营、日常消费及村居业务等。

与此同时,慈利沪农商村镇银行客户经理通过推介合适的产品,精准对接到乡村振兴的重点客群。

比如,根据“一县一特”“一村一品”的划分,重点为慈利县的茶叶、柑橘、杜仲等行业提供信贷支持。截至目前,慈利沪农商村镇银行已为县内老山翁、金慈银澧、湘西茗园等多家茶厂、茶叶种植社提供信贷资金,培育壮大一批茶叶龙头企业,将业务发展积极融入地方乡村振兴战略,辐射县内周边8000多户农户增收就业。

“我行还通过建立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名单库,加强融资需求摸排,累计为130多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金融服务,涵盖农村合作社、家庭农场、养殖场等多种经营主体,通过‘银行+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力争应贷尽贷,加大对产业链核心企业的金融帮扶力度,催生产业链中、下游脱贫带动效应。”戴赋期说。

此外,自2021年起,慈利沪农商村镇银行主动对接县工商联总商会,通过工商联总商会的推介,深化24个乡镇商会的合作关系,精准服务乡镇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养殖户、涉农小微企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末,通过对县域内许家坊、三官寺、江垭等多个乡镇商会的走访对接,该行已授信成功72笔,金额2450万元。

“做小做散”是定位,社会责任是导向

做大行不愿做、不想做的,零散客户、偏远客户等小客户都是慈利行的展业空间。在现实经营中,如何不偏离主责主业,避免在业务发展过程中舍本逐末、贪大厌小,坚定地建设“做小做散”的“小而美、小而优、小而精”的村镇银行,还需要制度、经营计划、奖惩措施来落地。

为此,戴赋期始终要求慈利沪农商村镇银行坚守“支农支小”市场定位。慈利沪农商村镇银行坚持做小做散的经营模式,加大微小贷款投放力度,降低户均贷款,提高微小贷款占比,把服务小微三农客户作为第一要务,并积极组建专业化微小专营团队,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构建特色化小微金融服务体系。

同时,明确小微贷款考核导向。“一方面,增加投放普惠小微贷款在绩效激励中的考核比重,在我行绩效考核办法中,新增‘社会责任’考核模块,突出‘社会责任’考核的权重占比,并组织全行员工导读相关政策,进一步提高全行对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视程度,积极践行普惠金融。”戴赋期说。

另一方面,单列普惠小微贷款投放计划,明确全年普惠金融专项考核指标;设置涉农及普惠小微贷款占比底线要求,对未完成指标的将采取绩效扣罚措施,以提高营销人员重视程度,确保信贷投向不偏差。

此外,慈利沪农商村镇银行制定专项劳动竞赛,以微小贷款增量为标准,定期进行排名考核,增发专项绩效奖励,以此鼓励各微小团队及营销人员积极营销,提高营销人员服务小微客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地制宜找方法,植根本土的发展

戴赋期说:“在成立之初,慈利行并不被外界所看好,交通不便、产业较少、人口外流,都是实打实所面临的困难。”

面对这样艰难的开局,慈利沪农商村镇银行干部员工并不灰心,而是秉持着为民服务的初心,稳扎稳打拓展业务,联系各个村镇党组织,发现并主动为“小而散”的企业主解决问题。扎根大山、日行百里、坚持不懈,终于干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成为村镇银行里的标兵。

截至2023年3月末,慈利沪农商村镇银行各项存款余额11.5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8.33亿元;累计发放各类贷款37.6亿元,其中涉农和小微企业占比98.4%;认真履行“植根本土、贷在本地、税归本地”办行承诺,累计缴纳各类税费5500多万元,为当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得到了当地政府、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孙金丽 吴浩)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