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文化教育强国论坛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教育强国论坛

丰台区项目学习展示月 专家点评北京十中教师课堂教学

来源:民生网2023-04-07 17:14:44

4月4日,“2023年度丰台区项目学习展示月”活动在北京市第十中学举行,活动以“项目学习聚焦核心素养,课堂变革成就创新人才”为主题,北京十中初中部和长辛店一中的20余位教师展示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道德与法治、体育、美术等学科的课堂教学,与会的相关学科专家进行了精彩的指导点评。

参与活动的点评专家和授课教师

语文学科:传承经典,培养家国情怀

北京十中初中部语文组展示的项目是《“经典趣谈”短视频制作》。本项目立足于八年级学生的《经典常谈》的名著阅读活动,意在通过抖音视频的录制,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在项目推进中感受经典的趣味与魅力。

谢文洁老师执教的探究课,聚焦于让学生讲出作品中的“趣”,鼓励学生对本组的优秀作品进行宣讲展示,并提炼出评价量表内容,指导学生合理利用量表修改自己的脚本。

苗典典老师的展示课,在学生已经完成了利用脚本录制“经典趣谈”抖音号的视频的基础上,带领学生深入剖析短视频中的“趣”点,进一步体悟经典的魅力。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中学语文教研员张晓毓认为,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颠覆了以往的教学认知,能利用短视频媒介阅读名著,适应育人方式的变化,符合国家立德树人育人导向的大背景。此外,两位老师的课程克服了选题难,没有相关名著教学经验可借鉴等困难,有明确的教学评一致的意识,贴近教学目标,给其他老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她建议基于文本,关注学生的内容选择和表达,对内容要进一步地精准指导,选择适当的素材,关注语文学科素养。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语文教研员赖力敏参与了两位老师的备课与磨课,肯定了两位老师的付出,建议老师们关注小视频与文字的差异性,加强对学生素材甄别的指导,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式学习的张力与空间,反思改进的标准与方向。

数学学科:优化决策,争做棋艺高手

北京十中初中部数学组项目课题《复盘五子棋对弈过程》,源于学生五子棋联赛的真实情境,借助平面直角坐标系记录落子位置,复盘行棋过程,分析优化策略,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北京市第十七中学副校长、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北京市特级教师白雪峰以《玩出思维 做出智慧 展出自信》为主题做出点评,她对项目学习设计及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亮点做出高度评价,并与大家交流了自己关于项目学习的再认识与再思考。

英语学科:立足交际,读懂肢体语言

北京十中英语项目学习的课题是《跨文化交际之肢体语言》,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带领学生学习了解身处世界不同地区人们的肢体语言,并将有中国特色的肢体语言介绍给外国友人,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张晓东认为,项目式学习的课程内容丰富,落实新课标理念,注重中华传统文化在英语课堂中的浸润,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用英语做事情。以项目学习为契机,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提升,带动教师的职业发展。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英语教研员刘淼认为,北京十中教师杨博英、耿敏与长辛店一中教师韩旭、梁硕鹏合作,共同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完整的项目化学习实践过程。在与不同文化的人们进行交流的时候,是否能够恰当地使用肢体语言很关键。老师们以新课标为依托,努力尝试推进英语项目化学习,坚持学思结合、学用结合、学创结合,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物理学科:实验探究,解决护眼难题

北京十中物理组的项目为《爱眼护眼科学用眼》,依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利用水透镜模拟晶状体进行相关探究实验,探究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以及透镜折光能力与焦距关系,充分体现运用物理知识可以改变现状为社会服务的学科价值。

北京教育学院教授冯华肯定了物理组的项目学习是引导学生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的过程。结合十中物理组的《爱眼护眼 科学用眼》进行了微讲座,并针对项目学习的几个关键问题:怎样创设情境、怎样设置项目任务、怎样提出问题等方面,结合项目内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副院长曾拥军、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物理教研员汪赢认为,整个项目设计紧贴新课标,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价值,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带着学生们深度参与和探究,整堂课有实验、有实践、有思维的碰撞,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化学学科:碳“寻”未来,践行环保理念

北京十中初中部化学组项目《追寻碳足迹——含碳物质的转化与调控》是针对解决当今全球碳循环改变问题设计、实施的复习型微项目,涉及化学、生物、物理等学科知识,知识内容综合性强。

本项目通过寻找身边的含碳物质,将零散的含碳物质根据组成进行分类,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分类观。追踪含碳物质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中的足迹,以二氧化碳为核心,将物质的性质和转化有机融合在一起,建立含碳物质的转化,从变化的角度认识物质性质,重点发展学生的元素观、变化观。以改进高炉炼铁工艺并与实际炼铁厂工艺原型比对,建立调控含碳物质转化的思路与角度,树立资源循环使用、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

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黄燕宁认为,微项目《追寻碳足迹》是基于新版化学课程标准开展的复习课型项目,很好地践行了新课标理念,发挥了课程的育人价值;从真实问题出发,大概念统领学习内容,项目逻辑清晰,三节探究课都体现了学为主体的评-学-教一体化的设计。此外,黄老师还针对本项目涉及的学科本体知识从课标角度做了延伸解读。

生物学科:治理飞絮,宣传健康

北京十中生物组的项目《防治校园飞絮》,立足于师生的实际需求,具有较高的学习价值,也能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的态度责任。本项目的探索、实施过程和成果都有较强的可延续性和推广性。课上有理论有探究,并将课堂延伸到室外进行实地研究和实施,真正实现了在真实情境中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本项目以生物学科为主,综合数学、工程等学科知识技能综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素养。

北京教育学院教授胡玉华认为,防治校园飞絮项目从真实情境,学生真实意愿出发。具有学习场域的开放性,内容跨学科的综合性的特点。时间场域,空间场域,后续研究将项目式学习的特点体现淋漓尽致,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多角度整合,多种方法的作用,多种途径的实施引发学生广泛思考。调动学生运用归纳演绎,辩证等科学思维。

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赵世伟对课程的专业性、教师的严谨性充分地认可,并从园林绿化研究方面对本项目后续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角度和建议。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生物教研员崔颖充分肯定了在项目设计中教师的努力与成长,并鼓励教师以本项目课堂生成为起点,在课下进行延续和探索,记录学生探索过程中的数据,收集学生作品和感想,让好的项目不断延伸发展,迭代。激励教师把项目设计过程中实施路径,专家的指导教育理论,教师与学生的心得体会转成论文,形成学术成果,开展分享交流。

道德与法治学科:深入调研,优化课后服务

北京十中道德与法治组的项目《如何优化课后服务方案》,聚焦当今教育热点话题,学生学会以研究者的思路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力量改进社会问题,在尊重他人基础上合理表达诉求,提升对政府工作的认同感。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教研员金利对本次项目式学习导引课与探究课表示了肯定,认为项目基于学情,真问题、真研究、真解决,在课堂中进行真实有效的合作过程,落实新课标的重要理念。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教研员蒋莎莎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总结,认为项目式学习的本质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核心观点的深入理解。

参与活动的点评专家和授课教师

体育学科:借助器材,训练核心力量

北京十中体育组项目《利用辅助器材提高学生核心力量》,通过辅助器材提高学生的体能,在练习中探究每个技术动作的发力感受,引导学生探究每个动作涉及的骨骼肌发力原理,在探究中贯彻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学生对运动促进健康的认识。

首都体育学院教授史衍对运动体能做了很专业的评价和建议,指导教师如何发展学生身体肌群力量指明方向,让老师们对项目化学习有了更深的认识,通过知识运用于实践,让学生产生兴趣、从中获益。

地理学科:实地走访,改造千年古镇

北京十中地理组项目《长辛店大街商业店铺空间分布及改造建议》,引导学生聚焦日常生活所在区域长辛店大街的现状与发展,学生在实地调查过程中运用地理知识记录店铺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绘制环境地图,收集群众对于长辛店商业文化的看法,并为家乡的未来发展提出合理的改造建议。

长辛店一中地理组的项目《长辛店红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及开发建议》,以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为地理课程资源,对革命旧址、交通、餐饮、地方文化、环境等进行深入调研,项目推进过程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民表扬两个校区师生积极思考,做到了四真,即真做事、做真事、真成果、真收获,引导老师进行更广泛深入的思考,并建议下一个环节开展社会分享。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地理教研员朱克西认为,地理教研组老师们工作认真,团结进取,两个项目紧紧围绕地理课标展开,有助于提高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美术学科:设计文创,扮靓古街商铺

长辛店一中美术组项目《穿越百年古街、传承红色精神——长辛店古街规划展览》,带领学生走进长辛店大街餐饮店、书店、文创店、糕点店、服饰店等商铺,研究为不同类型店铺设计文创产品的办法,制作电子海报将整个探究解决的过程呈现出来,为扮靓改造长辛店大街出谋划策。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尹少淳认为,大单元主题的教学与项目式的教学相统一,一以贯之,由主题串起任务驱动,很好地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围绕核心素养展开的深度学习,实现了育人目标。

(鹏飞)

 

(责任编辑:贾伟)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