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生网2023-03-13 13:38:49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的召唤下,大批青年返乡创业。青年的回归,让乡村更有活力,也让乡村的未来更有希望。
“青年是整个社会中最富有生机的力量,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东润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孔东梅说,创业青年在激发农业农村创新活力,助推产业转型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15—39岁年轻人,常住在乡村的比例均小于30%,乡村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何让更多愿意回家乡的青年留得下,能创业,并且有所作为?对于广大乡村来说,这是一道必答题,直接关系到乡村的发展进程。
青年返乡始于情
中国人往往有一份“乡土情结”,即便离开家乡,在外地安了家,还是外记挂着自己的家乡。“土生土长”“落叶归根”“魂归故里”这些词说的都是要回到那片生养他的土地。
家乡是血缘和地缘的集结地,是永远的避风港,是游子的情感寄托。在孔东梅看来,近距离接触乡土是返乡青年创业的情感基础,对乡土的依恋以及对乡土中家庭社会主体的需要,成为促使青年返乡的拉力。
青年返乡之后,有的在家乡搞种植、养殖,当新农民。有的将自己在城市所学的一技之长用于乡村,丰富乡村的生活。还有的人拍视频、直播带货……孔东梅在调研中发现,当前青年返乡创业普遍有两种模式,一是整合本地优势资源革新生产方式,创设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规模化种植养殖,开展新农业。二是根据市场外部形势及需要创新生产方式,建立农产品加工厂,开办跨地域的网店。
她注意到,许多返乡创业青年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大舞台,他们在一些短视频平台,利用新媒体记录乡村真实生活,展示农副产品的生产过程,同时通过网络直播等方式,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将家乡的产品销售到全国,带动更多人投身乡村振兴。
创业维艰
青年的创业之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各种困难、挫折考验着返乡的青年。
孔东梅带领团队深入云南、陕西、江西等地方青创中心考察时发现,许多地方的青年创业已经比较规范并且形成规模,但也有人的创业项目存在各种问题。比如,在直播带货中存在着销售带货能力弱、货品质量参差不齐、物流保障弱、售后保障不足等问题。还有些很好的创业项目,由于青年经验不足、社会支持不够等原因发展受限。
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数据,截至去年4月,我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超过1100万人。但也有调研发现,其中大多数人只是短暂停留,又很快返回了城市。
这让孔东梅感到惋惜,她深知创业不容易,需要青年具备一定的素养和技能,也需要各方支持。“我们希望能参与到青年返乡创业的支持中,加大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上的帮扶。”孔东梅说。
2023年,东润基金会将实施“东润青年创新创业支持计划”,与各地政府青年创业中心、青年企业家们等进行深入合作,加大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上的帮扶。
在孔东梅看来,要破解乡村人才振兴困境,就要为青年人才留在乡村创造条件。乡村要大力发展产业,将乡村振兴与乡村现代化结合起来,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为返乡青年提供创业所需的各种支持,让青年人才“留得下、能创业”,在乡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罗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