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生网2022-07-07 15:16:01
7月6日,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国际竹藤中心、中国林产工业协会、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中国木材保护工业协会共同主办的“首届现代木竹结构建筑与人居产业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以“顺势筑质量新高、合力谋低碳未来”为主题,集聚行业优秀产学研力量,分享国内外现代木结构最新研究成果,研讨现代木竹结构建筑技术发展与应用的焦点与痛点。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杨保军、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宜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改司副司长苏祖云等领导和嘉宾出席论坛。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杨保军致辞
杨保军在致辞中指出,“我国已经进入城市化较快发展的中后期,到2021年城镇化率达到64.72%,城市发展进入了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强结构调整并重,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党中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印发关于推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为我们在双碳背景下推动城乡建设领域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城乡建设发展面临从理念到方式到制度的全面绿色转型。”
“城乡建设领域是碳排放大户,随着城镇化过程的推进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碳排放占比预计还将呈上升趋势。在推进城乡建设领域双碳目标达成的过程中,不能为了减排而减排,要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型转变。”杨保军表示,要建立健全区域和城市群绿色发展的协调机制,实现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补短板和更新改造专项行动以及体系化建设,提高城乡基础设施体系化水平。要建设高品质绿色建筑,推广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集约化、产业化建造方式,实现工程建设全过程绿色建造,推动实现城乡建设领域的节能减排目标。要尽快转变重速度轻质量,重规模轻效益,重眼前轻长远的城乡建设体制机制,推进城乡建设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城乡建设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完善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和政策法规,要推动美好环境共建共治共享,深化城市管理和执法体制改革,形成一套以绿色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建设和监管体制机制,全面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要加快扭转大量建设,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城乡建设发展方式,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如何?杨保军介绍,近年来,为推动绿色建筑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绿色建筑评价管理办法》《绿色建筑标识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发布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一系列标准规范为各类民用建筑绿色评价、绿色设计、绿色改造等提供技术支撑,基本形成了目标清晰、政策配套、标准完善的政策体系。
“我国于本世纪初开始发展是绿色建筑,相较发达国家晚30年左右,但发展速度非常快,截止到2021年底全国累计建成绿色建筑86亿平方米,2021年新增绿色建筑将近20亿平方米,当年新增绿色建筑占年度新增建筑的比例达到84%。”杨保军说。
竹木结构建筑发展面临哪些问题?杨保军介绍,实际上木竹结构建筑在发展中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社会公众、建筑行业对木竹结构建筑建材的认知和接受度还有限,应用领域还比较窄。对于中国特色现代木竹结构建筑技术体系及中高层木竹结构建筑还有待深入研究。国内原材料和装配供给,人才和研发创新能力不足,亟须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化针对性的研究和实践。
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王建国,国际竹藤中心主任费本华、国家林草局重组材料工程技术中心主任于文吉、中国木材保护工业协会会长刘能文做主题演讲。
此外,为加快现代木竹结构建筑推广应用,建设高品质的城乡人居环境,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此次论坛上,在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的召集下,国际竹藤中心、中国林产工业协会、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中国木材保护工业协会共同发起成立我国“现代木竹结构建筑与人居产业联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