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实践探索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探索

内蒙古呼伦贝尔新时代人才工作:聚焦引育用留 实施“四大行动”

来源:民生网2022-06-20 17:04:12

2022年1月28日,呼伦贝尔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全面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创新性提出实施好“聚贤提质、成长赋能、竞争激励、生态优化”人才工作“四大行动”,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会议召开后,各责任部门、用人单位、企业高校等凝心聚力、主动作为、抢抓落实。半年来,一项项人才“新政”制定出台、一个个工作亮点纷呈迸发、一系列人才工作举措强力推出,全市人才工作呈现出欣欣向荣、千帆竞发的良好局面,新时代人才工作翻开新篇章。

市委高度重视,把党管人才原则落到实处

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呼伦贝尔市委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不断完善党管人才工作运行机制,提高人才工作水平。市委全面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坚持以建章立制、完善架构为基础,以“四个面向”、服务中心为指引,以松绑减负、放权赋能为核心,不断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为新时代人才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市委书记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从市委人才工作会议上对新时代人才工作全面部署,到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再部署、再推动、再落实,充分体现“一把手”带头抓“第一资源”的高度使命感与责任感。全市上下树立“大抓人才、快抓人才”鲜明导向,带动全市各级领导干部主动谋划、主动作为,形成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成立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担任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政府市长任第一副组长,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长、宣传部长,市政府分管人社教育科技等工作的副市长任副组长,不仅纳入30余家责任部门,也将人才集中的科研院所等纳入其中。呼伦贝尔学院、呼伦贝尔农垦集团等人才集中的高校院所企业等建立党委人才工作领导机构。

进一步细化职责任务,实施人才工作“责任落实年”。制定小组及办公室工作规则,建立会议制度、报告制度、通报制度、督查制度等。科学划分成员单位在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职责,明确“责任清单、任务清单”,推动人才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建立“销号制度”,对重点工作跟踪督办、重点调度。落实目标考核责任制度,将政策落实、人才投入、队伍建设、项目推进、工程实施、环境优化等列为考核重要内容,推动人才工作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打破人才引进流动壁垒,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针对以往引才方式不够灵活、评价方式未能破“四唯”、人才流动存在一定壁垒、人才专项编制使用效率低等问题,制定《市本级事业单位引进人才工作办法》《市本级党政群机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配暂行办法》《市本级事业单位人才专项编制使用和管理办法》等10余项人才新政,推动人才引育“内外兼修”“刚柔并济”,人才评价“有所为”“有所不为”,人才流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

注重广开源头,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进一步为用人主体“授权”,在事业单位引才工作中,组织人社部门角色由“主导”变为“指导”,用人单位从“参与者”变为“执行者”,推动引才工作评估更科学、时间更灵活、流程更便捷、责任更明确。进一步明确高校、职业院校自主开展岗位聘用和人才引进工作,用人单位引才用才“自己说的算”。

注重有效管用,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机制。针对人才评价中唯学历、唯职称等情况,进一步放宽学历职称年龄等约束条件。如“引进技能人才不设学历要求”“首次发布后无人报名的岗位年内可下调引才学历”等。并针对不同行业领域、不同特点设置评价标准。比如,教育领域可探索以“面试前置”的方式补充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等。

注重全面激活,进一步畅通人才流动机制。打破身份、体制、人事关系等制约,畅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才流动的可行路径。进一步放宽公务员调任学历资历要求、缩短调任年限、增加调任数量、明确调任程序,推动人才资源合理流动、有效配置。打破地域、户籍、学历等制约,畅通党政人才调动渠道。在公务员调配中,放宽了基层人才调配年龄、为有意向返乡工作的呼伦贝尔籍在外党政人才明确如何申请调回,打通“鸿雁”归乡之路、打破基层人才成长“天花板”。

聚焦引育留用关键环节,持续激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呼伦贝尔市立足当地、立足发展、立足需求,紧扣“引育留用”全链条全环节集中发力,创新人才引育方式、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用心用情做好服务,涵养优化人才发展的良好生态。

紧盯高端,实施柔性引才“鸿雁计划”。坚持“不为所有、但求所用,共享人才、共同发展”的发展理念,打破地域、身份等制约人才流动的壁垒,解决高层次人才引进难等问题,推动柔性智力转化刚性效能。制定《“鸿雁计划”柔性引才实施办法》,在住宿、交通、旅游等方面给予柔性引进人才政策支持,增强外来人才归属感、认同感、荣誉感。先后与中科院、中国农科院、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内蒙古大学等高校院所,在生态环境、种质资源研究、文化旅游、极寒测试、智慧城市等领域开展合作。结合“中科院智能农业机械装备工程实验室”建设、“呼伦贝尔生态草牧业示范科技项目”建设等,推动“智能农机和大数据应用测试”“生态草牧业退化草地快速恢复技术”“饲草高效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等领域技术示范推广。柔性引进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张新长团队,建立“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围绕空间信息科学与智慧城市领域开展研究。开办“博士讲堂”,组织高层次人才围绕黑土地保护、碳达峰碳中和等开展专题讲座。

统筹推进,实施“强师强医计划”和各类人才振兴计划。针对医疗卫生人才、基础教育人才引进难、留住难等问题,通过给政策、给支持、给服务,力争做到“待遇、感情留人”双线并行。比如,在子女入学、配偶安置、住房租房等方面做好服务保障;在人才引进培养、平台建设方面,给予资金支持等。在教育人才职称评定上,结合队伍实际适当提高职称评定比例,提振教师队伍精气神儿。教育系统公开招聘工作中有万余人报名,呈现出人才纷至沓来、学子悉数归来的良好局面。同时,为推动各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并驾前行,实施“一责任部门一工作亮点计划”,各部门结合本领域业务工作、责任人才队伍实际,打造人才工作亮点,比如,市委编办将人才发展专项编制增至300个,为旗市区下拨300个人才专项编制,并建立监督考评机制,对编制使用效益高、引进人才成效好的地区持续补充专项编制;市文旅广局与呼伦贝尔学院、文旅投等企业建立文旅人才培养联合体,构建政校企人才培养输送模式等。各部门聚焦主责主业,多点发力、握指成拳,多处开花、亮点纷呈。

引领振兴,大力实施“三服务一促进行动”,引导医疗教育科技农牧专家服务基层。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呼伦贝尔市聚力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持续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将人才、技术、资金、产业等“引进来”“留下来”,带动当地人才队伍“强起来”、产业发展“旺起来”。打造“科技特派团”,“春播夏忙”时,收集基层在人才、技术、项目等领域的问题120余项,选派市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行业专家等,围绕食用菌和中草药种植、肉羊养殖、大豆种植、马铃薯种植、植保、作物、蚕业等领域组成多个“科技特派团”,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点对点帮扶。开通微信视频、抖音直播,结合农牧民需要,定期邀请农牧业专家宣讲农牧业生产技术知识,发布30余期抖音视频传播农牧业实用知识。设计“呼伦贝尔人才”微信小程序,通过农牧民“线上点单”、专家“线上接单”的方式,实现线上精准服务。扎兰屯职业学院、市农研所等本地高校院所充分发挥本地院校知市情、情况熟,本地专家懂本土、解民忧的优势,强化校企合作、院地合作,选派专家下沉服务、助力发展。

基础教育领域,实施地区城乡、公办民办之间院所的“手拉手帮扶发展计划”,使具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学校与基层学校“拉起手、结成对”。北京市第四中学、第十三中学,北京市外事学校结对帮扶鄂伦春旗大杨树第二中学、民族职业高中;海拉尔一中、二中等5所学校对口帮扶鄂伦春旗;满洲里市、扎赉诺尔区对口帮扶新左旗、新右旗等。通过教师轮岗、下沉服务、远程支教等多种形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惠。医疗领域,通过医联体医共体建设、远程诊疗、义诊送药等方式,博士服务团、“草原英才”等优秀专家送医送药上门;市人民医院、内蒙古林业总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第四人民医院、市蒙医医院与鄂温克旗、扎兰屯市、陈旗等地区医院、卫生院等建立对口帮扶机制,在双向门诊、技术指导、人才培训等方面支持受援地,满足群众就近就便看病就医需求。

同时,不断完善丰富考核、激励等手段,将下沉服务基层工作与职称评审挂钩,将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作为落实资金支持的重要参考,为专家购买人身意外险等,为专家服务基层保驾护航、让专家在基层安心舒心工作。

擦亮“一嘎查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一村一名金融副主任”计划等“一村一品”人才工作品牌。一方面,通过定向招录、专项编制、乡编村用等方式,阿荣旗、额尔古纳市、鄂温克旗、新左旗等地持续引进大学生到嘎查村、社区工作;另一方面,发挥本土职业院校培育本土人才的作用,引导嘎查村“两委”成员、社区工作者等参加学历提升,通过送考上门、送教上门、一人一策等培育方式,解决学历提升中工学矛盾、疫情影响等现实问题。已有507名嘎查村“两委”和社区工作者参加全日制大专学历提升、有468人参加国家开放大学学历提升,有50余名学生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助学金等27.6万元,市旗两级将为400余名毕业生落实200余万元学费补助。

加大宣传力度,持续营造浓厚的爱才敬才社会氛围

大力宣传人才工作新举措、新成果、新经验,着力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通过讲述人才的“小事迹”讲好人才的“大故事”,通过提炼工作亮点“小切口”延伸推广人才工作“大经验”。年初以来,《呼伦贝尔:厚植人才沃土 赋能高质量发展》《呼伦贝尔市“揭榜挂帅”激发用人单位主体活力》《活跃在北疆一线的“智囊团”》《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加快建设北疆人才强市》《内蒙古根河“冷资源”发挥人才“热效应”》《呼伦贝尔修订完善人才工作“一揽子”政策 持续释放激活人才引领动能》等文章在光明日报、中国组织人事报、中国人才、大国人才、学习强国、北疆先锋等媒体发表。

统筹域内媒体资源,形成宣传合力。呼伦贝尔日报开设专版《紧扣引育留用全链条 构筑人才集聚新高地》,邀请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呼伦贝尔学院、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领导专题畅谈人才工作。建立“聚贤献策”专栏,邀请中国旅游研究院等专家、本土企业家等为经济社会发展出点子、献良策。采取个别访谈、座谈会议、实地走访、调查问卷等方式,开展人才工作专题调研,为修订制定人才政策、谋划人才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呼伦贝尔市广建用才平台、广开纳贤之路、广聚各方英才,向建成祖国北疆人才强市的目标坚实迈进;广大人才为全市转型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智力支撑。

(呼伦贝尔市委组织部供稿)

 

(责任编辑:贾伟)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