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文化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阿意:掩盖了锋芒 侧露了风华

来源:民生网2022-06-06 14:36:16

读阿意的文章,清新爽朗,寥寥几句,直达心扉,回味无穷,顺着屡屡的心语,一张张翻阅阿意的画,看到了另外一番风景。

阿意喜欢篆刻,常常沉醉于书法,又擅于花鸟、山水。在艺术形式、笔墨技巧等技法方面,他恪守着主流正脉的绘画方法,可是,从中看到了他的不一样,脱胎于传统绘画的程式,却摆脱了某家某派的窠臼,不陈旧、不老气,他的不一样,又有别于新中国成立前后成长起来的艺术家,以及改革开放迅速走进大众视野的艺术家。阿意从传统中走来,画里画外带着灵性,带着“九零”后的朝气、活力,带着年轻人观察世界的审美视角。有观者这样留言:“看阿意的画,有点像80年代的大众看罗中立的《父亲》、陈丹青的《西藏组画》、何家英的《秋冥》”。这位观者的眼力应该是敏锐的,他捕捉到了某些走心的气息,罗中立、陈丹青、何家英崭露头角之时,都在30岁左右,阿意与他们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对绘画的感觉、捕捉艺术元素的能力,以及天赋才情。

《炳灵寺石窟写生系列》

阿意于中国科学院硕士毕业,几经辗转,在一所学校担任地理老师。绘画不是他的专业,也不是他的工作内容,绘画只是爱好,可是正是因为“爱好”,阿意比很多专业画家还要专一。平时,阿意除了与学生一起“兢兢业业地玩耍”,答疑释惑,教学相长,默默无语的笔墨就是他倾诉衷肠的表白,墨分五彩的韵致就是他神游遐想的空间,痴迷、投入,超出想象。“人无癖,不可与之交,以其无深情也,以其无真气也”,无疑,绘画就是阿意的癖好。由此,笔者想到了编辑出身的于照、华君武,木匠出身的齐白石,墨厂老板出身的黄宾虹,事实上,翻开美术史,仇英、恽寿平、傅山、新罗山人……很多艺术名家都不是绘画出身,甚至第一职业与绘画的距离差着“十万八千里”,可是,他们无一不是融会贯通的高手。

因为喜欢绘画,就愿意往深里探索、挖掘。看阿意的画,可以发现他有着不错的笔墨功夫,虽说还谈不到老辣、恣肆、纵横,可是,对光影、透视、色彩、造型等新时代艺术表现技法的运用,很轻松,很自如,也许灵活驾驭新时代艺术表现元素是每一个年轻画家的基本能力,然而,与很多年轻画家相比,阿意多了几分独特、多了一些微妙,显得很高明。比如:写意性、趣味性的表达,阿意不像很多年轻画家那样,要么一味追求逼真,描摹照片、晕染实物,缺乏韵致、缺乏情趣,更失去了绘画的意义,要么大笔挥洒,美其名曰:“大写意”,神不准、气不足,无神采、无质感,江湖气十足。阿意的画有点书法用笔的意味,却不是为了书法用笔,刻意使转、故作姿态,而是不经意之间的流露,不娇柔、不做作,线条里尽是跌宕的情感,很自由、很自在,笔墨浑成,妙趣内定。阿意对墨的运用也可圈可点,生处,不涩、不怯,熟处,不甜,不俗,实处,清润、雅致,淡处,能厚、能透,融洽率真,神怡脱俗。再比如对写生的呈现方法,很多老画家一套笔墨画遍千山万水,与老画家一脉相承的学生,也大多如此,一套笔墨画遍万紫千红,陈陈相因,观之疲惫。阿意则不同,吃百家饭的阿意没有明显的门派师承,他的笔墨是广收博约,融会贯通的结果。江南山水的温润蕴籍、北方山水的浑厚雄强,阿意都可以笔墨于手,功期造化,随手摩记,笼古人技法于笔下,随意调动,有的放矢,哪怕阿意对黄宾虹痴迷陶醉,他也不会面对黄山、面对青城山而套用黄宾虹的笔墨,为了“黑密厚重”而失去了自己。再看阿意的梅兰竹菊、瓜果梨桃、罗卜青菜,这些身边之物,也都是他有感而发,若随类赋形,便斟酌古今,造化为师,若随类赋彩,一定涤尽时习,独开生面,可谓是萃传统众美于心性,抒发情感,观照自我。

左:《肌骨冰霜竹可人》右上:《牡丹》右下:《紫藤》

也许阿意并不认同笔者对他作品的解读,可是,在他的绘画中,笔者确确实实地感受到了这些。

可能是地理老师的缘故,阿意常常研究一些历史遗存,可能源于酷爱绘画,阿意也喜欢追溯一些远古的风神,也可能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本身就承载着时人、世人的审美精神,文化遗产与美的符号两者本就统为一体,互为交融。作为一个画家,阿意徘徊于春秋,穿梭于魏晋,去倾听百家争鸣的思辨,感受飘逸洒脱的风度。作为一个地理老师,他研究秦汉的文化特征、风土人情,他查阅大篆小篆的渊源、演变,他琢磨古陶、瓷器的胚胎、釉质,当那些淳净源远的文化符号一次次映入眼底时,美,这一纵横几千年的图腾,他根本没有办法忽视,于是,斑斑驳驳的碑刻、镂雕细琢的金石、美轮美奂的古陶、瓷器,诱惑着阿意学习、参考、对比、考究,渐渐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神会着古拙雄浑的奇迹,触摸着开张烂漫的神韵,他放逸情感于静心,积大道于心源,内核中的绘画艺术、神游遐想、哲思本能等等不是同一个范畴的元素,却不断地进行对接、碰撞、融合,各种艺术形式、内容、观念、创意,也都神遇而迹化,不断温润着心灵,启迪着心智。积学厚养而孕育的内蕴涌动着、澎湃着,促使着他去表达、去呈现、去开启天窗,于是,一笔一画,一张张,一卷卷,演绎着他的心路历程,绽放着别样的风采。

《青城山卧游》 系列

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是不是阿意刻意表现于绘画?或者作为一种学术梳理?笔者不得而知,可是在阿意的绘画中,历史的风貌,隐约显现,尤其在画面的分割、块面的处理,以及点线的融合等方面,都似若带着古老的痕迹,比如块与面的处理,阿意喜欢通过运笔,或者墨的晕染,反反复复突出虚实之间的关系,厚处又厚,强处再强,线条与墨色的冲撞中,看到了甲骨文刀刻般的线条组合、又看到了虚实、阴阳的过渡关系,仿佛还可以看到一些遗存刻石那风化了的痕迹。哪怕是留白之处,也显得精妙不凡,色墨交融,充盈着魅力,笔墨变幻,激荡着神奇,变幻的、淋漓的,墨韵中带着掩盖不住的表现力,仿佛诉说着“我画我心”的纯粹,又好像以言之不尽的弦外之音尽数呈现梦回远古的遗韵。似若无意,却神形一片,虽然尽力掩盖锋芒,却侧露了风华。

阿意喜欢黄宾虹,这应该皈依为骨子里的契合,绝不局限于黄氏的笔墨形式,更不固守于一招一式,哪怕是临摹,虽然逼真,虽然入微,那也是追其韵致、追其内涵、追其品格修为。

任何一位纯粹的画家,一笔一墨都是画自己,绝不迎合他人,更不会因为金钱而摇摆,任何一个画家艺术风格的形成也都是自我蝶变的过程。阿意在蜀地别言中有云:白纸之中争白纸,青山之外看青山;不以绘画而绘画,去杯水风波,而是,在厚文养正之中,笃定恒心,奋力踔发,目的就是登临高峰,可是登临高峰,他并不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自己,而是为了看到更加精彩的世界。

(文/桑干)

(责任编辑:)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