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民旅游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旅游

我们这十年——我(身边)的旅游故事 | 合肥之“肥”

来源:人民旅游2022-04-14 09:40:34

为宣传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旅游业改革创新亮点和辉煌发展成就,生动呈现文化旅游发展带给百姓、游客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人民旅游全媒体平台推出“我们这十年——我(身边)的旅游故事”征文活动,面向全国征集相关作品。

即日起,人民旅游微信公众号将对优秀征文进行选登,本期刊出第三篇《合肥之“肥”》。

 

合肥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多水城市。

城市的名字带有浓厚水的气息,合肥之“肥”,其实是“淝”,“淝”是水名。淝水之战就发生在今天的合肥境内。

合肥之名,源自久远。《水经注》曰:“夏水暴涨,施合于淝,故曰合淝。”

“淝水”源自城西南70余里紫蓬山,其支流自城西北角入城,穿城而过,至东南角出城,注入巢湖。这条支流名叫南淝河,流经合肥老城区的那一段,自古就是护城河,合肥人亲切地称之为母亲河。

爱水的合肥人

自古以来,合肥人爱水。

合肥人在城内城外营造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水面,努力将水留在身边。

合肥老城,环城公园以内,完全被水面包围,东边有三国时著名的水战遗址——淝水津渡逍遥津,西边有黑池坝、雨花塘,南边有宋仁宗赐给包拯的一段护城河包河,北边是一片流动的水面,是南淝河的中段。

老城区外水面也很多。城北和城西有两块以水库命名的大块水面,城北是大房郢水库,城西是董铺水库。每一片新开发的城区都有新的水面,政务区有天鹅湖,高新区有王咀湖、柏堰湖,经开区有翡翠湖和南艳湖,新站开发区有少荃湖、陶冲湖。

城市建设者们给爱水的合肥人因地制宜,将原先的荒野水塘、低洼地打造成全新的湖泊水景。

10多年前,我决定在合肥买房时,一心想买一处靠水边的房子。当时最理想的选择就是护城河北岸沿河路上第一排的住房,想要高一些的楼层,5楼或者6楼,希望站在自家阳台上,就能看见波澜不兴、缓缓流动的南淝河。

好的地段早就被人“捷足先登”,欲买心仪的住宅,只能去逛逛二手房市场。

跟着中介在沿河路上看了几套二手房,终因房龄太长或房型太旧而放弃。

买不成水岸前排的水景房,我就改变主意,去找一找离水面近一些的新建住房。后来选择大蜀山脚下的一个小区,小区墙外便是一片水面,这一个在山脚下低洼处清淤砌岸后蓄水的人工湖,叫蜀峰湾。出小区大门,沿蜀峰湾东岸向北几百米,过3个路口,便是城西最大的水面——董铺水库,这是合肥市的“大水缸”。

巢湖,合肥人的又一个骄傲

想起20年前,一位广西的朋友乘飞机来合肥,见面便问我机场附近那块很大的水面是什么地方。我想了想,回答朋友:“应该是巢湖。”

哪有什么“应该”,这里本来就是巢湖!当年的合肥机场在城南二环外的骆岗镇,骆岗机场外围都是荒滩或菜地,其东南面10公里处便是中国第五大淡水湖——巢湖。

那时的巢湖似乎离合肥人很遥远,所以我回答外地朋友时不是很肯定。从行政区划上说,当时合肥是合肥,巢湖是巢湖,两个并列的地级市。作为水域的巢湖,只有西边一小部分归合肥市管辖,大部分由原先的地级巢湖市管辖。那时候我在合肥,总觉得巢湖是在巢湖市的版图上,对巢湖自然有些距离感。

合肥人爱巢湖,步步走近巢湖。通过打造滨湖新区,彻底消除了城市与巢湖水面之间的距离,城市拓展直抵湖岸。

2012年,撤销了原来的地级巢湖市,设立县级巢湖市,交由合肥市管辖。那块浩浩汤汤的大水面,成为合肥版图上一大块蔚蓝的亮色。

爱它,就必须真心对它好。

巢湖被合肥市拥入怀抱后,面貌日新,生机勃发。不仅是一块原生态的大水面,还逐渐成为一道亮丽的水景。

合肥人心里明白,爱是担当,爱是责任。怀抱巢湖的合肥人,知道如何去爱巢湖,视巢湖为掌上明珠,时时轻拂之,使它更明亮。

起初,巢湖像个浪荡惯了的野孩子,让合肥人又爱又恨。爱它,自不必多说;恨它,是因为巢湖水还不够清澈。

为了让巢湖水变清,合肥人想了很多办法来防止污染物流入巢湖,在广开水源上下功夫。流水不腐,水体流动快了,水质才能清澈。

合肥人引来源于大别山上的清泉水,输入城市血管,滋养城市机体。同时,也为巢湖输送新鲜血液,改善巢湖的水循环。

在合肥,自来水烧开后泡茶,竟能品出山泉水的清香和甘冽。

近年来,在安徽有一项跨流域的水利工程——引江济淮,实现南水北调,将长江之水引入淮河。

合肥人抓住机遇,搭上了顺风车,在引江济淮的工程中,先行实现引江济巢,将长江之水引入巢湖,补充巢湖水源,增加巢湖水体的活性。

合肥人想拥有巢湖,是为了护佑巢湖,让巢湖更美好。

合肥被誉为“山水园林城市”,自从将巢湖抱进怀里,合肥的名片上便增加了几个字:大湖名城,巢湖成为合肥人的骄傲。

人离不开水,有水才有人。城市也离不开水,许多城市因水而生,存于水边。多水的城市,总会多一些水的灵动与秀美。

合肥之“肥”,是水,“肥”水养人,也滋养万物生长。

生活在多水的合肥,有一种幸福感,每天都很滋润。

(王张应)

(责任编辑:宋盈莹)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民生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