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文化教育强国论坛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教育强国论坛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的教师们(初中部)

——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分校创名校”纪实系列报道之九

来源:民生网2022-01-11 17:34:28

1931年,梅贻琦先生出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他在就职演讲中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不到10年的时间,清华便声名鹊起。他为清华大学请来了无数的大师,为中国培养出8位两弹一星元勋、172位院士、2位诺贝尔奖得主,奠定了清华的校格。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梅贻琦先生字字珠玑、铿锵有力的论断,在基础教育界同样影响深远。教师是现代教育事业中一切教育活动的主体与主导者,是一切教育行为的实践与变革者。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要办一流的教育,就必须造就一流的教师队伍,这是教育界的普遍共识,也是学校治理中带有普遍挑战性的难题。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简称人大附中朝阳学校或人朝)用了短短10年的时间就明显改变了北京市朝阳区优质教育的版图,成为北京市乃至全国的知名学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学生家长的高度认可,被誉为“名校办分校、分校创名校”的标杆。究其原因,在于人大附中朝阳学校校长谢泽运带领全校师生扎根朝阳,怀揣梦想,积极践行当代教育家刘彭芝的教育思想,传承人大附中的办学优势和文化基因,创新发展,用事业吸引人才,用文化凝聚人才,用机制培养人才,造就和吸引了一大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仁爱之心,有扎实学识”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市区骨干教师,一大批优秀中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来。

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初中部优秀青年教师代表

人大附中朝阳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和五支队伍,即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准;积极搭建平台,提升教师的能力水平;抓好各类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提升;通过“稳定、引进、培养、激励和约束”等措施,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加快教师培养步伐,优化教师结构。

所谓“五支队伍”指选好一支“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不怕事”的行政班子,成为教师队伍管理的核心;打造一支能吃苦、肯奉献的班主任队伍,成为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培养一支具有影响力的名师队伍,成为教师队伍的骨干力量;建设一支积极向上的青年教师队伍,为教师队伍补充新鲜血液;扶持一支致力于提升教育教学品质的教科研队伍,成为教师队伍的精英力量。

诚如人大附中朝阳学校校长谢泽运所言,“教师队伍建设是人朝创造一流教育的关键。学校就是要多给老师们搭建舞台,让老师尽情去展示。学校管理的精髓是事得其人,人尽其才。校长应该善于主动去发现不同教师的所长,让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能者显其才,贤者彰其德。”

人大附中朝阳学校的老师来自五湖四海,因为共同的精神信仰和价值追求而聚在一起,他们把刘彭芝“爱与尊重”的教育思想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不断刷新纪录,创造新的辉煌。在任何一个年级、任何一个课间,都会看到拿着听课凳的老师们步履匆匆。师傅徒弟互听,老教师年轻教师互听,跨年级听课,跨学科听课……有常态课,公开课;有达标课,示范课;有校级、区级、市级课……他们在人朝这方天地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一切为了人类的进步。

限于篇幅,我们仅仅从中选择十五位优秀中青年老师,分三批推出,作为人大附中朝阳学校优秀教师队伍的代表,希望这些优秀中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历程和精彩教育人生,能够促进一大批基础教育界的优秀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上一篇我们已经推出人朝高中部的五位优秀中青年教师,本篇推出人朝初中部李颖、刘晴、王凤燕、程兆洁、段文静等五位青年教师。

绝不轻言放弃

程兆洁,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2013年担任备课组长,2014年担任教研组长,2019年担任学校课程开发中心副主任,目前已成长为朝阳区骨干教师。基于对青年教师的充分信任和大力支持,她与其她青年教师们一样有幸获得到学校提供各种形式的充足的锻炼机会,为她们提供了个人成长和展示才华的舞台。

刚入职的第3个月,程兆洁与学校一起迎来了学校的第一次督导课,当时她只能把知识内容讲清楚,讲完课后教室一片安静,老师们很温和地鼓励她说,刚毕业的学生,能讲清楚就不错了。

当时,学生私下告诉她,我们真的很喜欢你,但你上课也太无聊了。伤心之余,程兆洁积极反思,不断改进课堂教学。

入职半年后,有了一次做朝阳区公开课的机会--《神经系统的组成》,程兆洁最大的困惑,就是怎么讲都觉得很书本、很无趣。人大附中本部同科目的肖老师提醒她,“你可以尝试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讲这节课”。

她琢磨了许久,在内心不断问自己,“你希望上的生物课是什么样子?”后来,她以“阿尔兹海默症”设计了一个教学情境,来贯穿整个课时,公开课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从那时开始,她不断反思,逐渐完善,浅浅地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以喜欢的方式与学生一起学习。

为了支持青年教师的成长,人大附中朝阳学校校长谢泽运在第一年就引进退休的特级教师,对他们进行耐心的指导和准确把关。每周,学校都会对每位教师听课、评课和讨论交流,正是这样的反复磨炼,让青年教师很快就能够进入教师的角色,站稳脚下的讲台。

入职一年,程兆洁记得被谢泽运校长听课时的青涩忐忑,评课时校长告诉老师们,不能光凭学生的喜欢,更重要的是要有扎实的根基;入职第五年、第六年,她开始参加全市、全国比赛,谢泽运深切的期望、充分的肯定给予她前行的动力;她还记得自己开始在市、区承担研究课、教材分析活动,学校的充分地支持成为她的坚强后盾……

程兆洁喜欢看书,经常关注科研进展,涉猎较广,凡事喜欢深究,在授课方面对自己的要求很严格,先扎实根基,把握教学的核心,然后以喜欢的方式跟学生一起学习。她最深刻的人生感悟是,有付出才有回报。

生物是科学课程,科学是格物致知的一种路径,其基本特点是以实证为判别尺度,以逻辑为论辩的武器,以怀疑为审视的出发点。程兆洁认为,生物课作为一门科学课程的本质是思维方法的建立过程,而这种思维方法是学生将来面对任何不确定的真实问题时,尝试解决问题的开始。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既有学习的态度和本能,也能习得高效的学习方法。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不同学科知识的学习,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程兆洁看来,优秀教师应当不忘初心,不能忘记最初选择这份职业的初衷,不背弃自己的责任。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敢于尝试,不断学习,不放弃任何可以提升自己的机会;要敢于承担责任,能够在教学中沉淀下来,慢慢积累,而不是急于求成。

程兆洁的学生很喜欢上她的课,除了知识以外,还思有所悟,还学有所得。程兆洁多次承担“2020年北京市中小学空中课堂”初中生物学科的备课指导工作。她教的学生在北京市植物栽培大赛、模型制作比赛中多次获一、二等奖。

刚刚担任学校课程开发中心副主任时,谢泽运告诉她,课程和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对学习持续的热爱,是支持一个学生长久发展的内在动力。在谢泽运的指引下,学校课程体系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初期由三级课程组成的课程框架,到发展期围绕学生特长发展而开发,再到成熟期围绕核心素养提升的“三层五域”课程体系。在课程建设的不同阶段,程兆洁体验到校长的超前眼光;在学校发展的不同节点,她意识到校长的教育理想和宽阔胸襟。

为充分发挥学校具有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部的优势,在谢泽运、闫艳晨、李燕等领导的带领下,程兆洁和初、高中的同事们一起挖掘学校内外课程资源潜力,创新开放,努力探索,学校逐步构建了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贯通设计、科学进阶的课程体系,以立德树人为根,以核心素养为先,以能力为重,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学校的课程建设获得“北京市课程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人大附中朝阳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十年,也是程兆洁努力拼搏、快速成长的十年。她和几十位毕业生,有幸一起见证了创建初期的艰难、创建过程的砥砺前行和如今来之不易的辉煌成绩。她和学校共同成长,从青年教师到班主任、备课组长,再到教研组长;由入职初期的稚嫩,到站稳讲台,再到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学校领导的信任、引导和耐心帮助,同伴之间的互助与激励,逐步将她推向更大更广阔的空间。

在程兆洁这些青年教师成长的关键点,总有谢泽运校长、邓跃茂书记等领导的身影。在她们的心中,谢泽运既是自己深深敬重的校长,也是自己的老师。在很多艰难的时刻,她常常告诉自己:必不负期待。领导和同事对她的评价是:可以承担责任,有能力做好。她的座右铭:不到最后一刻,绝不轻言放弃。

十年来,程兆洁开设了国家级研究课1节、市级研究课7节,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市、区级课题的研究,参与了北京版《生物学》教材、《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生物学《新目标检测》等书的编写工作。她曾经获得“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金牌暨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能手”称号,北京市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一等奖,首都原创课程辅助资源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第一届“京教杯”教学基本功三等奖、优秀课堂教学设计一等奖,第四届“成长杯”微课一等奖……

十年来,程兆洁以学校发展为荣。未来,她希望自己能成为学校的骄傲。怀抱这样的信念,她希望为每一个毕业远行的学生送上祝福、智慧和力量,还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甚至国家的栋梁。

手握戒尺 心中有爱 眼中有光

2015年12月,教师李颖被推选承担“国培计划(2015)中小学示范性集中培训暨中西部乡村教师、校长访名校培训项目”的研究课。这对于第一次接触初三教学的她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这是一节以环保为主题的听说课,这一话题学生也比较熟悉,学校里很多老师以前上过类似话题的公开课。如何基于文本体现新意、贯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她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在备课、磨课、试讲的过程中,她强烈地感受到了来自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教研组长赵松、备课组长刘海英和英语组的老师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在改到第四稿的时候,李颖遇到了瓶颈,感觉自己的思维被限制住了,内心十分崩溃。赵松留意到她的精神状态不佳,就与她开玩笑、聊天,让她关上电脑,先放松一天,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轻松的语调安抚了李颖的紧张情绪,她调整好心态。晚上,她收到了赵松推荐的小视频,有了新的灵感。

最后,这节研究课获得了现场老师的一致好评。这对于一个只有两年多教龄的青年教师来说,无疑是莫大的鼓励和肯定。

李颖说:“幸运如我,走出校园就迈入了人大附中朝阳学校这个催人上进的集体。这是一个充满朝气、活力和无限可能性的大家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总能在这里找到答案。‘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像一棵萌蘖的小树、一朵初升的云彩,与人朝一起成长。”

李颖曾经带过的三班是一个很可爱的班集体,整体上积极阳光、勤奋上进,但是普遍缺乏自信,抗压能力较弱,容易受外界影响。她想了很多办法,激励学生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首先,要强化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每个人都要做优秀集体的优秀分子。她告诉同学们,Magical 3是一个充满魔力的班级,只要你认真努力,就会创造奇迹。无论是板报、班会,还是活动、各种表格和班级的小视频,都出现Magical 3的字眼,这种信念逐渐深入人心。

其次,要设计多种班级活动,增强仪式感和凝聚力。初三的学习节奏紧张,压力大,但有时候一些小活动能够帮助他们忙里偷闲,获得力量。教师节,他们制作原创英文诗歌视频、专属二维码和手工卡片;圣诞节,每个同学剪下自己手掌形状的树叶,写上祝福,共同创造了一棵独一无二的圣诞树;新年联欢的时空之旅环节,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

此外,良好的班级氛围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李颖一直强调榜样的力量,及时消除负面因素。利用班会和毕业生回来的时机,分享学习和心理调适的经验,考前要求学生制定计划,考后进行反思,养成好的习惯。

李颖还经常利用课间与学生面谈,她善于利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时不时就灌一碗热鸡汤,无论是励志的图片,还是名校宣传片等小视频,或者是英语阅读理解文章,都是给心灵注入力量的渠道。

苏格拉底曾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李颖希望能够点燃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化被动学、被迫学为主动学、愿意学,真正享受到学习的过程和知识能力积累带来的成就感。她一直致力于探索将知识与兴趣相结合,设计多种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她希望自己给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巧,还有通往更广阔的天地的钥匙,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语言的乐趣和魅力。

李颖认为,优秀教师应该“手握戒尺,心中有爱,眼中有光”,只有坚持学习,认真钻研,在教育教学中积累经验并时常反思,倾听和了解学生的想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帮助他们获取知识,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才能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

近年来,李颖开设国家级公开课1节、市级观摩课1节,承担北京市中小学空中课堂教学2节。她指导青年教师获得市级研究课评比三等奖,多次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市区级各类比赛特等奖、一等奖。她先后获得国家级课例评选三等奖、优质课评比优秀奖、微课大赛二等奖3项,北京市基础教育优秀课堂教学设计一等奖,“首都原创资源评选”一等奖3项,北京市“师成长杯”“京研杯”等比赛一等奖1次、二等奖4次……

她的座右铭:“越努力,越幸运。”

李颖的快速成长仅仅是人大附中朝阳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案例。学校从五个方面培养教师,建设五支队伍,营造了一个和谐、积极、奋进的教师成长氛围,为教师提供施展自己抱负和才华的平台,促使一大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平凡的脚步 也可以走完伟大的征程

2021年4月,人大附中朝阳学校语文教研组荣获“北京市工人先锋号”。作为语文组的一员,刘晴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也深知自己任重道远。要把语文教好,就要把民族文化的精髓,把时代的精神与思想,传递给学生,努力培养出有文化素养、有责任意识、有担当精神的中国青年。

记得第一次和人大附中朝阳学校校长谢泽运见面,是面试后的校长面谈。当时,谢泽运问:“你为什么想当老师?”

刘晴回答:“我喜欢站在讲台上,给学生讲课的感觉。”

谢泽运说:“光喜欢是不够的。”

简单朴素的一句话,让刘晴想了很多年。直到现在,她也常常在想,喜欢之后还应该有什么呢?

作为一线教师,就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工作的一群平凡的人。如果进一步思考,教师的工作是启迪学生的智慧,提升学生的素养,健全学生的人格……而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那么,教师一点也不平凡,相反他们正做着这世间最伟大的工作。

2016年,刘晴第一次任教初三。这一年,王丽成为了她的师父。从学情如何考察,目标如何制定,到环节如何设计,作业如何布置,王丽手把手的教,倾囊相授,甚至帮她字字打磨教案。师父的专业能力、态度和精彩课堂背后的付出,让刘晴感到震撼。她意识到要成为一位优秀教师,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7年,经过层层筛选,刘晴成功入选朝阳区拔尖青年后备教师第三期。能够参与朝阳区拔尖青年教师的评比,受到当时备课组长谭金玲的鼓励。谭金玲在2016年成功入选,她告诉刘晴:“一线教学当然重要,但老师也要注重自我的发展,要走出去看一看,敢于磨砺自己。同时要不断钻研,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教学决不能‘啃老本’,只有自己钻进去,才能不断进步。”

在学生眼中,刘晴是专业的、严谨的,是富有热情的,能够带给他们信心。学生在作文中写到:“她的眼镜是圆圆的,她的嘴是圆圆的,她的脸是圆圆的,怎么看,都是一位性格又“圆”又和蔼可亲的老师。可她却是一位雷厉风行、活力四射、教导有方的老师。她就是我的班主任刘老师。”

“不论在上课,还是讲年级的通知,刘老师都会有一个习惯性的动作:大拇指、食指和中指紧合在一起,其余两指自然放开,构成一个锥形。她说话时,这手便随着节奏在空中虚点。每当这些时候,我总能感到一阵别样的力量从她身上冲出,感染了班中的所有人,一起专注地听讲。”

“这个动作的用途十分广泛:它可以出现在空中、黑板上、PPT上,甚至是某些人的脑门上。这动作点穿了我们与知识的隔膜,点平了思想中绕不过的坎儿,点出了长篇文字中的小重点,点醒了学生充满困意的精神。这动作,被同学们戏称为“小鸡啄米”。在我看来,她就像这动作一般,万事都有一股冲劲,冲开前方的障碍,干净利落,毫不减缓,迈向新的目标。”

刘晴认为,初中阶段应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做到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够在老师的辅助下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能够将所学在生活中实践。为达成这样的目标,她有意识地在日常教学中重视方法的习得和不是知识的简单传授,重视学生的自主生成,重视合作探究,重视迁移与拓展,重视表达。

以课文《世说新语》二则的学习为例,以专题的形式拓展阅读《世说新语》的其他内容,不仅让学生了解基本内容,通过知识方法的迁移运用,提升自主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还开设了魏晋风流人物系列研讨课程,以期学生在读写结合的阅读学习过程中,形成对魏晋人物的整体认识,能够被他们的精神风骨熏染,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综合素养。

在刘晴看来,优秀教师要有教育的热情,要谦虚,肯钻研,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一方面不能闭门造车,一定要走出去看一看,开拓视野,另一方面要更新教育理念,能从他人身上学习更多宝贵的经验。而这些也正是她跟随师父王丽一点一滴学来的。

刘晴说,“我真的非常感谢自己的师父,也感谢学校以师徒结对的形式,给予年轻教师贴心的关怀与培养。”

近年来,刘晴多次承担国家级、市区级研究课、公开课、教材分析和课程资源建设,多次获得基本功比赛、优质课评比的一、二等奖,她还参与了《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学业标准·初中语文》一书的编写,获得全国首届“玉兰杯”班主任征文活动“十佳班主任”称号……

刘晴的座右铭:平凡的脚步也可以走完伟大的征程。

人大附中朝阳学校校园中心小花园的东北角有两株玉兰,花瓣厚实,姿态饱满,长势喜人,是每年春来的第一抹色彩。心语园长亭边,有四棵紫藤萝,从发现那一串淡紫,到带学生去那里讲《紫藤萝瀑布》,刘晴期盼了很多年。最美的景色是秋来的清晨,一地金黄可以勾勒出银杏树的形状……

八年来,刘晴用自己脚步反复丈量人朝校园的每一寸土地。这里,有她喜爱的山桃、海棠、连翘、红鱼,也有她心牵梦萦的三尺讲台。

短短十年,人朝这棵大树已经枝繁叶茂,用“爱与尊重”浇灌出来的“种子”已经散布世界各地。刘晴的故事则从2013年讲起,她由一名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成长为人朝骨干教师、朝阳区拔尖青年教师。

刘晴和人朝的故事还在继续,她怀着满怀热忱,已经开启下一段锦绣时光。

教育是一项事业

王凤燕,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初一年级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学生成长中心副主任,朝阳区教育系统“优秀青年教师”。她的论文《创设“三维一体”的高效历史课堂》在北京市中学历史教学论文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2012年入职以来,她参与了中考复习习题册编写3次、区级教材分析4次,参加了教育部、人教社等项目研究5次,她的教学设计获区级奖4次,3次分享区级中考经验,她的论文获得市级奖5次,培养了6名青年教师。2020年在首届“朝阳杯”中小学教师基本功培训与展示活动中,获得初中段历史解题讲题项目一等奖。

在人朝争创一流的氛围中,用了五年的时间,度过了两段难熬的日子,王凤燕快速成长起来。无论干什么工作,她都可以迅速掌握要领;无论面临什么问题,她都能优先想到解决方法;无论什么场合,她都会淡定从容。这得益于她做过很多工作,除了课堂教学,还有年级活动的组织、学生活动的组织、外出实践活动、活动手册设计、成绩分析、编排课表、出卷、阅卷、系统管理等等工作,她都能认真对待,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就是踏实做好每一项工作。

2017年,王凤燕获得区级教学设计奖2项,《原始居民的生活》获朝阳区教学设计一等奖。她成为同事眼中的“排表达人”、“成绩分析能手”。

王凤燕说:“现在回想起来,刚刚开始教师生涯时,哭的有多惨,而今天面临各种难题时更多的是得心应手和宠辱不惊。在人朝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专业成长中越是难熬的日子,越能让人成长,在难熬的日子里坚持不放弃,一定能有所收获。”

教学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是师生互动的互相成就、情感交流和共同成长。基于钻研学情基础上的调整,基于每年的学生数量、组成的班级特点,基于学生的发展,王凤燕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即高效利用课上时间,课堂形式灵活多变,让学生在有序有趣的课堂中有所得。

经常有学生俏皮的考她:“王老师,我叫什么名字?”这与王凤燕给自己定了三条教学标准有关:记住学生名字是与学生有效沟通的关键一步,甚至还能够细数学生在不同活动中的表现;认真分析学情,研究如何让学生调整状态进入学习模式,研究教学环节和重点,绝不拖堂;根据班级学生特点和课程内容,不断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仅以《原始居民的生活》、《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和《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这三节课的角色扮演为例。第一节课,学生们是研究化石的“考古学家”,通过研究文物,想象河姆渡和半坡居民创造农耕文化的景象。第二节课,变身东汉末年的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等,进行着激烈的智慧交锋。第三节课,学生们则是经济大危机中受到影响的农民、工人、银行家,从自身的角色出发,深入思考经济危机的原因和罗斯福实行新政的措施。

此外,开展“寻找身边的历史”、“寻找老北京的味道”、“植物园参观名人故居”等学科活动,与组内老师一起开设选修课《玩转故宫》,结合高科技手段进行教学,利用手机APP、Ipid、故宫官网、实地参观等形式,创新学科教学手段。学生的学科活动成果以板报、PPT、论文、手插画等多种形式完成,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将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

在王凤燕看来,历史学科可能不是能直接创造经济价值的学科,但一定是智慧的学科,可以习得人生智慧。无论历史事件,还是历史规律,其中亘古不变的感动人心的是“良知”。她希望运用自己的学科智慧,帮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收获人生的智慧,成为明辨是非、善良的人。

初中生在智力、能力、情感等方面都有了较大变化,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倾听、记录、交流等良好的习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成长的助力器,习惯养成贵在坚持和督促。

王凤燕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如课前准备、听课(眼要看,耳要听,手要写)、笔记书写、卷面书写、交流沟通等习惯。她自制积分卡片,卡片的分类细化到课前准备、发言、笔记书写、学科活动。学生根据获得卡片的情况,能非常清晰的知道自己一周内在哪些方面有进步,哪些方面还要努力。对做得好的学生及时赞扬,她会奖励他们盖有学科印章的书签、本子等各种小玩意,哪怕是很细微的进步也不吝啬赞美的语言,而对于学生的不足则及时指出,帮助其进步。

她还经常发挥老师的榜样示范作用,身教重于言传,对学生既有要求,也讲道理,以理服人。发现学生的个性问题,就在课下单独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情感上的波动,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王凤燕认为,好教师应该热爱教育,关心学生,保持好奇和童心,认真实干。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就必须保持自己的教育初心,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必须关心学生,研究学生,立足学生的需求,发现和肯定学生的进步,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渴望被认可和被看见;必须对教育保持好奇心,才能有持久的动力,克服职业倦怠;必须保持童心,才能从教师的各种日常工作中找到乐趣;干一项工作,就要全力以赴做到尽善尽美,好运属于每一个踏实努力的有心人。

在家长眼中,王凤燕有智慧、不焦虑,讲课干净利索,突出重点。她在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总是给予鼓励、方法指导、思想开导,似乎永远有方法。

王凤燕喜欢当老师,她把教师这一职业作为自己终身奋斗的事业,在教学方面不断提升自我,在其他兼职领域也干得有声有色。因为热爱教育工作,有了为事业奋斗的志向,王凤燕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干得有滋有味。

她的座右铭:希望学生遇到什么样的老师,自己就成为什么样的老师。

文静如水 润物有段

段文静,2013年研究生毕业,多次承担朝阳区研究课、公开课、线上资源建设,参加了6个市、区级课题的研究,参与了《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标准与评价:初中物理》、《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学业标准》等书的编写工作,曾获得朝阳区中学新任教师教学技能培训与展示活动一等奖。

从开始时为了与学生打成一片,刻意追求幽默诙谐有趣,到现在更希望自然地营造出求知探索的课堂气氛;从开始时担心课堂效率,刻意追求课堂步伐的整齐划一,到现在更加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更希望课堂慢下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更珍惜学生在交流碰撞中产生的思维火花;从开始时追求学科知识体系的完备性,到现在更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语言表达能力。在学校的精心培养下,段文静的个人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青年教师。在全国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中,她被授予“金牌教练员”荣誉称号,多次获得“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她指导学生取得了北京市优异成绩,有很多学生获得物理学科一二三等奖。

段文静认为,从智力发展的角度来说,青少年思维的发展需要自由、舒适、和谐的环境,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和表扬,可以促进青少年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说,青少年的想法和行为有时是不成熟的、有瑕疵的甚至是错误的,但都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而教师的及时鼓励可以化为孩子前行的勇气和底气,教师的中肯建议可以化为学生走出校园后的行为指南,教师的宽容可以化为孩子面对未来各种问题时的胸襟和情怀。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段文静充分发挥教育最基础的功能——传播知识、传递正能量;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人相处能力和组织能力;发挥教育的价值导向作用,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思维碰撞中,修正认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为此,她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多种多样的展示发展平台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给予学生及时的鼓励、中肯的建议、最大的宽容,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思维创新能力。

劳伦斯·科恩在《游戏力》一书中讲到,游戏的价值是培育亲密,不再孤寂;培育自信,不再无力;重返快乐,不再悲伤。段文静发现,有同伴的陪伴和激励,学生更有信心和表现力。因此,她曾经组织过多次小组合作,各小组认领的任务分为动手制作类、动手设计类、查阅资料类、探究实验类四个项目,通过课堂展示分享,分别评选出制作小能手奖、最佳设计奖、科普小达人奖、最佳拍档奖、最佳主持人奖。通过活动,学生之间发生了很多“小故事”,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美好回忆的一部分,他们还会不自觉得想跟老师分享这些“小故事”,快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一个学生总结说,“虽然我们一起活动时感觉效率变低了,但最终完成时的喜悦却是翻倍的,很高兴收获了友谊。”

在段文静看来,优秀教师应该是学习型教师,有着崇高的追求,善于反思,善于学习,无私分享,不断充实自我以适应社会发展,在自己成长的同时带动身边的人一起进步。要想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需要更多地读书,汲取知识的力量;需要更多地阅读文献,精进业务水平;需要更多地交流,开阔眼界、提高站位;需要更多的机会和挑战,在做中学,在反思中长。

在段文静的成长过程中,朝阳区教研员翟磊对待工作的热情、对教师成长发展的热切期盼和科学引领,对段文静的影响最为深刻,每次跟翟老师交流她都受益匪浅。谢泽运、李燕、臧艳芳、张维堂、赵玲燕等校领导和同事都给予她及时的指导和无私的帮助,为她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使她很快就成长为一名优秀青年教师。

教师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职业,也是一个比较辛苦的职业,还是对自我要求普遍比较高的行业。八年来,段文静兢兢业业,淡泊名利,以回归教育的初心去看待一些事情、一些问题。在工作中,她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创新,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和自己的成长,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她的座右铭是:今天的我比昨天更优秀。

在学生的眼中,段文静很细心,很用心,很负责,段老师太好了!2021届(17)班全体学生和家长还给段文静送来了一面锦旗,上面写道:“文静如水,润物有段”。

近几年,段文静的教学理念发生了一些根本性变化。女儿的出生,让她开始思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凸显,让她尝试通过学校生活帮助他们走出阴霾;已经踏上工作岗位的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一起来找她,聊聊近况,聊聊工作上遇到的问题,这让她重新思考学校教育应该教什么,应该培养什么样的能力,才能让学生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段文静满怀赤城之心,时刻谨记身负的使命,不断思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发挥主观能动性,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陈达)

 

(责任编辑:贾伟)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