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主编笔记丨丰年要当歉年过 有粮常想无粮时

来源:民生周刊2021-09-28 11:07:11

中秋节刚过,有人就把没吃完的、吃不完的,甚至外包装还未打开的月饼、糕点,毫无怜惜地丢进了垃圾箱。这种“舌尖上的浪费”,在笔者所住的小区有之,远在千里之外的朋友见过,想必在其他城市的角角落落也有发生。

在笔者小区保洁大爷心里,“节庆食品节后丢”现象,他们已是见“怪”不怪了:正月十五一过,定见汤圆、元宵成垃圾;五月初五一过,定见粽子成垃圾;八月十五一过,定见月饼成垃圾。更让保洁大爷心疼的是,一些人家的庆生蛋糕只切食了一角,就被当成垃圾处理了。“这是造孽!”保洁大爷倍感焦虑道。

保洁大爷的焦虑似乎只有“过来人”才能感同身受。他们这辈人打小就知道“家有万担,不丢剩饭”“丰年要当歉年过,有粮常想无粮时”道理,加之挨过缺衣少食的岁月,所以,在目睹了“节庆食品节后丢”之后,一句“造孽”有三分无比愤怒的批判,余下的七分,是痛心疾首的无奈。毕竟,所有被丢进垃圾箱的汤圆、粽子、月饼、饺子、糕点……其实都源自粮食,有些甚至是粮中精品。

也许有人会认为,随着生活富美充裕,加之国内粮食连年丰收,而今老百姓的日子早已食而无忧了。保洁大爷的焦虑,只不过是那个年代赐予他们的独有烙印。

问题的关键是,虽然我们的粮食持续多年丰产丰收且仓廪殷实,但这一丰收来得极为不易。

远的不提,就说去年。2020年全球疫情暴发后,一些粮食出口国立即宣布限制粮食出口,以确保本国粮食消费。3月,全球最大的稻米出口国印度宣布开始“封国”,世界小麦第一出口国俄罗斯在7月初宣布,计划将俄罗斯“粮食出口配额制”常态化。

在国内,疫情导致了农资销售受阻、田间管理薄弱,对春耕生产曾造成很大压力。为此,中央及时强化政策引导,激励各地下大气力狠抓粮食生产,加上气候条件总体不错,这才喜获疫情之年的夏粮丰收。

今年以来,受疫情持续和粮食主产区自然灾害叠加影响,中央果断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克服一切困难,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夯实粮食生产能力基础,这才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全年粮食有望实现连续18年丰收。

“节庆食品节后丢”作为“舌尖上的浪费”的表象之一,苗头已经出现,就要坚决抵制。抵制之方,除了消费者自身从“要我节约”向“我要节约”转变,还需要节庆食品生产企业深耕节庆市场,细做市场调研,从消费者关注的口感、健康、质保、存储等角度着手,让节庆食品既服务好节庆期间百姓馈赠需要,也能满足自用需求。特别是可以通过输出DIY理念,将销售成品,改成销售半成品,向消费者提供自加工食材和加工工艺,使其足以自行加工节庆食品。

总之,越是丰收之年,咱老百姓越要深知一粒米、一颗粟、一捧面、一滴油之珍贵,越要时刻绷紧“节约粮食”这根弦,躬行节俭,让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成为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习惯和修养,使之继续在全社会形成文明、健康、绿色的良好风尚。

□  郑旭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