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乡村家庭教育不该被忽视

来源:民生周刊2021-09-28 09:47:58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教育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点,发展教育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

一直以来,翻修校舍操场、资助贫困学生、控辍保学等是教育扶贫的重点。随着乡村学校硬件设施完善,失学辍学人数动态清零,乡村教育如何继续帮扶?

“后脱贫时代,乡村教育振兴要找到一些精准的,关注细节和质量提升的点,深耕细作,下足功夫,这样乡村教育振兴才未来可期。”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创新与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提出。

很多学者调研发现,留守、家庭学习环境差……这些问题也对乡村孩子的成长影响很大。发展乡村教育,离不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互相配合,乡村家庭教育值得进一步关注。

乡村家庭教育环境亟待提升

一到开学,有些受助地区的孩子一人收到好几个书包……邓国胜在调研中发现,很多公益资源的投入同质化,造成过度集中和浪费。

“乡村教育振兴,我们更多关注了乡村学校、乡村教师、乡村教育条件的改善,但对于乡村的家庭教育,关注太少。”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秘书长马国川指出。

事实上,在很多农村地区,超半数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守。即便父母在身边,怎么加强家庭教育也是一个巨大挑战。《甘肃省东乡县荒山村家庭教育环境状况一线观察报告》显示,欠发达地区乡村家庭教育环境亟待提升。

观察报告显示,参与问卷调查的小学生中,65%的学生写作业的常用姿势是坐着,29%的学生写作业的常用姿势居然是趴着。与之相对应的是,61%的学生在家写作业常用的地方是床(炕)上,还有26%的学生是在吃饭的桌子上。

“我们在现场看到的都是各种不健康的姿势,他们就是用这样的姿势和场所在学习。”善达网副总经理那鑫说。

这样的状况并不仅仅出现在甘肃荒山村。“在全国很多欠发达地区,有许多类似的孩子,每天都在不适合学习的地方用极不健康的姿势在学习。”国强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舒玲说。

昏暗的光线与不匹配的“桌椅”,给乡村孩子的视力和脊柱健康埋下隐患。北京儿童医院眼科主任李莉在西部农村调查时发现,虽然农村孩子近距离用眼时间比城市孩子少,但有些农村地区孩子的视力不良率却高于国家平均水平。不正确的看书写字姿势、不适合的光线等都是他们视力不良的原因。

李莉强调,儿童青少年的眼睛处于发育阶段,一些疾病如果能及早发现、及早治疗,这部分孩子的视力就可以得到保护,甚至像正常孩子一样保持标准健康的视力。

“家庭教育不单指学习,健康教育也很重要,很多家长没有健康意识,不注意孩子的坐姿、用眼习惯等,其实这些会影响孩子的视力和身体发育,因此我们应该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李莉说。

给孩子一个家庭学习空间

“我的乐园不是令人着迷的网络世界,也不是乐趣横生的农家小院,我的乐园是有一面蓝色的墙,有一个桌子、一个椅子、一排书,这就是我的书房。”河南省虞城县一名三年级学生在作文中写道。

舒玲在调研中看到这句话,很受触动。而在现实中,这名男孩的“书房”就是他平时写作业的地方,是一张折叠桌,也是家里唯一一张桌子,还用来吃饭、放东西。家人吃饭时,孩子就要另外找地方写作业。

国强公益基金会发起“心愿100梦想空间计划”,舒玲介绍,项目为受助学生提供一套可收纳书籍文具的实木学习桌椅;一盏保护孩子视力、辅助改善学习姿势的充电学习灯;一个可语音互动解答问题,自带流量与父母语音通话的智能陪伴机器人;一本可以帮助孩子们拓宽视野的课外书—《这里是中国2》。

“物质的贫困是好扶的,精神的富足是很难带来的。”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蓝玫说。

她希望,慈善、公益项目能落到给予孩子内心需要的滋养中去。“我们可能给他的是一张书桌,这张书桌所承载的东西恰恰是孩子们应该听到的故事。当这些故事滋养他们的时候,他们内心的富足以及他们透过这张书桌看世界的眼光才会被打开。”

营造更高质量的家庭环境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的陪伴很重要。但很多农村的年轻父母因为生计问题,不得不外出务工,不能陪伴孩子。

在家陪孩子,就无法赚钱养家,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不陪孩子,就错过了孩子成长最好的阶段。对于很多家长来说,这是一个难题。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存在某种程度上的误读。”蓝玫指出,只有父母尽职尽责的陪伴才是高质量的陪伴。突破目前乡村中父母不能陪在家中,交由祖辈陪伴的办法就是提升父母的认知,提升父母陪伴的质量。

“父母对孩子最有效的陪伴其实是一种在位的陪伴,而不是在场的陪伴。”蓝玫说,有些父母虽然在孩子身边,但他在玩手机,并没有和孩子建立情感连接。有些父母不在孩子身边,但他起到成为孩子的榜样和情感寄托的作用,这种在位的陪伴也是高质量的。

让所有农村年轻父母不外出务工是不现实的,蓝玫提出,可以帮助农村父母重新建立对孩子陪伴的认知,并且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帮助孩子和父母之间建立情感连接。

李莉提醒,我们要关注农村孩子的身体健康,同时也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而孩子的身心健康与他们成长的家庭、环境、氛围密切相关,要提升家长的健康意识,营造更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 《民生周刊》记者   罗燕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