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过敏)反应中心主任王学艳:要学会和过敏原“打交道”

来源:民生周刊2021-09-13 16:30:09

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AO)报告指出,近30年来全球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增长3倍,而在我国发病率则超过20%。

过敏,又称变态反应性疾病,是指人体免疫系统对过敏原的异常免疫反应。严重过敏者,可导致全身多个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过敏)反应中心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多年来一直走在医学前沿,积极推动我国过敏性疾病防治工作的发展与进步。为深入了解此类疾病,近日,《民生周刊》记者专访了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过敏)反应中心主任王学艳。

▲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过敏)反应中心主任王学艳

喷嚏知时节

春秋两季,本是一家老小外出游玩、享受大自然的好时光,但是对季节性过敏人群而言,却是避之不及的“梦魇”。

“喷嚏连着打,鼻涕止不住,反复发作总不好。更为苦恼的是,晚上呼吸憋喘还严重影响睡眠。”描述自己病情时,家住北京朝阳区的王刚(化名)颇感无奈。

每次出门前,王刚都要仔细检查防护“三件套”—手套、口罩和护目镜,不给花粉可乘之机。

曾有患者打趣地说:喷嚏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花粉细无声。

王学艳提示,花粉高峰期过敏人群需要做好防护措施,或避免外出,减少户外逗留时间。如果出现严重症状,第一时间到医院就医诊治。“千万不要硬撑,避免久拖成大病。”她强调说。

据统计,全世界过敏性疾病总患病率已达22%,也就是说,平均下来每5人中就有1人受其困扰。

最为常见的过敏性疾病除了鼻炎,还有哮喘、花粉症、皮炎、腹泻等。发病年龄段从新生儿到青少年、再到成年人,不分男女且多数无法根治。

过敏原是“罪魁祸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主要有四大类,食物(牛奶、谷物、海鲜等);药物(青霉素、磺胺、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吸入物(花粉、尘螨、霉菌等)和接触物(化妆品、染发剂、有机溶液等)。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过敏原并非一成不变,可能随着年龄段增长而改变。比如,幼年对牛羊肉过敏,成年后又变成了海鲜。

这要求医生在问诊过程中化身为“侦探”,根据患者的叙述抽丝剥茧,从细节中一步步推理、验证、排除,直到找到“真凶”。

“避、忌、替、移”

谈及过敏人群日益增多,王学艳说,这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密切相关。

一方面与生活节奏快、营养不均衡、作息不规律、免疫力下降有关;另一方面与汽车尾气排放、房屋过度装修、花粉释放周期等因素有关。

此外,遗传基因也是重要因素之一。以过敏性鼻炎为例,假如父母双方都没有患病史,儿女发病概率为15%左右;假如父母任何一方患病,子女发病概率上升至30%左右;假如父母双方患病,子女发病概率可达60%左右。

过敏,不仅给患者本人及家庭带来了身体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负担,还降低了生活质量,每日徘徊在发病边缘。

“与过敏原‘打交道’:惹不起,躲得起。”王学艳总结说,生活中要牢记防治“四字诀” —避(避免接触)、忌(忌口管住嘴)、替(寻找替代品)、移(移走或搬离)。

事实上,相比其他医学专科,我国变态(过敏)反应学科起步较晚,还是个“年轻小伙子”。很多医院还未设立独立专科,相关医务人员星散分布在皮肤科、呼吸科、耳鼻喉科等科室。

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过敏)反应中心,其前身为1982年成立的变态反应科。历经多年发展,逐渐形成了花粉过敏、食物过敏、疑难杂症三大临床科研方向,以此不断加强科研转化、临床应用、人才培养等。

尤其是在诊疗方面,该中心建立多学科诊疗模式(MDT),针对常规疾病和疑难杂症,分设科内和院内两种多学科联合会诊模式,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医疗服务。

同时,加强人才梯队建设,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担任讲师或导师,针对骨干型人才进行“一对一传帮带”。除此之外,积极推进基层医生进修培训计划,打通人才流动渠道,为变态反应学发展输送“新鲜血液”。

值得一提的是,该中心于2013年获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这也意味着我国变态反应学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有了学科做支撑,医生懂得如何治,百姓懂得怎样防,三者相结合才能提高全社会的防治水平。”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王学艳这样说道。

从医40余年,王学艳发现,患者及家属对过敏性疾病普遍存在认知误区,比如过敏性鼻炎跟普通感冒混淆不清,甚至认为治疗就是简单的“喷喷药、吃吃药”。

“二者病状相似,都是打喷嚏流眼泪,但不同的是,过敏性鼻炎的鼻黏膜呈苍白色,并伴有阵发性喷嚏,而感冒则不同,一般来说伴有发热或全身酸痛。”王学艳进一步解释道。

为此,王学艳经常在媒体发声、深入基层、组团帮扶,在她看来,眼下的主要任务,就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不断提升基层诊疗水平,提高社会大众对于过敏性疾病的认知和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7月8日—第17个“世界过敏性疾病日”,以乡村振兴战略和京蒙对口帮扶为契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变态(过敏)反应“三级”防治体系正式启动。

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目标和方向,在北京世纪坛医院助推下,不断完善市—旗县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并以此探索构建集监测、预防、医疗、科研和教学为一体的国家级重点学科(专科)的实践路径。

下一步,王学艳表示,持续发挥学科优势,将优质资源输送至基层,帮助当地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更好地满足当地群众就医需求。

与此同时,以科学研究、临床转化、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健康科普为核心,着力打造“立足北京、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发展新格局,扎实推动我国变态(过敏)反应医学的高质量发展。

□ 《民生周刊》记者   贾伟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