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党建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

“建党百年”案例公示︱成都金堂县:创新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发展治理支持体系 (051号)

来源:民生网2021-09-06 09:21:13

【编者按】本文是由人民日报社新闻信息中心、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联合举办的“献礼建党百年︱‘基层党建与民生发展’优秀案例大型征集活动”的第六批入围候选案例之一,正在进行公示并接受网络投票,如最终入选,将结集出版和对外发布。

        公示投票平台:

详细了解本次活动并投稿参与,请点击:

献礼建党百年︱“基层党建与民生发展”优秀案例大型征集活动公告  

 

【摘要】

2017年,成都市委在全国率先成立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着力转变特大城市发展治理方式,探索构建国家中心城市治理体系,让政府“政府善治之手”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市委社治委的成立,打破了社区发展治理“九龙治水”,管理碎片化,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不足的局面。但是,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发展治理渠道不畅、平台机制不完善等现状仍然存在。金堂县坚持搭建平台和专业推进并重的理念,聚焦群众多元需求,在全市率先探索建立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支持平台,为全县社区发展治理提供组织孵化、能力提升、技术支持、资源整合、居民参与等5个方面的服务,有效整合社会力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金堂县在县级层面建立县级支持中心,内设党建指导站,通过整合各类政策、资源、项目等要素,引进枢纽型社会组织,负责支持中心运行和管理,并制定完善相关管理办法,吸引各类社会主体到支持中心开展活动;在镇街和园区,把握农村、城市、园区等区域特点,建立镇街支持分中心、园区党群服务中心。让市场“无形之手”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成为“政府善治之手”与“居民自治之手”的桥梁与纽带,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

一、背景介绍

金堂县位于成渝经济圈和成德绵乐经济带主轴线上,“一带一路”的交汇点和支撑点上,成都半小时经济圈内,成渝城市群发展的重要节点。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对社会治理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新形势下,金堂结合区域实际,构建“党建引领、政府善治、居民自治、多元共治、民主法治、文化德治”的“一核五治”工作思路,推动共建共治共享发展治理格局的形成。

然而,县域内社会组织发展缓慢、能力不足,社区服务项目供给信息不对称,资源整合不够,村社区发展活力不足等现状仍然存在。目前,全县现有登记在册的社会组织560家,评估等级为3A以上的的社会组织19个,能力与需求不匹配,承接社区服务的能力远远不够;社会企业仅有1家,社区业态单一;全县共有88107名注册志愿者,480支志愿服务队,但活力不足;全县90%以上的村(社区)集体经济处于空壳状态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的活力,制约着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的形成。

因此,建立系统、规范、专业的社区发展治理支持体系,对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发展治理意义重大,刻不容缓。

二、具体做法

(一)建立“党建指导站”,提供组织保障。针对党组织在社会组织中覆盖率不高的现状,建立党建指导员分片联系制度,由县委组织部(两新工委)公开招聘全职党建指导员,分片指导淮州新城产业功能区企业、社会组织抓好党的组织、工作和活动覆盖。目前,已指导成立淮州新城通用航空、环保应急产业社区综合党委2个,行业党组织6个,下设非公企业党组织108个覆盖企业392家,在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中单独建立党委1个、党总支1个、党支部20个,通过行业联建、片区联建、龙头带建等方式,在191家党员不足3人的社会组织建立了联合党组织。

(二)建立“社区发展治理学院”,提供人才支持。针对基层干部治理理念滞后、专业人才队伍缺乏、居民参与度不高等问题,设立“三苑合一”的社区发展治理学院。开设“治理学苑”,解决基层干部治理理论知识不足的问题,开展理论研究、技术实操等“伙伴计划”培训32场4000人次。开设“社工学苑”,解决社工人才、社会组织治理技能不足的问题,开展专业技能、组织培育发展等“展翅计划”培训28场2800人次。开设“友邻学苑”,解决社区居民参与意识不足的问题,开展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TOT计划”培训257场15000人次,凝聚社区共同体意识。

(三)成立“社区发展治理促进会”,提供智力支持。针对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资源不足的问题,建立专家库,吸纳国内外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乐橙智库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咨询机构中具有较高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国内外专家学者11名,利用“淮州大讲坛”开展专题研讨会、讲坛20场,开展课题调研,形成理论成果8篇,为金堂县社区发展治理提供高端智力支撑。建立人才库,公开选聘具备社区动员力、美学运用力、专业服务力的社区规划师23名,引导社区规划师参与社区微更新、示范打造等项目45个。建立项目研发部,邀请部门业务骨干、优秀社区工作者、媒体记者等,策划包装项目、总结提炼经验。

(四)成立“成都市金堂社区发展基金会”,提供资金支持。针对社区造血功能不强、多元投入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由县级平台公司和社区居民筹资800万元,成立成都市金堂社区发展基金会,围绕“培育公益慈善力量、助推社区发展治理”的愿景,结合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要点,实施“牵手计划”“育苗计划”“星火计划”,启动“社区公共空间美学”营造项目;与社区保障和激励资金等财政专项资金整合使用,撬动社会资金参与,资助社区发展治理重点项目,发挥两项资金“1+1>2”的作用。鼓励引导社区新建微基金23支、募资120余元,促成社会组织、社区获得市级扶持项目17个、资金143.8万元,开展社区营造、公益创投等活动,实施社区关爱、社区微更新等项目,增强社会组织的造血功能,调动社区居民的公益热情和参与积极性,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发展治理格局。

△​金堂县支持中心

(五)建立社会组织(企业)服务中心,提供技术支持。针对社会组织和社会企业发展缓慢、项目支撑不足等问题,建立县、镇(街)、社区“三级”社会组织(企业)服务中心,通过枢纽型社会组织带动,社工人才参与式陪伴,自组织领袖能力提升等方式,培育孵化在地社会组织35家,社会企业1家,种子社会企业2家。结合示范建设项目,建立“社区——社会组织”结对共建机制,结合“主题社日”、节气活动等载体,同步引导在地社会组织(企业)扎根社区,挖掘社区资源,打造“移动430课堂”“说事明理”“诉源五治”“院落互助联盟”“百姓星期天”“企业开放日”等社区议事活动品牌,实现以事聚人、以人成事。

三、工作成效

通过两年多的探索时间,金堂县乡两级社区发展治理支持体系基本建立,共建立县级支持中心1个,分中心3个,为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发展治理营造了良好氛围,提供了专业平台。

(一)推动政府“有形之手”从“大包大揽”向“聚焦主责”转变。“县委社治委”发挥牵头揽总作用,通过购买服务,运用市场化方式解决社区发展治理中智力支持、组织孵化、人才培养、多元投入、项目运营等方面的难题,既降低了政府行政投入成本,侧重于政策引导,又增强了社会参与活力,改变过去碎片化的“九龙治水”局面。

(二)推动市场“无形之手”从“漠不关心”向“主动融入”转变。“支持中心”整合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用好政府政策资金的杠杆,建立常态化市场运行机制,推动市场主体作用的高效发挥,为社会企业、社会组织、社工队伍等搭建起参与服务平台,有效实现“社会协同”,构建起了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社区发展治理格局。

(三)推动居民“自治之手”从“冷眼看客”向“自主管家”转变。“社区居民”根据自身实际需求,自主选择参与“社区讲坛、企业开放日、百姓星期天、党建沙龙”等特色社区活动,变“要我参与”为“我要参与”,在公益创投、志愿服务中不断深化社区发展治理的“主人翁”自主意识。

四、经验启示

(一)党建引领是核心。坚持党建引领,依托区域化党建、两新党组织建设、党建互联互动,充分发挥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基层党组织中的优秀党员、先进党支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辖区资源的整合,为社区发展治理提供人才、资源及多元参与主体的保障。

(二)理顺职责是保障。支持中心的建立,打通了联结政府和群众社区发展治理的桥梁,构建了县、镇街、村社、院落和企业园区五级联动体系。在此体系中,县级重在政策引导、推动资源有效整合;园区重在服务员工、推动社企共建;乡镇重在组织培育、推动公益创投项目落地;村社重在三社联动、推动社区营造;院落重在志愿服务、推动居民参与的职责,强化主体意识,明确工作重点,推动形成立体的社区发展治理支持体系。

(三)居民参与是关键。社区发展治理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发挥文化引领在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纯正社风中的重要作用,培育社区讲坛、开放日、百姓星期天、党建沙龙等特色社区活动,强化主人翁意识,引导广大居民主动参与社区发展治理。

(四)市场运作是动力。金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支持中心的主要功能板块均由社会组织负责运行,政府仅起指导监督作用,降低了行政投入成本,增强了社会参与活力。因此,推动社会参与积极性的提高,需要政府的鼓励引导,用好政府政策资金的杠杆,建立常态化市场运行机制,推动市场主体作用的高效发挥,吸引社会力量积极投身社区发展治理。

(邓利芳)

(责任编辑:李菁)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