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秋风来,稻花香!这里是北大荒第一把荒火点燃的地方

来源:民生网2021-09-02 14:56:44

8月末的北大荒农垦集团牡丹江分公司,稻海泛金,大豆摇铃,玉米列队,处处呈现着丰收的醉人景象。

八五八农场旅游扬帆起航

被松阿察河、大小穆棱河和乌苏里江环抱的八五八农场,沼泽湿地、自然水面、天然植被和散生林木相依而存,自然风光秀丽,旅游资源丰富,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2013年,八五八农场被授予“中国最美湿地休闲旅游目的地”的称号。

八五八小穆棱河国家湿地公园

绚丽美景如诗如画

千岛成丘,丛林茂盛,这里是美轮美奂的八五八小穆棱河国家湿地公园。画舫龙舟穿行百亩湿地,清新空气沁人心脾,沿线的簇簇荷花更以其妩媚柔婉的风姿引人留醉,偶遇水鸟踏着活泼轻快的步伐奔跑在水面上。

八五六农场

寒地黑土,稻米之乡

金秋九月,稻香四溢。在八五六农场“稻蟹共生”养殖地的水稻田里,金灿灿的水稻泛着光泽,个头喜人的河蟹“横行霸道”地在田埂游走,一派“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好景象。

八五六多彩稻田画

献礼党的百年华诞

八五六农场种植稻田画已有10多年的历史。今年为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八五六首次栽种立体效果稻田画,将优质米产业与文化、生态、科技内涵形象结合。

△“我爱祖国”稻田画中,一个戴着红领巾的小女孩胸前写着“中国”二字,手中高举国旗欢呼着祖国万岁,象征着中华儿女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朝阳下飞机正飞过祖国的大好河山,象征着中国面向世界的大门永远敞开,八五六改革发展的大门永远敞开,欢迎远方宾客的到来。青山绿水代表着八五六人民守护绿水青山的坚定信念。

△“庆祝建党100周年”稻田画中的“100”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建立至今已经100周年。天空中的5只白鸽对应五星红旗上的五颗星星,象征着党的领导带给中国人民的和平盛世。3个“米宝宝”在天安门城楼下茁壮成长,代表着八五六农场人民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努力发展科技农业、生态农业和追溯农业,为全国人民提供优质健康粮食的决心。

△“北大荒绿色智慧厨房”代表着八五六农场将以北大荒集团绿色智慧厨房为引领,全面推进绿色生产全覆盖。“超级碗”展现了农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视察黑龙江垦区时关于“中国粮食,中国饭碗”的重要指示精神。

△“北大荒航母”稻田画中的“航母”代表着北大荒集团建设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努力打造农业领域航母的坚定决心。稻穗是“风帆”,象征着在北大荒这片沃土上,粮食作物不断丰收的繁荣景象,被稻穗环绕着的“八五六”代表着农场始终作为集团的一份子,以优质米产业发展为中心,为北大荒加快建设农业领域航母作出贡献。“无人机”和“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艺术字则代表着农场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努力发展智慧农业的重要举措。

延伸阅读

中国北大荒文化之都

军垦文化“七个一”

牡丹江垦区在发展成长壮大过程中,创造了影响深远的“七个一”,即:

国垦第一场——宁安农场在此诞生

1947年6月13日,人民解放战争的烽火硝烟中,东北财经委员会响应中央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精神,研究制定建设机械化农场方案,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一面坡、延寿县庆阳一带创建农场,当时名为“松江省营第一农场”;1948年8月14日,副场长刘岑带领勘探组达到宁安,耕地资源、地势、交通等因素,整体搬迁到现在的宁安农场所在地,发展延续至今。

王震将军亲手在八五〇农场点燃第一把军垦荒火

1955年初,王震将军在黑龙江省虎林市爱民大队点燃第一把荒火,宣告创建八五○农场,掀开军垦建设热潮,以“母鸡下蛋、以场扩场”方式,创建一批八字头农场,八五○农场被誉为“铁道兵军垦第一场”。朱德、董必武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到八五○农场视察,并赋诗留念。当年点燃第一把荒火的地方,已成为北大荒精神教育基地。

垦区第一张报纸——《农垦报》在北大营创刊

1957年10月26日,由铁道兵农垦局政治部主办的《农垦报》在黑龙江省密山县北大营创刊,历经《合江农垦报》《东北农垦报》《屯垦戍边报》《兵团战士报》《农垦报》《农垦日报》《北大荒日报》等发展阶段,从创刊至2021年7月1日,已累计出版发行11892期。

垦区第一所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在裴德峰下创建

1958年春,十万复转官兵在农垦部部长王震将军的直接指挥下进入北大荒,面对建设现代化国营农场群的宏伟蓝图,他作出在荒原上创办一所大学的重大决策,学校最初名为“铁道兵农垦局农业大学”。经王震将军提议审定,并于1959年6月经教育部备案正式命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面向全国统一考试招收高中毕业生。几十年来,为垦区输送了大批的管理、技术人才,成为创新人才培养基础和科技研发基础,是垦区名副其实的“人才摇篮”。经省政府批准,2003年10月学校整体搬迁至大庆市,结束45年边疆办学历史,掀开新的历史篇章。

垦区第一个文工团在此成立

1959年1月,黑龙江垦区唯一的专业文艺团体一一东北农垦总局话剧团在密山创建,1978年被正式命名为“黑龙江农垦总局北大荒文工团”。几十年来,排演了《红灯记》《春归雁》《喊一声北大荒》等上干场影响深远的文艺节目,获得国家及省级以上奖励100余项,其中,在全国第十一届“群星奖”评选中,反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宁安农场林业工人孙俊福先进事迹的话剧《大山的儿子》在全国800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金奖。

垦区第一个家庭农场——王木存家庭农场在此建立

1978年,安徽小岗村18位农民冒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红手印,实施农业“大包干”,拉开中国农村改革序幕。直到1983年春天,在乌苏里江畔的八五八农场十五队,44岁的转业军人王木存召开的一次主题为“承包农场土地,自己干”的家庭会议,才创办垦区第一个家庭农场,标志着中国农垦改革步入崭新的历史阶段。

王木存家庭农场当年纯盈利2.7万元,是整个生产队盈利的3倍。1984年4月,王木存家庭农场荣获黑龙江垦区模范家庭农场称号;9月,王木存家庭农场的4幅照片被陈列在北京中国农业展览馆,并被誉为黑龙江垦区“第一朵报春花”。

垦区第一个以稻治滂百万亩水稻大场——八五六农场在此圆梦

八五六农场始建于1955年,位于虎林、密山两市境内,南依兴凯湖,北靠穆棱河,东南隔松阿察河与俄罗斯相邻,土地总面积1259.3平方公里。建场初期,八五六农场主要以小麦、大豆、玉米等旱作农业为主。由于地势低洼,农业生产十年九涝,抗灾能力低、效益差。20世纪80年代初,农场大力推进“以稻治涝”战略,大规模实施旱改水工程。到2021年,农场水稻面积达到97万亩,年产水稻13亿斤,可为全国人民提供一天口粮。

(宋盈莹 姜玉函)

 

(责任编辑:贾伟)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