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物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龙新民:我也跳过广场舞

来源:民生周刊2015-03-16 14:28:17 文化发展 群众 成果

摘要:如何在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让人民群众更多地享有文化发展的成果,成为摆在文化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原标题:文化发展成果要让农村群众受益——专访全国政协常委、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龙新民

近年来,娱乐节目花样迭出,“任性”来袭,从播出到播后的反响和议论,都是人们话题所在;广场舞作为中老年人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也曾因扰民遭吐槽;如何在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让人民群众更多地享有文化发展的成果,成为摆在文化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为此,《民生周刊》记者专访了曾担任过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的全国政协常委、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龙新民。

《民生周刊》:对于目前的娱乐节目大发展,您怎么看?

龙新民:对于娱乐节目的发展,我表示赞成。文化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元化。毫无疑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人民群众的先进典型,这些方面的宣传要成为主旋律,要成为文艺创作的基本方面。但是,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是多样的,不同群体、不同年龄段、不同知识层面的群众,文化生活也各有不同的需求。

《民生周刊》:您喜欢看娱乐节目吗?

龙新民:早在上世纪90年代,北京电视台的相亲节目《今晚我们相识》,我当北京市委宣传部长时是积极支持的。文化节目应该丰富多彩,目前流行的娱乐节目适合了相当一部分观众。

我们这个年龄段更喜欢看新闻和反映党的历史的影视作品。但是,我周边的年轻人喜欢看娱乐节目。这些节目,虽然从内容上来看感觉不属于主旋律,但是能够给人们带来愉悦,我认为只要是健康有益的,都应该提倡。当然,对娱乐节目低俗化倾向应当加以注意。

《民生周刊》:对于广场舞,您的态度是什么?

龙新民:去年,有些媒体以一边倒的倾向对广场舞进行批评和否定,认为会造成噪音扰民。对于城市居民跳广场舞,我认为应该支持。我们做过居民广场舞调研,我也到北京玉渊潭、陶然亭、龙潭湖等公园看过群众歌咏活动,这种居民自发组织的广场舞和歌咏活动,少则几十人,多则成百上千人。这是城市居民健身康体、自娱自乐的一项重要活动。不仅在北京,我们在辽宁、湖北、湖南、贵州等地调研时,也都看到了群众自娱自乐的这种活动,特别是武汉长江沿线开设的若干个文化广场,已经成为展现城市祥和的名片。我认为,广场舞是人民群众开心健身、自娱自乐的一块阵地,不应否定。

《民生周刊》:对于广场舞扰民的问题,您怎么看?

龙新民:可以加以引导。比如,唱歌跳舞扭秧歌等应该稍微离居民区远一点,使用的扩音器、音响设备的音量控制一点,跳舞的时间再适当加以限制,这样不会对居民造成太大干扰。我认为,广场舞给城市居民文化生活带来的正能量远远大于噪音扰民的负效应。

《民生周刊》:对于佩戴耳机跳广场舞的行为,您认为值得推广吗?

龙新民:这种行为普遍提倡恐怕有困难,广场舞群众比较多,当然如果有居民为了完全不给周围群众带来噪音干扰,戴上耳机会更好一些,但不太可能强行提出这一要求。

《民生周刊》:您会去跳广场舞吗?

龙新民:我和爱人去跳过几次广场舞,也到公园群众歌咏活动现场去唱过歌。亲身感受到群众把广场娱乐健身看作一种精神享受。既可放松心情愉悦身心,也能结交朋友增进情谊。我认为,广场舞和公园歌咏活动是能够促进社会祥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很好方式。

《民生周刊》:您认为,如何让人民群众更多地享有文化发展的成果,这项工作的重点在哪里?

龙新民:让人民群众更多地享有文化发展的成果,既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也反映了广大宣传文化工作者的愿望。现在,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文化的发展,目前还不能适应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让人民群众更多地享有文化发展的成果,要把关注的重点放到农村,放到城市基层社区。特别是一些贫困、边远地区的农村,目前文化设施还相对落后,群众文化生活也相对贫乏。农村需要文化,农民渴望文化生活。

《民生周刊》:那么,如何改善农民的文化生活?

龙新民:首先,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各级政府要加大支持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边远地区农村文化发展的力度。第二,专业的文化艺术工作者,要多到农村去,面对面辅导农村的文化骨干。调研组发现,现在农村的文化骨干无人培养,完全靠自己摸索。需要一些专业的文化工作者,定时定点下乡培训、指导农村的文化骨干,依靠农村的文化骨干来带动农民的文化娱乐生活。第三,在文化产品生产创作方面,要多考虑农民需求,现在农村题材的作品太少,特别是农民喜欢的电影、电视剧、戏剧作品太少。

《民生周刊》:文化下乡活动对改善农民文化生活的作用,您如何评价?

龙新民:从中央部门到地方,多年来都有一些文化下乡的活动,这项活动的确丰富了农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我过去也带队下过乡。不过,文化下乡只能热闹一天半天,演出完就走,能去的地方也十分有限。农村文化生活和文化条件的改善,最关键还是要培养农村自己的文化骨干,建立必要的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开展适合农民群众参与的文化活动。发展农村文化,最终还是要靠激发农民群众自身的文化发展活力。(本刊记者:崔靖芳)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