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物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基层“老娘舅”:做百姓的倾听者

来源:金华日报2021-04-16 14:40:22

兰溪市柏社乡综治办有位退役军人,23年来一直奋战在矛盾纠纷突出的岗位上。这项工作既难“出头”又难“出彩”,他身边的同事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他依然选择干下去。

“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不会觉得委屈吗?”很多人这样问他。他回答:“这是最贴近百姓心声的工作,虽然会遇到一些不容易,但能为百姓真真切切地排忧解难,很有意义。”

他叫周森权,今年57岁,是兰溪市优秀人民调解员、柏社乡优秀工作者,熟悉他的人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周”或“老娘舅”。在他看来,职务上能不能进步组织说了算,工作上能不能进步自己说了算。无论是在部队服役,还是在乡镇工作,无论是从事矛盾纠纷调解,还是担任村“第一书记”、联村干部,周森权始终坚持干一行、钻一行、精一行。

“不管老周走到哪里,他都兢兢业业,深得群众的爱戴。”柏社乡综治办主任陈静说,周森权的办公室里每天人来人往,居民有啥纠纷需要调解都会第一时间找他。

以下文字根据周森权口述整理:  

1982年入伍,1996年转业,我在部队一待就是15年。

转业后,我被分配到兰溪市粮食局工作,两年后转入柏社乡人民政府综治办工作。那时候,综治办的工作人员还没有具体分工,无论是禁毒、维稳,还是反邪教、调解纠纷,每种工作都会涉及。

到柏社乡的第一年,我被安排到下陈工作片,刚好遇上毛山突村与某工程商之间发生矛盾纠纷,双方各不相让,甚至还闹上了法院。其实事情不大,无非就是围绕工程款的一些纠纷,只是双方一直没有谈拢,后来甚至越谈越僵。

为了解决这件事,我先是找来双方了解情况,现场吵成一团。后来,我索性分别谈,和他们讲事实、摆道理,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发现双方其实都是讲得通的,只是碍于面子,我用了半天时间梳理解决了此事,双方握手言和。

这件事对我的影响很大:“成功调解一起纠纷后有一种满满的获得感。”从那以后,我把工作重心放在矛盾纠纷的调解上。这些年,我走遍了柏社乡所有的村庄,大部分人都认识我,喊我一声“老娘舅”。

2018年4月,溪滩徐村徐某家的楼顶一面挡墙被台风吹翻,刚好砸到邻居家的老房子,造成一死一伤的意外事件,双方当事人就赔偿问题各执一词。得知此事后,我立刻组织调解组去村里进行调解,前后50多次,常常调解至深夜,历时一年多时间双方才达成协议。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

当然,调解过程中难免会有委屈。就拿这起一死一伤的意外事件来说,当事人家属情绪激动,偶尔会口出恶言,但作为调解员,这些都是应该承受的。我们能做的只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这些年来,不管是工作日还是休息日,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要需要我出现,一个电话就行。近年来,柏社乡农村建房、土地、邻里纠纷时有发生,而矛盾化解除了要耐心倾听居民的心声,还需要特别熟悉法律条文。虽然只有高中学历,但我努力学习民法知识。在我看来,做群众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理有据,只有自己懂得相关法律知识,处理矛盾纠纷才能不偏不倚,让人信服。

由于我常年在村里调解各类纠纷,组织上也曾安排我去凌塘村等下辖村庄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记得去凌塘村时,村里矛盾突出,我带着村干部从村庄整治、规划、修路到征地,再到矛盾调解等工作,大事小事都抓。当年年底,凌塘村多项考核在乡里名列前茅。后来,我还去了新宅、毛山突、岭口、岭下村任职。每一次,我都很珍惜与居民近距离接触的机会。“老百姓的事无小事,老百姓的事就是我的事。”这一直是我做事的信条。

再过几年我就要退休了,我并不希望在退休前多调解纠纷,只希望居民之间的纠纷越少越好。

(讲述:周森权  整理:记者 季俊磊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