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全民夜读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全民夜读

什么都舍不得扔,还谈什么生活质量

来源:民生网2020-07-17 17:41:02

摘要:“什么都想得到的人,最终什么都得不到。”

据传印度人为捕捉猴子,制作一种木笼,笼中放着食物。猴子伸进手去抓住食物,手就拿不出来。

要想拿出手来,必须放下食物,但猴子却不舍得放下食物。所以,它们轻而易举就被抓住了。

曾听过一句话:“什么都想得到的人,最终什么都得不到。”这句话放在生活中,太适合不过了。

相信大家一定有过这样的体会,很多东西觉得将来还有用,舍不得扔。结果,东西越积越多,越积越乱。 

最终导致的结果是:空间变小了,房子变乱了,心情糟透了。

得不偿失。

1

什么都舍不得扔,看起来很会持家,其实失去的更多。

看过一位网友分享的一个她丢弃家里杂物的视频。评论中纷纷表示:这也是自己的生活!

这位网友一开始只是觉得家里东西太多了,很杂乱,想要整理一下。结果一整理才发现,家里没用的东西,真的太多了。

各种看起来很精美的购物袋;看电视促销买的两个桶,放在洗手间,一直没再用过;过期的药;抽屉深处乱七八糟的数据线;以为之后会穿到的,但挂起来一次都没有穿过的衣服裙子。

一直以为什么都舍不得扔,能用的东西多放一放,是一种节俭,其实并不正确。拥有太多的时候,其实更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所谓极简生活,就是让我们学会加减法,扔掉不必要的包袱和累赘,把更多更有价值的事物请进生活中来。

极简不是极端的生活,也不是无欲无求的生活,而是更有品质的生活。

2

有句老话是这样说的:财不入脏门。

确实是这样。

哈佛商学院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一个现象:幸福感强的成功人士,往往居家环境十分干净整洁;而不幸的人们,通常生活在凌乱肮脏中。

由小至大,一个成功的企业,往往窗明几净;反之,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一定有肮脏的角落。

于是摸索出这样一个结论:“人所居住的房间正是自身的折射,人生其实就像自己的房间。”此语一出,举世哗然,有不置可否的,有跌足顿悟的…… 

其实,扫除看似是“简单”的体力劳作,实则内蕴深沉的人生智慧,通过打扫,我们可以放下高傲,学会谦卑。在忘我的工作中发现自己。

在中国,打扫的智慧源远流长。譬如“妇”字的繁体字,便是女子手持一把扫把;而直到今天,在许多地方,端午节的风俗依然是为小孩子们缝荷包,扎彩线,并且扎一把小扫把,从小培养孩子们热爱劳动和有条理的心。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小小的“扫”字,甚至可以成为打天下的寄托与期冀。打扫的过程,就是处理、选择、扬弃的过程,是人与环境的互动。整洁的环境明显显示了自己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在整理房子的过程中,我们对照着家里的东西,其实也是回顾了一下自己过去的生活。重新思考,我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如果要过上这样的生活,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必要的?生活有了侧重点,幸福就有了方向。

3

最后,为大家分享一些《少而美的极简生活》中关于整理家庭的建议。

舍得扔,大胆扔,定时扔。

很多人舍不得扔,很常见的一个心态就是“万一将来还有用呢”。其实,一般超过一年没用的东西,以后大概率是不会再用了,留着只是占位置。

磨脚的鞋,太紧的裤子,背起来勒肩膀的包,一开始就不会用的物品,以后也不会再用到了。

看起来很精美的包装袋、多余的数据线,都是看起来有用的垃圾。

比起断舍离,更重要的是控制购买的欲望。

所以,在买东西之前,要三思而后行:买了这些东西,三个月之后我还会喜欢吗?如果会,那先不买。同类型的东西,保持家里的数量不变。不要深夜买东西,如果有很想买的东西,冷静一下第二天再想想。

好的生活,其实也很简单。把所有“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替换为“需要、适合、舒服”的东西。过一天,就努力一天,总会让心灵变得清爽,让前行变成坦途。

文章来源:民生周刊(ID:msweekly)整理自十点读书(ID: duhaoshu)

欣赏更多夜读作品及夜读音频可关注“民生周刊”(ID:msweekly)官方微信公众号,每天21:30,与您相约“全民夜读”。

(责任编辑:朱浩铨)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